李景勝
摘要:現階段,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科學技術的發展也突飛猛進。科技的進步,促進了采礦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越來越多的采礦企業參與進來,其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但是目前,我國許多的礦業仍然處于初期建設期。研究人員對我國的采礦行業進行走訪調查發現,我國的采礦技術存在許多問題,如采礦技術管理不夠細化明晰、在傳統的建設期和目前的發展期中出現矛盾、解決采礦工程中的安全問題方法不當等,許多矛盾導致了采礦工程停滯不前。由于井下的環境惡劣,復雜多變幻,在工人采礦過程中會遇到許多的突發安全問題,并且我國現今采用的礦井依然是落后的炮采工藝,這種滯后的生產方法也嚴重影響到了采礦工程的進程,更無法保證工人的安全問題。因此,有必要對采礦工程常用采礦技術的細化管理進行研究。
關鍵詞:采礦工程;常用采礦技術;細化管理
引言
我國地下礦產資源十分豐富,雖然采礦工程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一定幫助,但在實際的采礦工程中卻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由于采礦地點多屬于礦山、礦井地區,有些地區環境惡劣,地勢結構復雜,對采礦工程的開展增加難度,對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也造成一定威脅,如果沒有合理的安全措施,很容易發生安全事故,同時也為采礦工程造成一定經濟損失。因此,在進行采礦施工過程中,要加強對工作人員的管理,確保其在安全的環境下進行工作,對采礦技術不斷創新,推動采礦行業經濟的發展。
1采礦工程的采礦技術概述
由于采礦工程是一個危險指數相對較高的行業,為保證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促進采礦行業持續、穩定的發展,采礦技術對采礦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隨著我國采礦行業的不斷發展,為了促進該行業持續、穩定的額發展,考慮到該行業危險因素較多,地形復雜多變,周圍環境各不相同,因此,考慮到采礦施工過程中的多種因素,我國的采礦技術也存在一定區別。針對不同的采礦環境,選擇適宜的采礦技術,才能真正解決采礦工程中遇到的問題,保障采礦工作人員的安全,從而適應現代化發展的需求。其次,采礦技術不斷復雜。在進行采礦過程中,相對于井上采礦而言,井下采礦難度系數較高,且對材料以及采礦技術的要求也十分嚴格,為保障工作人員的安全不受威脅,加上井下采礦中地形較為復雜,簡單的采礦技術不再適應當下采礦行業發展的要求,這也決定了采礦技術的復雜化。為保證采礦工程的順利開展,采礦技術應適用于多種不同環境、地形下的采礦工程。最后,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采礦技術也不斷得到提高,且其變化速度較快。在傳統的采礦行業中,一些技術設備較為老舊,在進行采礦施工過程中人員安全無法得到保障,容易引發各種安全事故。
2影響采礦方式的有效因素
2.1 地質條件
礦產資源一般分布在山體、水體等各種地勢比較復雜的地區。地質條件作為礦產勘探應了解的基本要素,對于采礦方式有著很大的影響。地質因素一般情況下是指礦產資源所在的礦床的條件,包括礦床以及周圍巖石的性質,其穩定性直接影響著采礦過程中的方式。礦體的厚度、形狀、價值以及分布狀況等作為采礦工程中的重點項目,對采礦場的方式構造起著很大作用。
2.2 技術條件
采礦人員的施工及技術水平是決定采礦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通常情況下,技術因素包含采礦設備、技術人員的勘察程度和操作管理因素以及采礦標準。采礦設備直接影響采礦方式的選用和優化,技術人員的勘察程度和操作管理直接影響著采礦的技術水平和質量,采礦標準是整體采礦過程的基本準則。針對不同的礦山和礦床構造要采取不同的工具和方式。
2.3 經濟條件
首先要根據不同的地勢條件選取不同的采礦方式,針對多種采礦方式從中選取符合條件的采礦方式。在科學有效的技術評定方式中,根據圖紙需要,選取經濟合理的方法也是我們現階段采礦的重點之一。
3針對采礦工程的現狀進行的方式創新和研究
3.1增強建設安全體系
部分企業為追求經濟收益,過分的將目光投注在開采的速度和施工強度上,而忽略了安全施工的重要性,致使在采礦時經常發生安全事故。所以,在采礦施工過程中,一定要加大采礦施工中的安全施工意識宣傳,定制相對成熟的安全管理條例。對于那些沒有從業證書和達不到身體要求的施工人員一概不能錄用。制定安全評價體系,礦山企業在發展中要高度重視采礦施工的安全性,確保實際施工能夠安全順利的展開,并在嚴格要求各施工管理部門基礎上,保證礦產工程開展工作能夠按照正確的步驟和工序進行。行業管理部門要對礦產企業制定完善的等級評價制度,在綜合考量各方面安全性基礎上,確定其安全許可證的開放以及吊銷。通過加強安全監管,能夠進一步增強礦山企業安全意識,促使礦山企業安全生產級別不斷提高,全面滿足企業安全生產的各方面要求,推動礦產企業安全、健康的發展,提升企業綜合安全性
3.2促進采礦工程技術的轉型
我們要利用好國家科技水平不斷提升的這一優勢,促進采礦工程設備技術的不斷更新。盡管我國采礦行業在不斷發展,但相比國外一些國家具有較大差距。我國采礦企業的技術更新程度和范圍仍舊不能解決現階段開采過程中效率和利用率低的問題。對于這種問題,首先,國家應發揮自身的領導作用。我國礦產行業及相關部門應更新觀念,將采礦行業的技術轉型作為出發點。通過完善行業內部法律法規加大對采礦行業的管理,對一些不規范的采礦行為進行監管,針對生產效率低下及資源開采利用率低的一些企業也應進行相應的管理。在我國目前礦產資源實際運用情況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限制,對不同企業進行不同的管理。通過國家規范采礦行業,營造良好規范的市場,促進采礦工程的進一步發展。
3.3明確安全利益關系,協調安全利益矛盾
雖然采礦工程能夠為國家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為企業的經濟發展也帶來一定幫助,但在進行采礦過程中,管理人員應明確安全利益關系,避免安全,利益矛盾的發生。有些采礦企業領導者過于重視企業經濟的發展,忽視了員工的安全問題,導致在進行采礦過程中,容易引發各種安全事故,為企業經濟發展造成重要的影響。企業管理者應合理分配安全利益關系,在采礦工程中將施工安全放在第一位,只有保障施工安全才能提高企業經濟發展。因此,企業管理者應明確安全利益關系,協調安全利益矛盾,促進采礦行業經濟的不斷發展。
3.4完善法律法規
在進行露天開采前,做好前期的規劃設計工作,相關部門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法和技術規范標準,加大對開采項目的參與人員的技術培訓,并且建立監督監管部門。定期不定期的對項目的實際情況進行跟蹤檢查,保證工作的質量以及提出意見。在對造成環境污染進行治理時,要從源頭進行管控,利用科學的方式,降低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在開采工作沒有結束之前,就要對破壞的環境進行治理與恢復。在此基礎上,管理人員根據礦山的實際情況,建立環境保護標準,要求按照規定進行操作。對于礦山的管理會涉及到表面土地的使用、當地的氣候條件狀況等影響,在對環境進行處理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通過完善法律法規,能一定程度上減輕對露天開采地的環境影響。
結語
目前來看,我國露天礦礦山的地質環境形式很嚴峻,面對礦山地質環境的分析與治理,是一項利國利民的系統工程。國家應重視起環境保護,相關工作人員在開發礦產資源的同時,采取相應的措施保護礦山的地質環境,減少露天采礦對環境造成的破壞,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保護環境。通過提出的保護措施,能夠有效的預防地質災害,改善露天采礦的地質環境,使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東旭,張紫昭.新疆非金屬露天開采礦山地質環境評價指標體系與模型建立[J].中國礦業,2018,23(3):93-99.
[2]李小龍,王雪冬,張哲.山東廢棄石灰巖礦山地質環境特征與治理恢復探索[J].地質與資源,2018,27(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