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討心血管內科及性心絞痛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70例心血管內科及性心絞痛患者,按照隨機分組方式,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5人。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藥物干預治療,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聯合氯吡格雷進行治療。觀察兩組患者心絞痛發病情況以及治療有效率。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7.25%,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81.45%,兩組之間具有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心絞痛發生次數、持續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常規藥物治療基礎上聯合氯吡格雷綜合治療,可促進心絞痛患者康復,減少發病時間發病次數。
【關鍵詞】心血管疾病;內科急性心絞痛;聯合氯吡格雷
【中圖分類號】R541.4 ? ? ?【文獻標識碼】B ?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5-0047-01
前言:
臨床上造成患者出現急性心絞痛癥狀因素比較多,情緒、疲勞程度、天氣氣壓狀況,都會造成急性心絞痛發病。患者主要表現為心肌暫時缺血或缺氧,胸部出現劇烈疼痛以及不適感,該種疾病持續時間長,痛感強烈,致死率高,常見于老年人。采用有效治療措施可緩解急性心絞痛患者病情,促進患者康復,本院選擇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心絞痛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效果觀察,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70例及性心絞痛患者,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5人。觀察組男性25人,女性10人,年齡62-89歲,平均年齡(71.04±3.48)歲,病程2-16年,平均病程(5.78±2.34)年。對照組患者男性24人,女性11人。年齡63-89歲,平均年齡(70.98±4.62)歲,病程2-12年,病程(5.92±3.14)年。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性別上,無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治療方法。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給與藥物治療,主要類型包含阿司匹林腸溶片、阿托伐他汀血脂調節的藥物、血管受體阻滯劑等。醫護人員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調整藥物類型以及藥物用量,治療時間一個月。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藥治療基礎之上,采用聯合氯吡格雷綜合治療方法,每日一次,每次兩片,治療時間一個月。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均采用連續動態監護方法,對患者心電進行嚴密監控,進行兩次心電圖復查治療。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心絞痛發生頻率,以及持續時間。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體有效率為97.25%,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率81.45%,兩組之間具有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急性心絞痛是內科當中常見的一種血管類疾病類型,發病期間患者疼痛難忍,胸部存在強烈不適感,發病時間較長,不同患者個體差異較大。一般來說,疼痛感可持續3到5分鐘。急性心絞痛發病原因主要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患者心肌出現短時缺血缺氧現象,心臟劇烈收縮反射到身體表面,則為患者胸口部位出現劇烈疼痛。臨床當中,急性心絞痛表現出陣發特點,部分患者呈現出壓榨性疼痛,急性心絞痛可表現為單發疾病,也可以聯合冠心病、腦出血等。急性心絞痛患者臨床表現不一,病程強度差異較大,如病情較輕,可通過常規治療方式顯著改善,少部分患者只需要適當休息就可以明顯改善[1]。通過常規藥物治療,輕度患者癥狀可以得到極大緩解。但對于重癥病患來說,上述治療方法緩解作用有限,臨床當中要采用多種藥物聯合治療方式,才能夠緩解患者病痛,改善心肌短時缺血缺氧狀況,提高冠狀動脈供血能力,緩解病人壓榨性疼痛。進入到現代社會以來,市場經濟發展程度不斷提高,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環境下,人們的作息不規律,尤其是很多人群已經習慣了高油高脂飲食,熬夜,出現不同程度的身體肥胖癥狀,這都加劇了人們罹患急性心絞痛的風險。目前,內科治療當中急性心絞痛主要可以劃分為穩定型和不穩定型兩種主要類型。本文選擇我院收治的70例心血管內科急性心絞痛患者,進行觀察研究,實驗證明,觀察組患者治療總體有效率97.25%對照組患者質量有效率81.34%,兩組之間具有顯著差異(p<0.05)。
有研究指出,藥物治療方式雖然在目前的急性心絞痛臨床治療當中療效顯著。但如果單純采用藥物治療,患者復發幾率較高,氯吡格雷可用于血小板高聚集引發的系統性疾病,例如腦卒中、心肌梗死等等,在循環障礙類系統疾病的治療當中,采用氯吡格雷聯合治療方法,療效優于單純使用常規藥物治療,有效率可達95%-98%,患者急性心絞痛復發幾率可明顯下降,這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2]。
綜上所述,在內科急性心絞痛患者治療當中,聯合氯吡格雷藥物治療可顯著提高治療有效率,值得借鑒與推廣。
參考文獻
[1]馬運鵬.50例心血管內科急性心絞痛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04):165.
[2]趙明.氯吡格雷對心血管內科急性心絞痛患者的效果評價[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89):305.
作者簡介:
葛文娟(1986-)女,漢族,江蘇鎮江,2010年畢業于江蘇大學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研究方向:心電圖、心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