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婷
【摘 ?要】目的:通過觀察拉莫三嗪治療腦血管病后繼發癲癇的臨床療效,分析該方式的實際推廣價值,最終更好的實現診療服務水平的提升。方法:從2018年5月-2019年5月入我院接受腦血管病治療并有繼發癲癇的患者中隨機抽選100例展開調查,分成對照組與研究組。對照組以卡馬西平治療為主,研究組則以拉莫三嗪治療為主,觀察后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治療滿意度、不良反應發生率等。結果:研究組的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研究組治療滿意度普遍高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結論:拉莫三嗪治療腦血管病后繼發癲癇的臨床療效更顯著,醫務人員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投入更多的精力,才有利于和諧醫患關系的形成,最終促進現代醫療衛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另外,采用拉莫三嗪治療后,腦血管病繼發癲癇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很低,再配合著護理管理,優化治療效果,更多類型診療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關鍵詞】拉莫三嗪;腦血管病;繼發癲癇;臨床療效;觀察;分析
【中圖分類號】R743.3 ? ? ?【文獻標識碼】B ?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5-0103-01
引言:
腦血管病治療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很高,其中繼發癲癇最為常見。腦血管病后繼發癲癇嚴重的影響著患者的健康生活,藥物控制病情的繼續發展顯得至關重要。拉莫三嗪作為一種新型的抗癲癇藥物,能夠改善患者的臨床療效,所以本文特意結合實際情況做了對比分析,希望能為診療方案的優化、診療服務水平的提升、更多管理對策的研究奠定下良好的基礎,現研究報告內容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患者資料
從2018年5月-2019年5月入我院接受腦血管病治療并有繼發癲癇的患者中隨機抽選100例展開調查,分成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50例。其中,對照組的女性患者18例,男性患者32例,患者年齡區間為42-77歲,平均的年齡為(50.34±7.01)歲;研究組的女性患者14例,男性患者36例,患者年齡區間為46-80歲,平均的年齡為(53.75±7.93)歲。(1)納入標準:全部患者均符合“腦血管病”的診斷標準[1],并伴有繼發癲癇。兩組患者均為自愿參與調查活動,除年齡、性別、病程不同以外,其他方面的臨床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與家屬溝通后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排除惡性腫瘤者、嚴重藥物過敏反應者、心肺功能不全者、精神障礙及語言功能障礙者。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接受完常規檢查后密切監測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對照組患者口服卡馬西平(生產廠家:湖南漢森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3021638),0.2g/次,2次/天,持續治療7天后增加劑量為0.4g/次,3次/天,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研究組患者口服拉莫三嗪(生產廠家:三金集團湖南三金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0596),25mg/次,2次/天,持續治療7天后增加劑量為50mg/次,3次/天,對比患者的臨床癥狀。
1.3 指標判定
觀察兩組患者的藥物治療效果,對比癲癇發作次數、持續發作時間、治療滿意度和不良反應發生率。顯效: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果,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不論是癲癇發作次數還是發作時間都在減少,生活質量越來越高。有效:患者癲癇發作情況變好,總發作率變低,持續治療很有意義[2]。無效:患者的實際病情加重,必須考慮其他治療方案的實施,還導致了醫患糾紛率的上升。總有效率=(顯效+有效)/n×100%。以問卷調查法統計治療滿意度和不良反應發生率。
1.4 統計方法
本次實驗中選擇SPSS 22.0進行各項數據的分析,計量資料用χ2檢驗,p<0.05表示對比差異有統計學的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詳見下表:
3 討論
研究發現,卡馬西平抗癲癇的效果雖然不錯,但是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也高。而拉莫三嗪不僅改善了患者的癲癇癥狀,還使不良反應發生率不斷下降,嚴格控制劑量,保證患者生命安全,對于現代醫療衛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來說會有促進的作用[3]。綜上所述,拉莫三嗪治療代替卡馬西平治療,能夠提高腦血管病繼發癲癇患者的治療質量,可以降低他們的癲癇發作次數和時間,必須引起醫務人員、患者、家屬們的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彭昌軍.拉莫三嗪治療腦血管病后繼發癲癇的價值研究[J].智慧健康,2018(22)144-144.
[2]吳小冀.拉莫三嗪與卡馬西平治療腦血管病繼發癲癇患者的療效與安全性探討[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06)150-151.
[3]周毅.拉莫三嗪治療腦血管病后繼發癲癇的療效及副作用觀察[J].家庭醫藥:就醫選藥,2019(13)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