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紅東
【摘 ?要】目的:觀察并探討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術(PICC)患者的臨床護理方法及并發癥防治措施。方法:選取來我院接受PICC置管術治療的85例患者為例,入選時間為2016.7~2018.9?;仡櫺苑治龌颊叩淖o理方法,并針對可能出現的并發癥提出相應的防治對策。結果:本組85例患者中,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為94.12%(80/85)。直到化療結束,有2例患者出現導管堵塞現象,2例導管相關感染,1例靜脈炎,1例靜脈血栓形成,并發癥發生率為7.06%(6/85)。結論:患者在接受PICC置管術治療后,可能會出現導管堵塞、靜脈炎、靜脈血栓等并發癥,臨床應積極做好患者的護理工作,并針對發生原因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以減少并發癥造成的不利影響。
【關鍵詞】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術(PICC);護理方法;并發癥防治
【中圖分類號】R17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5-0151-01
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術(PICC)指的是經患者的外周靜脈穿刺引導針,然后插入一根有刻度標記、可放射顯影的硅膠材料的中心靜脈導管,使其頂端位于上腔或下腔靜脈內的一種操作。目前,PICC置管術被廣泛應用在了腫瘤化療、長期靜脈輸液、反復采血、輸入血制品等治療中,同時也適用于外周靜脈血管條件比較差以及老年輸液等患者[1]。由于PICC導管的留置時間較長,可向患者安全輸注各種藥物,對血管起到了很好地保護作用,大大降低了臨床護理工作量,也有效減輕了患者的痛苦,為其開辟了一條安全且方便的靜脈通路。但在實際PICC置管術中,還有可能引起相關并發癥,不僅對臨床療效造成了不利影響,也加大了患者的痛苦[2]?;诖?,本文以我院85例接受PICC置管術治療的患者為例,就其臨床護理方法及并發癥防治措施展開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來我院接受PICC置管術治療的85例患者為例,入選時間為2016.7~2018.9。其中,男、女分別有51例、34例;年齡跨度方面,最大者為78歲,最小者32歲,平均47.53歲;疾病類型:23例肺癌,18例肝癌,15例食管癌,12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10例腦轉移癌,3例食管燒傷,其他疾病4例。
1.2 PICC置管方法
對于穿刺部位,首選貴要靜脈,其次是正中靜脈、頭靜脈等。穿刺前,在穿刺部位上10cm的地方扎上止血帶,指導患者采取平臥的體位,在水平位置外展手臂,與軀干呈90°,并握拳,以充分充盈穿刺的靜脈。接著采用皮尺測量出從穿刺點到患者右胸的鎖關節,然后到第三肋間的距離,對上述測量范圍上下20cm以及兩側到臂緣等區域進行常規消毒、鋪洞巾,隨后展開穿刺操作。醫護人員用左手將患者的皮膚固定住,右手則以15°至30°的角進針,看到回血后將穿刺的角度減小,繼續推進1至2mm,右手保持針芯位置位置不變,左手將外插管鞘向前推進,拇指將插管鞘固定住,食指與中指將插管鞘末端外上方的靜脈按壓住,以免出血。然后將針芯撤出,將鞘管固定妥當,并在插管鞘的下方墊上一塊無菌紗布,從插管鞘處將PICC導管勻速、緩慢置入,插入到預定長度后,將插管鞘從血管中撤出。體外預留25cm長的導絲,然后用生理鹽水20ml對導管進行沖洗,將肝素帽安裝好。用X線進行攝片定位,確保導管的末端位于第三、四胸椎水平之間,也即上腔靜脈處,隨后即可展開輸液治療。
2 結果
本組85例患者中,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為94.12%(80/85)。直到化療結束,有2例患者出現導管堵塞現象,2例導管相關感染,1例靜脈炎,1例靜脈血栓形成,并發癥發生率為7.06%(6/85)。
3 PICC的護理及相關并發癥防治
(1)靜脈炎。在PICC置管術中,靜脈炎為一種常見的并發癥,主要由穿刺人員技術不熟練,出現反復送管的情況;或是采用了過粗的導管,損傷了血管內膜等因素引起。而對于置管后期出現的血栓性靜脈炎,則主要由患者特殊體質及化學刺激等因素引起[3]。為預防靜脈炎的發生,就應在消毒劑完全晾干以后,再進行穿刺,不然穿刺劑會沿著穿刺道向血管入侵,引起化學性刺激,最終導致靜脈炎的發生;其次,在向患者輸入某些化療藥等刺激性藥物時,應采用硫酸鎂進行濕敷;其三,不可將導管脫出的部分再次送入到患者血管內,避免皮膚表面的細菌經開放竇道逆行侵入,引起細菌性靜脈炎的發生。靜脈炎的處理:用濃度為33%的硫酸鎂進行濕敷或用熱水熱敷,每次持續10至30min,每天敷4至6次,同時,還可讓患者口服阿司匹林等藥物。
(2)導管堵塞。導管堵塞發生后,應在6h內將其處理妥當,此時血栓形成的時間不長,對溶栓藥的反應敏感,復通的成功率比較高。導管堵塞的發生原因包括導管打折、扭曲。異物顆粒堵塞以及藥物結晶沉淀等,或是血液返流在管腔內,形成血栓或血凝塊。為預防此種并發癥,就需要在推注藥物時,注意不同藥物之間采用生理鹽水對導管進行沖洗,以免藥物沉淀物將管道堵塞;采用正壓的封管方法,并在封管時,在注射器內注射液剩0.5ml的時候,邊推注邊退針,將注射器針頭緩慢拔出[4]。導管堵塞的處理:當導管打折或扭曲時,將打折貨扭曲部位借出即可;對于血栓造成的導管堵塞,可用尿激酶或肝素展開脫內鞘治療。
(3)靜脈血栓。晚期患者的血液黏稠度比較高,中心靜脈導管長期留置在血管中,容易導致渦流及血栓的形成,可采取全身溶栓治療的方法。倘若溶栓治療未成功,則可在導管室內對患者展開溶栓取栓治療,如有必要,還可將導管拔除[5]。
(4)感染。通常由換藥不及時、操作未遵循無菌原則等因素引起。為預防感染的發生,就應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并定期換藥,每周更換一次肝素帽。感染的處理:采取熱敷。理療、及時換藥及局部護理干預等方法,如有必要,還可指導患者口服抗生素治療。
綜上所述,在對患者展開PICC置管術時,醫護人員應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做好護理工作,并針對并發癥發生原因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以減少并發癥造成的不利影響。
參考文獻
[1]陳文化.對進行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術(PICC)患者的護理體會及防治并發癥的方法[J].求醫問藥,2013,11(07):244- 245.
[2]斯琴.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術常見并發癥的護理對策[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4,31(02):183-184.
[3]李虹,胡星瀾,陳莉.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術(PICC)護理分析及并發癥防治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5,15(102):324.
[4]左敏.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術(PICC)護理及并發癥防治[J].飲食保健,2015,13(07):136.
[5]趙小蘭.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術(PICC)護理分析及并發癥防治[J].母嬰世界,2015,14(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