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艷

【摘 ?要】目的:分析護理干預對急性彌漫性腹膜炎患者術后腸胃功能與并發癥的影響。方法: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接收急性彌漫性腹膜炎患者100例。研究中依照隨機數表方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患者均50例。對照組患者術后采取常規性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應用護理干預。對照不同護理措施對患者腸胃功能與并發癥的影響。結果:觀察兩組患者的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以及住院時間,觀察組患者的各項指標均短于對照組,檢驗數據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統計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患者要低于對照組,檢驗P<0.05,符合統計學意義。結論:為急性彌慢性腹膜炎患者提供護理干預,可促進患者術后腸胃功能恢復,并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效果顯著。
【關鍵詞】急性彌慢性腹膜炎;護理干預;腸胃功能
【中圖分類號】R47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5-0181-02
急性彌慢性腹膜炎主要由細菌感染、損傷以及化學刺激而引起的嚴重腹腔疾病。患者多表現為腹痛、腹部壓痛、惡心、嘔吐等,嚴重時還可能引起全身中毒性反應[1]。如不能及時有效治療,就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大部分患者在疼痛的作用下出現焦躁不安。因此,為促進患者康復,在其接受治療時需提供專業護理方法,以緩解患者疼痛。本文分析護理干預對急性彌漫性腹膜炎患者術后腸胃功能與并發癥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接收急性彌漫性腹膜炎患者100例。研究中依照隨機數表方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患者均50例。對照組中男31例,女19例,患者年齡為20至74歲,平均年齡為(45.8±5.4)歲。原發性腹膜炎17例,繼發性腹膜炎33例。觀察組男30例,女20例,患者年齡為21至76歲,平均年齡為(46.1±5.4)歲。原發性腹膜炎16例,繼發性腹膜炎34例。分析兩組患者的各類基礎性資料,無統計學意義,可進行對照分析。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術后采取常規性護理措施,依照患者情況提供基礎性護理服務,確保手術效果,促進患者早日康復。觀察組患者應用護理干預。具體操作如下:
(1)心理護理。為保證手術能夠順利展開,護理人員需在術前對患者展開健康教育,促使患者在掌握必要基礎知識后能夠認識到手術的重要性,并了解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有效引導患者客觀認識術后可能會出現的各類問題,并維持平和、樂觀的心態面對,預防緊張不安等不良情緒的影響。術后護理人員需對患者展開心理干預,指導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配合護理人員各項護理內容[2]。同時護理人員還應注意觀察患者情緒變化,必要時提供心理疏導。(2)飲食護理干預。護理人員應了解患者飲食喜好,在醫師的指導下制定個體化的飲食方案,提醒患者術后保持清淡飲食,多食用新鮮蔬菜和水果。鼓勵患者多食用富含蛋白的食物,補充水分,以免出現便秘。術后一段時間,護理人員應提醒患者避免食用產氣類食物,以免引起腹脹,增加不適。(3)早期運動干預。術后早期階段,護理人員應注意幫助患者翻身,適當參與運動。注意加強對傷口保護,并指導患者床上抬臀運動,并逐漸進行坐床緣、床邊站立等,增強患者抵抗力,促進機體早日恢復。(4)腹部按摩護理。護理人員依據患者術后腹部恢復情況與胃腸功能恢復情況按摩腹部。護理人員通過手指適度按摩腹部,同時也可指導患者自行按摩,幫助腸胃減壓,促進腸胃蠕動。在患者身體允許的情況下,也可鼓勵患者在床邊多走動,加速腸胃蠕動。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包括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并統計并發癥發生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研究中產生的各類數據都需要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處理后檢驗差異,計量資料的對比使用均數(X±S)表明,且需通過t原理檢驗;百分比(%)用來表示兩組的計數資料,采用x2來表示兩組間的差異,如檢驗所得數據P<0.05,說明符合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兩組患者的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以及住院時間,觀察組患者的各項指標均短于對照組,檢驗數據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統計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患者要低于對照組,對照組患者中切口感染3例,腹腔殘余膿腫4例,早期炎性梗阻2例,切口開裂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2.0%,觀察組患者切口0例,腹腔殘余膿腫2例,早期炎性腸梗阻2例,切口感染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0.0%,檢驗P<0.05,符合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急性彌慢性腹膜炎是一種常見的外科急腹癥,臨床治療多采取手術方法。但患者因麻醉、牽拉操作很容易導致腸胃功能紊亂,引起肛門排氣與排便障礙,同時還出現切口感染、切口裂開等并發癥,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威脅[3]。為促進患者康復,需在患者手術治療期間提供相應的護理措施,以改善患者腸胃功能,減少并發癥。在此次研究活動開展期間,對照組患者術后采取常規性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應用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者的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以及住院時間,觀察組患者的各項指標均短于對照組,檢驗數據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統計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患者要低于對照組,檢驗P<0.05,符合統計學意義。可見,有效的護理措施對患者術后恢復具有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為急性彌慢性腹膜炎患者提供護理干預,可促進患者術后腸胃功能恢復,并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宋小娜.預見性護理干預對策在肝硬化并發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患者中的應用[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 2(32):34.
[2]張麗.護理干預對腹膜炎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8,12(6):254-254.
[3]郝淑霞.護理干預對腹膜炎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19):264-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