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紀明 廖學舟 趙敏 劉華艷 曹蕾
【摘 ?要】手足口病是由多種人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是我國法定報告管理的丙類傳染病[1]。手足口病傳染性極強,易導致流行或暴發,是一種全球性常見傳染病,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均有此病流行的報導[3]。為了解鄂州市手足口病疫情流行趨勢,對2009-2017年手足口病流行情況進行分析,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據。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關鍵詞】病疫情資料;疫情概況;防控工作
【中圖分類號】R197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5-0235-02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手足口病疫情資料來源于 “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上報的手足口病疫情資料,人口數據來源于鄂州市統計局。
1.2 方法 手足口病臨床診斷病例、實驗室確診病例和重癥病例診斷標準按照《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版)》[4]執行。
1.3統計分析 利用Excel2007軟件進行統計匯總,采用描述流行病學方法進行分析,率的比較采用χ2 檢驗,以α=0.05為檢驗水準。
2 結果
2.1 疫情概況 ?2009-2017年鄂州市累計報告手足口病21195例,年均報告發病率為222.90/10萬,最高為2016年,最低為2011年,χ2=3399.39,P<0.05,有統計學意義;累計報告重癥56例,其中最多為2014年,2009和2011年無報告;累計報告死亡7例,病死率為0.03%。2009-2017年手足口病報告病例占法定報告傳染病比例分別為45.20%。(見表1)
2.2 流行特征
2.2.1 人群分布特征 ?2009-2017年男性手足口病報告13417例,平均報告發病率為269.46/10萬;女性報告7778例,平均報告發病率為171.72/10萬;男女報告發病率χ2=1014.41,P<0.05,有統計學意義;各年度男性報告發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平均報告發病性別比為1.72:1。≤3歲組發病19041例,占89.84%。2009-2017年報告手足口病例共有12種職業,其中散居兒童報告發病16509例,占77.89%、幼托兒童報告發病4235例,占19.98%、學生報告發病419例,占1.98%,三者合計占99.85%,累計報告死亡7例,均為散居兒童。
2.2.2 時間分布 ?發病呈季節性波動,1-2月份最少,3月份開始上升,4-6月形成第一個小高峰; 7月份較低;l0-12月形成第二個小高峰。
2.2.3 地區分布 ?鄂城區累計報告14500例,報告發病率為246.92/10萬,最高;其次為華容區累計報告4258例,報告發病率為187.32/10萬;梁子湖區累計報告2437例,報告發病率為178.71/10萬,最低。三區報告發病率χ2=596.08,P<0.05,有統計學意義。
2.3 病原學檢測
2.3.1 結果 ?累計檢測5147例,EV71核酸陽性4699例,占91.30%;CA16核酸陽性359例,占6.97%;其他腸道病毒核酸檢測陽性89例,占1.73%;不同年度EV71、CA16及其他腸道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構成χ2=7317.88,P<0.05,有統計學意義。
2.3.2 ?重癥(死亡)病例檢測結果 累計報告重癥56例,其中死亡7例,EV71核酸陽性46例,占82.14%;CA16核酸陽性8例,占14.29%;其他腸道病毒核酸陽性2例,占3.57%。死亡病例核酸陽性為EV71。
3 討論
2009-2017年鄂州市手足口病發病和死亡數居全市丙類傳染病首位,累計報告重癥56例,累計死亡7例,均為EV71病毒核酸檢測陽性。EV71病毒毒株通常主要引起患者手足口病和無菌性腦膜炎、腦干腦炎和脊髓灰質炎樣麻痹等多種與神經系統相關的疾病,后者致殘及病死率較高;這與手足口病病原譜構成有關[6,7,8,9]。
鄂州市手足口病關鍵期在4-6月, 10-12月份有小高峰,流行強度較弱,可能氣溫較低有關[10]。
2009-2017年全市手足口病病例以散居兒童為主,累計報告16509例,占發病總數的77.89%,≤3歲報告發病19041例,占發病總數的97.76%,死亡病例均為散居兒童,做好散居兒童防控工作是重中之重[11]。
2009-2017年全市累計聚集疫情664起,其中學校托幼機構408起,占61.45%;做好學校托幼機構防控是重點 [11]。
為有效遏制手足口病流行必須采取綜合干預措施:一是推廣腸道病毒EV71滅活疫苗接種 [12];二是加強健康教育工作,提高防病意識 [11]。三是落實學校傳防相關措施 [11];四是提高診斷準確性及時性,規范重癥病例救治,提高救治成功率;五是加強疫情監測和實驗室檢測。
參考文獻
[1]衛生部.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2009版)[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2009.
[2]李蘭娟.手足口病[M ].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1-7.
[3]占華劍,柯昌文.全球手足口病流行現狀及分子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華南預防醫學,2011,37(05):34-38+41.
[4]2010年版手足口病診療指南發布[J].中國社區醫師,2010,26(18):20.
[5]衛生部關于將手足口病納入法定傳染病管理的通知[J].首都公共衛生,2008(04):145.
[6]趙奇,朱俊萍.中國手足口病的流行狀況及病原譜變化分析[J].病毒學報,2015,31(05):554-559.
[7]杭惠,夏瑜,陳立凌.2011-2015年蘇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6,43(21):3850-3854.
[8]海巖,李忠延,躍華,王文瑞,郭衛東,盧愛桃,李昕,初迪,宋健.內蒙古2008—2013年手足口病疫情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5,31(01):29-31.
[9]張盛. 2007~2012年山東省臨沂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學和腸道病毒71型基因特征分析[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4.
[10]葉雯婧,章燦明,陳彩粼,楊林,吳生根,陳武,歐劍鳴,洪榮濤.2008~2015年福建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學及氣象因素影響分析[J].預防醫學論壇,2018,24(01):4-9.
[11]吳一峰,趙鳳敏,李萍萍,陸毓劍,徐奮奮.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發生風險的評估體系建立及實踐[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8,34(04):453-456.
[12]楊芬,梁文佳,孫立梅,龍遺芳,張萌,李暉,曾漢日,鄭煥英,鄭慧貞,朱琦.廣東省EV71疫苗接種水平與手足口病流行分析[J/OL].中國公共衛生:1-3[2018-09-20].http://kns.cnki. net/kcms/detail/21.1234.R.20180831.1213.028.html.
作者簡介:
吳紀明(1979-)鄂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治醫師,公共衛生碩士,研究方向:傳染病預防控制和結核病流行病學。
通訊作者:
曹蕾,鄂州市中心醫院 副主任醫師 研究方向:內分泌代謝病臨床流行病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