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紀明 陳敬義 廖學舟 伍建勝
【關鍵詞】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挑戰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R26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5-0236-02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簡稱“疾控機構”)是專業的公共衛生技術管理和指導機構,代表政府履行法定疾病預防控制職能,對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保障廣大公眾健康有重要作用。疾控機構的職責有疾病預防與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疫情及健康相關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與干預,實驗室檢測檢驗與評價,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技術管理與應用研究指導等七大類1。幾十年來,特別是2003年“SARS”危機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地方各地黨委政府重視下,疾控機構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和發展,在各類自然災害應對和重大傳染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中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但是,我們也要清醒的看到,當前疾控機構體系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疾控機構體系建設遠遠跟不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影響疾病預防控制事業發展的瓶頸。
1 是疾控機構體系不健全。
1.1 人力資源配備不達標。以鄂州市疾控中心為例,2016年,鄂州市疾控中心人員編制為101人,按國家要求作為地市一級疾控中心人員崗位編制基本為110人,人員總數達不到要求。況且,鄂州市疾控中心還承擔縣級疾控中心職責和職能,因為鄂州市下轄三個縣級行政區均無區縣級疾控中心,所有疾控職責和職能一律由市疾控中心承擔。現有的人員編制中,專業技術崗位達不到85%的規定要求。由于專業技術人才匱乏,區縣級疾控機構缺如,一些本應由區縣級疾控機構處置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疫情,必須由市疾控中心直接參與處理,而市疾控中心專業人員同樣不足,使得市疾控中心長期疲于應對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現時社會對疾控機構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疾控機構人力資源質量和數量要求更高,疾控機構日益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
1.2 財政投入不足。早在2005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衛生部長吳儀就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第40號要求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提高疾病預防控制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2。十幾年來,國家對疾控機構的建設和投入逐步加大,基本建立了較為完備的疾控機構體系,為國民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做出了貢獻。按照財政部、國家計委、衛生部《關于衛生事業補助政策的意見》(財社[2000]17號)和《關于農村衛生事業補助政策的若干意見》(財社[2003]14號)的規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向社會提供公共衛生服務所需經費,由同級政府預算統籌安排。但是,實際工作中,疾病預防控制所需經費得不到規定的保障要求,而且很大一部分經費是專項投入,不能彌補人員和工作經費缺口。比如當前,國家要求對預防性健康體檢工作給予免費,公共場所及醫療機構衛生檢測給予免費等,這些工作耗費了疾控中心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財政補助這一塊完全沒有,嚴重制約了疾控機構工作員的積極性。由于財政投入的不足,不少疾控機構為了保障機構的生存發展,不得不將主要精力用于創收,以解決機構發展和職工待遇,如此一來,就制約了疾控機構正常職能的開展。
1.3 機器設備和儀器陳舊老化。疾控機構和同級的醫療機構相比,其機器設備和儀器差距明顯,遠遠滿足不了現實工作需要。由于疾控機構承擔了當地大量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檢測任務,沒有好的儀器設備必然影響事件處置的進程,嚴重制約疾控機構履行公共衛生服務職能。
2 疾控機構面臨的挑戰
2014年1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省視察第一站就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習總當時指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3。言猶在耳。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專門提出:“健康是群眾的基本需求,我們要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國”4。領導人的呼吁,是人民群眾的期待,也是疾控機構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2.1 國家新一輪醫改對疾控機構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疾控機構發展的機遇。2009年國家新一輪醫改方案出臺“促進城鄉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2012年,國家專門下發疾控機構指導基層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職責和要求,疾控機構在增進居民健康福祉實現衛生公平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5。一是承擔重大公共衛生項目的組織實施和管理工作,二是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指導和監管及質量控制工作。
2.2 《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實施,對疾控機構的發展有推動作用。《食品安全法》的實施,要求疾控機構及時對食品安全事件進行調查處置。此外,疾控機構主要承擔了《傳染病防治法》、《職業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賦予的相關信息收集、分析和重大疾病預防控措施制訂與實施,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等關系社會穩定的職能職責。為了做好這些工作,客觀上必須加強疾控機構的建設。
2.3 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要對疾控機構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2008年衛生部下發了《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基本職責》,明確規定疾控機構七大職能,具體分為26個類別、78項內容和266個工作目標1。很多項目目前疾控機構還不能開展或者開展得不夠好,這些職責以后必然會加強。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進步,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大過去基本控制的疾病又卷土重來,比如結核病;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然而各種慢性病日益增多,糖尿病、高血壓、惡性腫瘤等對人群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各類新發傳染病層出不窮,一些地方病、職業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這一切必然要求疾控機構有更進一步的發展,能力亟待提高。
3 疾控機構下一步發展的對策
3.1 加強政府主導,創新服務體系。疾控機構是政府履行公共衛生服務職能的專業機構,提供公共衛生服務是政府的基本職責,為解決疾控機構發展后顧之憂,各級疾控機構人員和工作經費要一律納入財政預算管理,由財政給予切實保障,這樣才能讓疾控機構切實履行公共衛生服務管理職能,防止出現偏差。公共衛生工作是政府貼近群眾密切服務百姓的有效載體,各級政府需要切實履行公共衛生工作職責,從經費投入,組織協調等方面著手,建立健全政府主導,各社會團體參與,多部門合作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才能讓廣大群眾感受到社會主義陽光的溫暖。
3.2 加強制度建設,保障服務能力。“預防為主”是我國新時期衛生工作方針一項重要內容,預防的效益遠遠大于疾病治療的效益。在新時期,國家應制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編制管理規定,明確各級疾控機構人員編制和經費保障辦法并且嚴格落實相關制度建設。只有切實推動疾控機構能力和機制建設,才能提高疾控機構服務保障能力,才能更好的將公共衛生服務惠及廣大百姓。
3.3 加強內涵建設,提高履職能力。疾控機構作為公共衛生服務的主體,在新時期必須轉變思想和觀念,不能“等靠要”,要主動對接國家新時期的醫改方案和戰略決策,切實加強崗位管理,提高履職能力,加強崗位培訓和績效管理工作,將各崗位人員收入與服務績效掛鉤,調動每一個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服務能力服務水平和服務效率。
參考文獻
[1]衛生部關于印發《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基本職責》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績效評估標準》的通知(衛疾控發[2008]68號)。
[2]《關于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的若干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第40號。
[3]習近平在江蘇調研,央視新聞聯播,2014年12月14日。
[4]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5]衛生部關于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指導基層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意見(衛疾控發[2012]42號)
作者簡介:
吳紀明(1979-)鄂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治醫師,公共衛生碩士,研究方向:傳染病預防控制和結核病流行病學。
通訊作者:
伍建勝 市疾控中心主任,三級主任醫師,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兼教授,1962年生,研究方向為衛生事業管理和疾病預防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