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欣
摘? ?要:重點分析了花生生長過程中容易受到病蟲害影響的幾個關鍵時期,以及如何采用科學高效的方法對其進行有效防控。
關鍵詞:花生;病蟲害防治;重要性;優化策略
1? ?花生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
在花生的生長過程中,影響其生長質量和產量的因素很多,比如種子、氣候、土壤、人為因素及周圍農作物,這些內在和外在的因素都會不同程度地引發病蟲害。其中,比較容易發生病蟲害的時期是花生播種前期、幼苗期和結果期。因此,在這3個時期防治病蟲害尤為重要。無論在花生生長的哪個時期,有效控制花生的病蟲害都會保證花生的產量和質量,減少農民的經濟損失。
1.1? ?花生播種前期的病蟲害發生情況
在花生播種前期,根部、莖部和葉子最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襲。由于播種前期花生自身的抵抗力比較薄弱,因此,更容易導致大面積受害,該時期病蟲害主要發生在每年的6—8月。由于花生播種前期是根部和葉子生長的基礎時期,所以在這個時期開展病蟲害防治非常關鍵。
1.2? ?花生幼苗期的病蟲害發生情況
花生幼苗時期進行病蟲害防治主要是確保花生能夠正常開花和結果,否則,如果花生幼苗受到冠腐病和紅蜘蛛的侵害,則會出現花生不能開花、花朵枯萎、不能結果或者果實過小等情況,大大影響花生的產量和質量[1]。
1.3? ?花生結果期的病蟲害發生情況
花生結果期是花生的最后生長階段,在這個時期,病蟲害主要針對花生的莖部和葉子。該階段的病蟲害防治能夠有效保證花生順利生長、開花、結果,在確保高質量的情況下獲得理想的產量。
2? ?花生病蟲害防治優化策略
2.1? ?優化花生種植技術
目前,花生種植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種植技術,而是引入了新型的農業現代化機械和先進的種植技術,使得花生在種植生產過程中的種植和施肥環節更加高效,但也需要管理人員能夠結合當地的實際種植情況,適時適量地引進現代化機械進行種植,并做到科學種植與管理,及時有效地預防花生病蟲害。同時,對于花生種植技術要做到理論聯系實際,不能一味地按部就班,靈活運用成熟的科學種植技術,做到區域性對待,實現花生種植的高產高效。
2.2? ?優化抗病蟲害花生品種的培育機制
抗病蟲害花生品種的培育是從根本上提高花生的抗病蟲性。在高品質抗病品種的培育過程中,主要采用雜交技術,選擇高產優質的品種作為重點培育對象,實時有效地對培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集中分析,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不斷研發和優化抗病蟲害的花生品種。因此,優化抗病蟲害花生品種的培育機制,有利于試驗人員以最快的速度培育出高品質的花生品種,以確保能夠降低花生在以后的種植生產過程中受到病蟲害的概率。
2.3? ?優化病蟲害管理措施
在花生的實際種植生產過程中,一旦遇到病蟲害,主要從物理、生物和藥物使用這3個方面進行預防和控制。
2.3.1? ?物理防治機制
物理防治機制是借助外在的工具對花生病蟲害進行針對性的防治,根據害蟲的發生類型,選擇相對應的燈源,并將其放置在合適的位置,有目的地對害蟲進行殺傷。
2.3.2? ?生物防治機制
生物防治機制是確定花生病發的根本原因,然后找出病蟲害的天敵,對病蟲害進行集中處理,這一機制充分利用了生物鏈優勝劣汰的科學原理。
2.3.3? ?藥物防治機制
藥物防治機制的原理最為復雜,需要根據花生出現病蟲害的癥狀進行判斷,確定病蟲害類型,并采用相應的藥物配比進行根治。
病蟲害管理的方法多種多樣,管理人員需要根據花生病蟲害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安排和管控,可以單獨使用某一種機制進行防控,也可以將多種機制混合搭配使用,以確保最大程度上對花生病蟲害進行根治。
2.4? ?優化綜合性農業防治體系
在花生的種植過程中,花生的病蟲害也有可能來源于自身的種子,同時,種植花生的土壤和種植過程中使用的化肥都有可能導致病蟲害的發生。例如,花生種子品質較低、土壤營養不充足以及帶菌化肥的使用等。因此,要系統地管理花生種植基地,做到區域性防控,進行集中管理,建立綜合性農業防治體系,有效減少花生病蟲害的發生,避免花生病蟲害的二次侵襲。鑒于影響花生病蟲害因素眾多的實際情況,要建立綜合性的防治體系。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要想實現花生的高產高效種植,主要途徑就是控制花生病蟲害的發生。因此,要明確防治花生病蟲害的重要性,優化防治策略,確保花生種植高產高效。同時,農民應該將科學的理論應用于種植實踐中,及時預防花生病蟲害的發生。管理人員應該研究推廣更為先進科學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從根本上解決病蟲害的發生。
參考文獻:
[ 1 ] 尹海蘭,井士軍.花生高產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7(1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