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賢


摘要:目的:觀察探討小兒推拿聯合排便習慣訓練治療小兒功能性便秘(FC)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8年2月到2019年3月我院兒科門診收治的80例FC患兒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0例,對照組進行基礎治療+排便習慣訓練,對觀察組聯合小兒推拿,評價2組患兒臨床療效及中醫證候療效。結果:觀察組患兒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為95.00%高于對照組的75.00%,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804,P<0.05);觀察組患兒中醫證候療效總有效率為92.50%高于對照組的70.00%,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251,P<0.05)。結論:小兒推拿聯合排便習慣訓練治療能夠明顯改善小兒FC癥狀體征,療效確切,易于推廣。
關鍵詞:小兒推拿;排便習慣訓練;小兒功能性便秘;臨床效果
FC是指非器質性病因、非結構異常或代謝障礙的排便次數減少、糞便干結、便量減少、排便費力問題。我國小兒FC的發病率約為3-8%,高發年齡為2-6歲,并呈現出女童高于男童,城區高于鄉村的發病特征[1]。為探討小兒FC的安全、有效療法本研究觀察了小兒推拿聯合排便習慣訓練治療小兒FC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2月到2019年3月我院兒科門診收治的FC患兒80例作為研究樣本,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進行樣本分組。對照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齡(3-12)歲,平均(5.9±1.6)歲;病程3d-3個月,平均(15.3±5.0)d。觀察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齡(3-11)歲,平均(5.5±1.5)歲;病程3d-2個月,平均(15.0±4.5)d。患兒一般資料組間對比P>0.05。
1.2 納入標準
①年齡(3-12)歲;②符合《中醫兒科學》中FC的中醫辨證(實證大便干結、排出困難等;虛證面白無華、神疲乏力等)及羅馬IV標準中FC診斷標準,患兒出現排便時間延長,排便次數≥2d/次,糞便堅硬干燥,或可見大便艱難、腹脹急、神情乏力等;③符合知情同意原則。
1.3 排除標準
①器質性疾病引起的便秘如痔瘡、腸梗阻等;②繼發性便秘(腸道外疾病引發);③合并嚴重臟器疾病;④年齡<3歲或>12歲;⑤中途退出。
1.4 方法
1.2.1 對照組
常規進行基礎治療聯合排便習慣訓練,基礎治療包括飲食調理(補充膳食纖維的攝入)、足量飲水、增加活動量、心理行為引導等。排便訓練為準備小兒排便器(高度合適,雙膝略高于臀部)具定時排便(不可隨意更改時間),建議餐后30min進行,保持注意力集中,5-10min/次,1d/次。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小兒推拿,手法平穩著實、輕快柔和,應用嬰兒油等介質潤滑避免對小兒皮膚造成損傷。依據患兒中醫辨證予以手法推拿,每日1次,一個療程為5d,共計進行2個療程。
(1)虛證
“補脾經”:屈曲小兒拇指,以拇指端沿小兒拇指橈側由指尖推至螺紋面約3-5min。
“按揉足三里”:以食指稍用力按揉小兒雙側足三里約2min。
“摩腹”:右手以順時針方向緩慢(40-50次/min)按揉小兒腹部約5min。
“捏脊”;雙手拇指、食指指腹沿著小兒脊柱,拇指中三指抵靠小兒背部皮膚,自尾骶部開始,經距脊柱正中旁開1.5寸合力提起肌肉,拇指向后、食指向前翻卷并前移至項枕部,力度以小兒皮膚潮紅為度,5次。
(2)實證
“清大腸”:左手托住小兒食指固定,右手拇指沿小兒虎口推至指尖約3-5min。
“退六腑”:左手托住小兒腕部固定,右手以拇指指腹自肘部推拿至掌根部約2-3min。
“運內八卦”:左手持小兒4指固定掌心向上,拇指安定離卦,右手食指、中指夾持小兒拇指自乾卦運至兌卦約3-5min。
“摩腹”:同虛證。
1.5 評價指標
1.5.1 臨床療效
治愈:1d內排便1次,排便通腸,便質轉潤;顯效:2d內排便1次,排便通腸,便質趨于正常;有效:3d內排便1次;無效:未見改善甚至惡化。臨床療效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2 中醫證候療效
對便秘、食欲、腹脹(痛)、面色、口臭等中醫證候進行評分,依據嚴重程度分為輕(2分)、中(4分)、重(6)分。痊愈:中醫癥狀體征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顯效:中醫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有效:中醫癥狀體征有所改善、證候積分減少≥30%;無效:未達上述標準。中醫證候療效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6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軟件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行χ2檢驗,臨界值α=0.05,若檢驗值P<0.05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患兒臨床療效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中醫證候療效
觀察組患兒中醫證候療效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小兒FC與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體質遺傳等因素有關。西醫治療多用給腸道微生物調節制劑、促動力藥等通便藥物結合排便習慣訓練及飲食調節等綜合療法,但部分患兒療效欠佳。
中醫在小兒FC臨床治療中積累了大量有效經驗。中醫認為便秘病本在大腸,也與脾腎肝肺等臟腑關系密切[2]。中醫治療小兒FC的方法有中藥湯劑、中成藥、外用藥物、針灸、推拿等。小兒推拿是一種無痛苦、減少用藥的綠色保健療法,已被證實在兒科貧血、厭食等疾病治療中具有良好療效[3-4]。資料指出小兒推拿手法刺激患兒臟腑氣血運行以疏通經絡、調暢氣機,增強脾胃、臟腑功整體能,具有促進患兒腸道功能的恢復的功能,是以為治療小兒FC的機理[5]。本文采用小兒推拿聯合排便習慣訓練治療小兒FC,從結果來看觀察組患兒臨床療效總有效率與中醫證候療效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小兒推拿聯合排便習慣訓練治療小兒FC安全、有效。推測其原因為推拿手法中清大腸能清利濕熱、通便導滯;退六腑能清熱涼血解毒;運內八卦可調理氣機;補脾經能健脾胃、補氣血;按揉足三里的功用為健脾和胃、通經絡、培元氣;捏脊能調陰陽、理氣血。合用以上手法使得患兒氣機條暢、六腑之氣得通、大腸傳導正常[6]。配合排便習慣訓練等綜合療法,使患兒養成正確的飲食、生活、排便習慣,大便自通。
綜上所述,小兒推拿聯合排便習慣訓練治療能夠明顯改善小兒FC癥狀體征,療效確切,易于推廣。
參考文獻
[1]張潔,閆坤龍,金玉.兒童功能性便秘的治療現狀和進展[J].國際兒科學雜志,2019,46(3):170-173.
[2]梁眾擎,董盈妹,趙霞.從五臟一體觀論治小兒功能性便秘[J].中醫雜志,2018,59(12):81-83.
[3]王克天,肖靖.小兒推拿法聯合自擬消積散穴位貼敷治療小兒厭食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24):6203.
[4]王克天,司曉偉.小兒推拿療法聯合硫酸亞鐵治療小兒缺鐵性貧血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23):6046-6048.
[5]劉南飛,郭思佳,封繼宏.推拿治療兒童功能性便秘的研究進展[J] 醫學綜述,2017,23(19):3907-3911.
[6]吳秋君,趙娜,范青,等.基于數據挖掘探討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推拿選穴規律[J].天津中醫藥,2018,35(7):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