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
摘? 要:教師們都能精心設計各種朗讀環節,帶領孩子們一起深入細致地品讀文本。但是,老師們往往對文本中的重點語段、重點詞句等情有獨鐘,卻很少關注那些不起眼的“細枝末節”,如標點符號等。其實在教學中,巧用“標點”,也能為感情朗讀另辟蹊徑。小小的“標點”,能幫助孩子們“讀”出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讀”出一段段復雜的情感,還能帶領孩子們進行個性化朗“讀”,“讀”出自己的創造性。
關鍵詞:標點符號;感嘆號;省略號;引號;感情朗讀
標點符號能輔助書面語言表達,在文學作品中,以言語形式而存在的標點符號和以文字形式呈現的言語一樣,都體現著作者的意志和智能。因此,我們在閱讀文學作品時,除了留意以文字形式呈現的作者語言外,也要留意與之緊密相聯的作為言語形式而存在的標點符號。
一、巧用小標點,“讀”出一個個鮮活的人物
標點是文本中用來表示停頓、語調以及詞語性質和作用的符號。它雖然只是一個符號,卻對文本的閱讀、情感的表達以及文本的內涵有著重要的表示作用。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說:標點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時還在其上。
(一)省略號:“讀”出了羅丹的精益求精。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全神貫注》中有這樣一段話:
羅丹自己端詳一陣,卻皺著眉頭,說:“啊,不!還有毛病……左肩偏了點兒,臉上……對不起,請等一等?!?/p>
上課教師先讓同學們查閱省略號的作用,然后問:這里的省略號表示什么作用?生答:表示說話斷斷續續。
師:對,可是,大雕塑家羅丹說話為什么會斷斷續續?自由默讀課文,找出相關答案吧?。ㄟ^了一會兒)
生:羅丹說話斷斷續續是因為他一邊觀察,一邊思考,一邊又在自言自語,好像在跟自己討論修改意見似的。
生:我也是這樣想的,“還有毛病……”中的省略號就表示羅丹發現了自己的作品還有不足之處,所以就停了下來。
師:那你覺得它省略了什么?
生:我覺得省略了羅丹不停修改自己作品的過程。
生:我還從“左肩偏了點兒,臉上……”這個省略號看出,羅丹通過反復觀察發現自己的作品還有缺陷,又開始不停地修改。
生:……更寫出了羅丹對工作的精益求精。
兩個小小的省略號,不僅將羅丹全神貫注的工作態度和對藝術執著追求的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而且,大家對羅丹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標點符號,是作者獨具匠心的安排,是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是文章中不可忽視的一道風景。
(二)感嘆號:“讀”出了巨人的傲慢與冷酷。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巨人的花園》中,有這樣一段描寫:他見到孩子們在花園里玩耍,很生氣:“誰允許你們到這兒來玩的!都滾出去!”
為了讓巨人“自私傲慢”的形象更清晰地展現在學生們的腦海里,上課老師這樣說道:同學們,自己讀讀這句話,想想“誰允許”后面通常是什么符號?
生:問號。
師:那我們把這個嘆號改成句話再讀讀。(出示兩種符號的句子,對比讀。)
師:兩種標點符號,有什么不一樣呢?
生:我感覺到巨人很生氣,很兇,很討厭這些小孩子。
生:巨人太自私了。難怪他的花園會變得沒有春天,因為他的心里總是冷冰冰的。
感嘆號和句號的對比朗讀,給學生們傳遞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巨人的傲慢與無禮,冷酷和自私。小小的感嘆號,使隱藏在文字間的復雜情感,人物的冷酷形象,一覽無遺!
二、巧用小標點,“讀”出了一段段復雜的情感
標點符號在文中除了表示停頓之外,還有提示語氣、表達情感的作用。有時同樣一句話,僅是標點符號的不同,傳遞的情感就會截然不同。
(一)小小的設問,無聲地傳達了“扎根邊疆”的偉大志向。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下《白楊》里有這樣一段話: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而這,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
這是一個設問句。重在讓學生體會到此時的爸爸,不單是介紹白楊樹,更重要的是他在表達自己的心,要跟眼前的白楊樹一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不軟弱,也不動搖。教學時,抓住這一小小的設問,通過對比朗讀,反復朗讀,就能讓學生很好地體會到爸爸的偉大志向。
(二)巧填小標點,深刻地感受到了迥然不同的態度。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上《“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有這樣一段話:
“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詩。 “親愛的,發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寫了一首詩,精彩極了……”母親上前說道。 “對不起,我自己會判斷的?!备赣H開始讀詩。
…… “我看這首詩糟糕透了。”父親把詩放回原處。 我的眼睛濕潤了,頭也沉重得抬不起來。 “親愛的,我真不懂你這是什么意思!”母親嚷道,“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還是個孩子,這是他寫的第一首詩。他需要鼓勵?!? “我不明白,”父親并不退讓,“難道世界上糟糕的詩還不夠多么?哪條法律規定巴迪一定要成為詩人?” 上課老師先讓同學們默讀1-14自然段,用橫線畫出描寫人物語言的句子。自己朗讀這些對話,(隨后出示句子)你能給句子加上標點符號嗎?
生:能
師:(填好標點符號)再讀讀,你發現了什么?
生:提示語不同,有的在前,有的在后,加的方法也不一樣
師:這些提示語全排在前面或后面,行嗎?
生:不行,太單調。
師:提示語全省掉行嗎?兩種情況對比著讀一讀。
生:(思考了一會兒,)不行,如果省掉提示語,就不能體現出母親情緒的激烈,就不能看出母親對孩子的鼓勵,對孩子的愛。
生:如果去掉提示語,就不能看出父親不受母親影響,堅持己見、嚴格要求的態度。
巧填標點符號,讓學生感受到了提示語位置也很重要,隨意更改,那么人物的神情、動作、復雜的內心等將無法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總之,不起眼的小標點,同樣是作者獨具匠心的設計和編排,具有不可替代的教學價值。巧用“小標點”,也能為感情朗讀另辟蹊徑,“讀”出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讀”出一段段復雜的情感,還能帶領孩子們進行個性化朗“讀”,“讀”出自己的創造性。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學月刊》2012.6小學版,2012.4小學版,2012.12小學版.
[2]《小學教學研究》2013.2總第45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