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鷹
10月28日,在北京舉辦的京東健康合作伙伴大會上,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健康CEO辛利軍宣布在醫藥供應鏈、醫療服務、慢病管理三大領域推出新計劃,分別是“新藥品扶貧計劃”“新赤腳醫生計劃”和“新慢病防治計劃”。
“提出三大‘新’計劃的初衷,是要將京東健康的行業價值與社會價值最大化。”辛利軍說:“在健康新時代下,京東健康提出以健康管理為核心的主張,旨在成為每一個人的‘首席健康官’。”
過去幾個月來,一系列的動作,表明京東健康在京東集團中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
今年1月16日,京東互聯網醫院宿遷分院宣布上線,隸屬于京東生活服務事業群的醫療版圖開始浮出水面。

5月10日,京東集團將京東大藥房、藥京采和京東互聯網醫院三塊業務從京東商城中拆分出來獨立運營,合并成立京東健康子公司,成為和京東零售、京東物流、京東數科并列的子公司,圍繞醫藥健康電商、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智慧解決方案四個板塊開展業務。
獨立運營前1天,京東健康完成了A輪10億美元融資。彼時京東健康估值約為70億美元,成為繼京東數科和京東物流之后,由京東集團打造的第三只“巨型獨角獸”。
7月17日,京東零售集團輪值CEO徐雷擔任京東健康董事長。在京東待了7年的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零售生活服務事業群總裁辛利軍擔任京東健康CEO,全面負責京東健康的戰略、管理、業務發展等工作——此前向來低調的辛利軍,開始頻頻出現在媒體面前,向外界描述著京東健康的使命和意愿。
京東大力發展健康業務并不讓外界驚訝。一方面是來自政策層面的支持,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遠程醫療”被兩次提及,同時也是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千億元級別的健康市場紅利已越來越明顯。
另一方面,健康產業都是互聯網公司聚集之地,阿里、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巨頭紛紛加碼入局健康行業,京東從2016年開始,也開始涉足醫藥行業,逐漸形成了覆蓋藥品零售、批發、工業全產業鏈,以及醫療服務診前、診中、診后全流程的業務,構建了“互聯網+醫療健康”生態。
按照10月28日發布會透露的數字來看,京東全力打造的“第三只獨角獸”,目前已經走在健康行業的前列。
根據京東健康醫藥部總經理金恩林的介紹,京東健康零售合計占據醫藥零售15%以上份額,貢獻了超過60%的專科用藥銷售額,有超過一半藥品被發往三線以下城市。“僅用三年時間,京東大藥房就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醫藥零售企業。”
此外,一個值得關注的數字是,京東互聯網醫院有超3萬來自全國32省市自治區327市的醫生,其中62%來自三甲醫院,80%是主治及以上級別。
除了C端,京東健康的To B生意也在悄然拓展邊界。京東健康渠道創新部總經理周新元稱,“藥京采”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第三方藥品批發平臺之一,覆蓋21個省、400多個城市,目前渠道已下沉到鎮級,未來將繼續下沉——藥京采于2017年3月上線,簡單理解,藥京采就類似于另一個京東大藥房,只不過平臺下游用戶不是普通消費者,而是藥店、診所等B端用戶。
這些數據,顯然給了外界對京東健康這個“第三只獨角獸”更多的信心——據此前媒體報道,京東健康營收接近100億元,在京東業務板塊中居于第四位,僅次于零售、數字科技和物流。
不過,在與鋅刻度記者的對話中,辛利軍卻如此表示: “我們做的更多的是健康管理服務,整個醫療服務的核心就是服務,某種程度上不排除某些領域基本上就是做公益,而不是從藥品中賺取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