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韞
一、經典考題
【2017年高考全國卷Ⅰ文綜試題】我國某地為保證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雙層覆膜技術(兩層覆膜間留有一定空間),效果顯著。圖中的曲線示意當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豐、枯雪年的平均氣溫日變化和豐、枯雪年的膜內平均溫度日變化。據此完成1~2題。
1. 圖中表示枯雪年膜內平均溫度日變化的曲線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該地寒冷期
A.最低氣溫高于-16℃
B.氣溫日變化因積雪狀況差異較大
C.膜內溫度日變化因積雪狀況差異較大
D.膜內溫度日變化與氣溫日變化一致
二、考點分析
題目通過雙層膜和積雪作為影響大氣受熱過程的要素進行考察,幫助學生從多個維度對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分析,認識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解釋能量交換過程,進而分析其特定區域背景下的地理環境特點,辯證地看待地理過程問題。
三、解題思路
通過氣溫日變化的自然地理過程,分析雙層膜和積雪在大氣受熱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太陽、地面和大氣的能量交換過程中,雙層膜扮演了削弱作用弱,但保溫作用強的角色;積雪則扮演了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都很強的角色。
(1)小題中,①②曲線表現出溫度較③④高,說明地面受到太陽輻射后,大量地面輻射被保留,故膜內溫度高,體現出雙層膜的保溫作用。而①較②日較差小,①最高溫較低,最低溫較高,說明兩者相比,①膜內得到的太陽輻射少,但是地面輻射被保留多,故為積雪作用。所以①為豐雪年膜內的日較差曲線,而②為枯雪年膜內的日較差曲線。
(2)小題中,由圖可知,平均氣溫已經接近-16℃,最低氣溫肯定低于-16℃,A選項錯誤。豐雪年和枯雪年的曲線變化一致,差距只有1℃左右,所以氣溫日變化因積雪狀況差異不大,B選項錯誤。由圖可知豐雪年膜內的溫度日變化與氣溫日變化有明顯的不同,變化幅度明顯比較小,而枯雪年膜內溫度日變化與氣溫日變化規律一致,故D錯,C對。
四、考向預測
大氣受熱過程一直都是高考的重點,之前的高考考點主要是通過選擇題來考察大氣受熱過程的兩大作用以及大氣中對流層中的溫度變化。近年來,在2016全國卷Ⅱ、2017年全國卷Ⅰ選擇題中,反復考察積雪充當受熱過程中保溫作用的角色,可能在未來高考中繼續會有深入的考察。而在將來,特別是全國卷對于自然地理過程考察的強化下,重點考察地理過程的成因和過程分析,以大氣受熱過程為代表的能量交換過程將作為重要的考察方向,尤其是對于不同物體之間熱量通過輻射或其他的方式進行交換的過程描述,探討熱量平衡或者不平衡的運動的綜合題,有可能作為高考的主要命題方向。因此,通過對以上例題的分析,在教學中將大氣受熱過程中每一個能量傳遞環節和物體性質都進行詳細的講解,并理解其運動過程,才能應對相關的過程性題目,也能提高學生解決類似題目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