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2版地球上的大氣整合復習測試題:1.D 2.D 3.A 4.C 5.D 6.C 7.A 8.A 9.D 10.D 11.A 12.(1)差異:南部降水少北部降水多(或總體上自南向北降水增多)。原因:南部地區受副熱帶高壓和盛行西風帶交替控制,夏季降水較少,冬季降水較多,年平均降水量相對較少;北部地區常年受盛行西風帶控制,年平均降水量較多。(2)加州地區以地中海氣候為主,地勢由沿海到內陸逐漸升高;夏季,沿海地區氣候炎熱干燥,而內陸地區地勢較高,氣候涼爽;冬季,沿海地區氣候溫和濕潤,而內陸地區地勢較高,氣候較為濕冷。(3)多年沒有爆發大型山火,森林中積累的干燥樹葉和枯枝多而厚;受罕見高溫和干旱等特殊天氣條件影響,造成上千萬棵樹木枯死,為大火提供了充足的“燃料”;該地區人口眾多,城市化水平高,人類居住區進入林區,導致火災造成的損失慘重。(4)利用氣象衛星進行監測,建設天氣預報和森林監控系統;加強森林火災宣傳力度,提高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識,降低人為火災的發生概率;增設消防設備,把火災消滅于初始階段;建設防火隔離帶和防火性隔離道路,隔絕火災蔓延;做好森林火災應急疏散預案;推出森林火災保險產品等。【解析】(1)加州區域內年平均降水量的南北差異主要從氣壓帶和風帶的變化得出加州地區年平均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漸增多。南部地區受副熱帶高壓和盛行西風帶交替控制,屬于地中海氣候,降水量相對較少,北部地區常年受盛行西風帶控制,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降水量較多。(2)多數老年人體質較差,夏季忌炎熱,適涼爽,冬季懼寒冷,宜陽光,所以,老年人適宜生活在溫暖且陽光充足的環境,該題可從加州地區的地形特點對氣候的影響、氣候類型及特點來回答。(3)結合材料,本次火災規模大、破壞性強、造成損失嚴重的原因,可從森林積累的枯枝落葉數量和厚度、高溫干旱天氣條件、人口數量和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回答。森林中積累的干燥樹葉和枯枝多而厚,人口眾多,城市化水平高,人類居住區進入林區,導致火災造成的損失慘重。(4)結合上題的火災損失大的原因,減輕北部森林火災損失從氣象遙感技術、森林防火意識、增設消防設備、建設防火隔離帶、火災應急預案、推廣火災保險等方面回答。13.(1)冬季:山頂氣溫高,山谷氣溫低 ;山谷氣溫日較差大,山頂氣溫日較差小。夏季:白天山谷氣溫高,夜晚山頂氣溫高;山谷和山頂氣溫日較差均較大,山谷變化更大。(2)藍莓對生長環境是喜濕怕旱;山谷和洼地夏季氣溫高,熱量充足;山谷和洼地因河流和豐富的地下水,土壤濕潤;山谷和洼地土層深厚,土壤肥沃。(3)冬季(尤其是夜晚),太陽輻射減弱(夜晚沒有),(山谷兩側的)山坡降溫快,山坡近地面的空氣受冷收縮下沉至谷底,冷空氣將山谷原本的暖空氣抬升至半山坡,使得半山坡氣溫相對較高,在此生長的野藍莓不易受到凍害;野生藍莓長期生長在本地,對當地氣候變化適應性強。(4)東北地區冬季降雪量大,當地莓植株高度較矮(0.3-0.8米),容易人工堆雪覆蓋;冬季時堆雪(積雪)可以減少地表熱量的散失,又可阻隔冷空氣直接侵襲藍莓樹體和土壤積雪(堆雪)較蓬松,孔隙多,孔隙中的空氣對地面和樹體具有保溫作用。【解析】(1)根據圖示曲線,左圖是冬季氣溫曲線,山頂氣溫高,山谷氣溫低。氣溫日較差是一日中氣溫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值。山谷氣溫日較差大,山頂氣溫日較差小。右圖是夏季氣溫曲線,白天山谷氣溫高,夜晚山頂氣溫高。山谷和由頂氣溫日較差均較大,山谷變化更大。(2)大興安嶺藍莓主要種植在山谷、洼地,主要從水分、熱量、土壤角度分析。結合上題分析,山谷和洼地夏季氣溫高,熱量充足;山谷和洼地有河流和豐富的地下水,土壤濕潤;山谷和洼地土層沉積深厚,土壤肥沃。(3)冬季太陽高度角小,太陽輻射減弱,夜晚山谷兩側的山坡降溫快,山坡近地面的空氣受冷收縮下沉至谷底,谷底的氣溫低,易受凍害。冷空氣將山谷原本的暖空氣抬升至半山坡,使得半山坡氣溫相對較高,所以半山坡生長的野藍莓不易受到凍害。野生藍莓長期生長在本地,對當地氣候變化適應性強,不易受凍害。(4)東北地區冬季降雪量大,當地莓植株高度較矮,約0.3-0.8米,容易人工堆雪覆蓋。冬季時堆雪覆蓋,可以減少地表熱量的散失,又可阻隔冷空氣直接侵襲藍莓樹體和土壤。積雪較蓬松,孔隙多,孔隙中的空氣對地面和樹體具有保溫作用。從而減少了凍害發生。
3版 “大氣運動”難點突破訓練:1.B 2.C 3.D 4.B 5.D 6.C 7.A 8.B 9.A 10.(1)主要源地:墨西哥灣。抬升原因:與北來的冷干氣流(氣團)交匯,濕熱空氣抬升,(地處中低緯,太陽輻射較強)下墊面溫度較高,(濕熱)空氣受熱爬升;濕熱空氣抬升過程中,水汽凝結,釋放熱量,加熱并進一步抬升空氣。旋轉原因:地轉偏向力的作用。(2)地勢平坦,對氣流旋轉阻擋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積廣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氣團交匯。(3)北美大陸春季中低緯升溫快,南北溫差加大,氣壓梯度大,冷暖空氣交匯頻繁、強烈。(4)強烈的渦旋,從地面至云端,壯觀;歷時短,局地性強,不易遇見到;破壞力大,對生命財產構成巨大威脅。11.(1)風向:西北風;(2分)原因:甲地以綠洲分布為主,乙地以沙漠分布為主,由于沙漠的熱容量較綠洲小,夏季增溫較綠洲快,在乙地附近形成熱低壓,即甲地(海平面)氣壓高于乙地,風從甲地吹向乙地,即西北風(4分)。(2)甲地位于兩山之間的谷地,且谷地為西北—東南走向。盛行的西(北)風(或答“與谷地走向一致的氣流”)受狹管效應的影響,速度在谷地加快,導致風大。(4分)(3)有利條件:風能資源豐富;地價低;人口稀少,移民費用低;風電開發歷史悠久;離北部電力需求地(市場)較近。(每點2分,任選3點得6分)不利條件:資金短缺;技術欠缺;生態環境較欠缺。(每點2分,任選2點得4分)(4)該地降水稀少,夏季光照強度大且時間長(或白晝長,太陽高度較大),多干熱風,蔭房四壁的孔洞既便于通風,又可避免陽光直射。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