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鐵
Uber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不太理想,營收為38.13億美元,同比增長30%。凈虧損11.62億美元,同比擴大18%。Uber的營收雖然增長,但虧損也在持續擴大。從11月開始,Uber聯合創始人特拉維斯·卡蘭尼克一直在繼續拋售Uber的股票,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顯示,11月份這位Uber聯合創始人售出840萬股Uber的股票,套現2.5億美元。
雪上加霜的是,11月25日倫敦的運輸監管機構倫敦運輸局(TfL)拒絕了Uber要求延長其營業執照的請求。Uber的運營期延長了兩個月,將最初于2018年6月授予并于9月到期的15個月許可延長了運營時間。根據TfL的規定,Uber有權向倫敦地方法院提出上訴,Uber首席執行官Dara Khosrowshahi 表示該公司計劃這樣做。因此,在上訴結果產生之前,允許優步繼續在倫敦開展業務。
TfL記錄了14000個實例,未經授權的駕駛員能夠將其照片上傳到Uber駕駛員賬戶。TfL稱所有這些旅行實際上都是沒有保險的,有些實際上是由無執照的駕駛員進行的。如今的Uber市值不到500億美元,而在其發行前的鼎盛時期拼車巨頭的估值超過了1000億美元。
從營收上看,Uber2019年第三季度營收38.13億美元,同比增長30%。營收增長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核心網約車項目擴張,用戶增長帶來的營收。另一個是其他業務包括外賣等業務的增長。
按照業務劃分,Uber第三季度網約車營收為28.95億美元,同比增長19%。Uber Eats營收為6.45億美元,同比增長64%。貨運服務Uber Freight營收同比增長78%至2.18億美元。Uber的其他業務包括電動單車營收為3800萬美元,包括自動駕駛汽車服務等在內的ATG和其他技術項目營收為1700萬美元。
從業務營收中我們看到,Uber的核心業務仍在增長,但隨著網約車市場逐漸飽和,其增速逐漸下降。目前增速最快的是依然外賣服務和貨運服務,這兩個項目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未來可能將成為Uber的核心業務之一。至于其他營收項目占比不大,影響較小。
按照地區劃分,Uber第三季度美國和加拿大營收為24.0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7.34億美元增長39%。拉美營收為5.2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5.15億美元增長2%。歐洲、中東和非洲營收為5.3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4.31億美元增長24%。亞太區營收為3.4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64億美元增長31%。
雖然Uber虧損不斷,但也在積極探索新業務。目前來看,外賣和自動駕駛或許將成為重點項目之一,為了提升外賣效率,Uber還在研發無人機技術,這或許將成為一大看點。而在國際市場上,Uber加大了對于印度市場的投資,目前印度市場廣受各方資本的關注,Uber可能將在印度市場引發資本大戰。
外賣或許將成為Uber的核心業務之一。財報顯示第三季度Uber Eats營收為6.4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3.94億美元增長64%??v觀2019年財報,我們發現Uber外賣服務正呈高速上漲態勢。
為了降低外賣服務成本,提高運送效率,Uber還在研發無人機。據媒體報道,前不久,Uber公布了無人機的外觀設計,主要用來送外賣。Uber說,這架無人機可以承擔2筆外賣產品,并補充說,該無人機已經通過了“關鍵設計審查”,并有望在今年年底之前試飛。但無人機也存在部分問題,例如法律法規的限制。
目前Uber在國際化方面也加快了腳步,今年3月,Uber宣布收購中東網約車競爭對手凱雷姆公司,Uber目前在印度約40個城市運營,該國約占其Uber全球訂單量的11%。而在餐飲外賣業務上,Uber提供了更多激勵措施。
為了減小現金流壓力和降低成本,Uber開始裁員。據媒體報道,Uber上市僅5個月,就已密集啟動了三輪大規模裁員并累計裁掉近1200人。包括各個部門,UberEats(Uber外賣服務)、自動駕駛、績效營銷部門、招聘部門、先進技術小組和安全部門,以及其多個全球游樂設施和平臺部門等等。
從裁員中可以看出Uber的虧損和成本問題已經相當嚴重。縱觀財報,2019年第一季度虧損10.12億美元,第二季度虧損52.36億美元,其中39億美元用于Uber首次公開募股相關的股權獎勵支出。第三季度虧損11.62億美元,虧損包括4.01億美元的股票薪酬。
據媒體報道,Uber正在全球推出一種儲蓄卡,它已經在美國和其他幾個市場測試了一種增強的“即時支付”服務。根據Uber高管的說法,這項功能在美國已經開始流行,超過70%的司機費用是通過這種方式即時支付的。
金融行業的開展主要有兩個作用。一個是通過金融服務與司機進行深度捆綁。我們知道Uber與司機的矛盾特別大,抗議活動層出不窮,就在前不久,美國有關政府就在試圖制定法律,將司機劃分為Uber的正式員工。一旦法律成功制定,Uber的司機端成本將會上漲。通過這一服務或許可以稍微緩解與司機端的矛盾,同時在應對Lyft的競爭方面也將頗有成效。另一個則是通過金融服務帶來營收。
當下國內網約車巨頭滴滴也在加速布局金融領域,從目前的市場情況看,網約車行業盈利艱難,虧損成為普遍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發展金融似乎成為了盈利的重要方式,金融通過資本撬動市場,雖然存在風險但成本較低,通過司機也能發展大量用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