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友
每當畢業季,有這么一段話讓人潸然淚下:“你的一生,我只送一程,雖不忍離別,但車已到站,你遠走高飛,我原路返回。”為了這一程,新邵縣釀溪鎮三完小教師胡容娥付出了很多。29年里,她有25年的班主任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新征程,一次又一次的原路返回。她始終堅持著:“對每一位學生負責。”
“優秀班主任”“十佳師德標兵”“優秀教師”……這些榮譽稱號,對于胡容娥來說,不過是激勵她不忘初心走下去的動力。在學生的筆下胡容娥是這樣的:“溫柔可親、幽默風趣,做她的學生是幸福的。”
無怨:先從做好學生開始
1990年秋,中師畢業的胡容娥被分配到偏遠村小,成為一名語文教師。雖然那時教學、生活的條件都比較差,但是她心中一直有個信念:要做好老師,先從做好學生開始。
她每個月都會從微薄的工資里拿出一部分,訂閱教育類雜志,不斷閱讀、記錄、反思并逐漸消化其中的知識。29年來,她每讀一本書、參加一次培訓、觀摩一堂好課,都會將自己的感悟體會記錄下來。為了提升自己的學歷,在懷孕期間,她挺著大肚子,轉乘兩趟公交車,趕往城區的繼續教育學校學習,每一堂課都不落下。
工作之余,她還潛心教研教改,擔任過“愉快作文”“詩意語文”“高效課堂”的實驗課改教學。從2008年開始,她針對中低年級學生錯別字繁多的現象,帶領年級組全體語文教師搜集資料,認真分析,集思廣益,確定《中年級學生錯別字形成原因及糾錯策略》的課題研究,探究出了一套減少錯別字的策略,大大降低了錯別字的發生率。與之相關的多篇論文也在教學刊物上發表并獲獎。2010年,她開展的《小學生能力培養與家庭指導》的課題研究獲湖南省課題研究成果系列一等獎。
無私:學生就是我的孩子
“家長們都爭著要把孩子放到我班就讀。這是家長們對我的信任,我享受這份信任,更不能辜負這份信任。”胡容娥說。
工作中,她總是把滿腔的愛傾注在學生身上。家庭有困難的,她慷慨解囊;學習上后進的,她耐心輔導;心理有創傷的,她用心安撫。只要有需要幫助的學生,她一個都不放棄。
愛和善良,總會以接力的方式傳遞。2002年,班上一學生家里遭受火災,胡容娥得知情況后,帶頭捐款500元錢,班里孩子也在她的影響下,紛紛奉獻愛心,積極捐錢捐物。
“我只要一工作起來,就是個‘拼命三郎’。工作忙的時候,回家已是很晚了,孩子已經靠在沙發上睡著了。有時,兒子會抱怨我說,做我的學生比做我的兒子要幸福多了。”說到這里,胡容娥的聲音有點哽咽了。
無悔:做一束照亮他人的光
胡容娥認為“語文課堂也是可以快樂無比的。”為了讓語文課的光照亮每一個學生,胡容娥探索出了很多新路子,總結出了很多經驗。
為了讓孩子們愛上語文,課前,她總精心鉆研教材,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法;課堂上,她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努力創設輕松、愉快、民主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表達。她更注意用中國經典文學去引導孩子,在詩意語文的感染下,學生越來越喜歡中國的語言文字,喜歡上語文課了。她常利用“經典誦讀”等課程,給學生推薦好書,有時截取書中精彩片段,以故事形式講給學生聽。她還經常在班上開展“好書推薦”“好書交流”“讀書交流”等活動,讓學生悄然愛上讀書。
有人說:“教師有三個境界,第一境界是站上講臺,第二境界是站穩講臺,第三境界是站亮講臺。” 在同事的眼里,胡容娥就是一個“站亮講臺”的人。
2008、2012年,胡容娥被評為學校語文學科導師,2017年、2019年分別被評為縣、市小學語文骨干教師。她認真履行職責,全面完成各項教學和科研工作,引導和帶動青年教師積極參加語文教研教改活動;每周她都要到青年教師課堂去聽課,也常為青年教師上示范課,在相互交流與學習中,青年教師們的教育教學能力飛速提升。
教育的意義在哪里?對胡容娥來說,能見證每個孩子成長,這就是她最大的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