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衛東
牛津初中英語教材中的Task板塊設計活動任務靈活多樣、富有情境。該版塊為在課堂內進行的開放式任務型活動學習內容,要求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使用英語,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技能,成為了《牛津初中英語》的一大亮點。
一、Task板塊的結構和特點
Task 板塊順著本單元的話題,以任務的最終產品為目標,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學生通過結對、或小組活動的方式,親歷語言實踐,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獲得語言運用能力。任務分三個步驟:Step 1:(Receptive)通過聽或讀,獲取與任務相關的信息。Step2:(Interactive) 通過讀(提供說的內容)和說,開展相互對話或小組等交際活動。Step 3:(Productive) 分析、處理信息,進行歸納總結,完成說或寫的任務。
另外,每個Step都有一個技能訓練(Skills building ),確保學生順利完成三個步驟。三個步驟在內容和能力訓練上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可操作性強。Three skills building (三個技能訓練):Skills building 1: 對在Step 1中進行聽或讀活動時所要用的技能進行指導和訓練。Skills building 2:對在Step 2中進行活動時所要用的技能進行指導和訓練。Skills building 3:對完成Step 3中說或寫所要用的技能進行指導和訓練。
整個活動過程的設計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具有以下特點:①每個單元的 Task 板塊設計的任務都與單元話題密切相關,內容豐富。而且所設計的任務都有明確的目的。任務內容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緊密相連,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和表現欲。②Task 板塊設計的任務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并形成由初級任務向高級任務以及高級任務涵蓋初級任務的循環。任務猶如階梯,相互依存,級級升高。學生的語言能力通過每一項任務逐步發展,使教學階梯式地層層遞進,同時達到了活化教材的效果。③任務型活動優化了英語課堂教學,發展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意識。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發展了聽、說、讀、寫的綜合技能。④任務的設計注重培養學生用英語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學生學會運用多種媒體和信息資源,拓寬學習渠道,形成具有個性的學習方法和風格。⑤任務的設計使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提高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發展與人溝通和合作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養。它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和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因此,Task 板塊的設計有利于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發展語言技能,提高實際語言運用能力,更有利于學生培養和發展學習策略。
二、Task板塊的教學實踐反思
要更好地體現Task 板塊的設計的理念,讓學生通過“做”學習英語,獲得英語運用能力,筆者認為在Task板塊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注重語言的輸入,使學生為實施活動做好知識上和語言技能的準備。教師如果忽略了這一點,課堂上急于讓學生完成任務,學生就不能完成任務以達到預期的效果,究其原因是由于沒有足夠的語言信息輸入。任務的設計是為了幫助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因此,每一階段任務的設計都應有一定的導入性,如在語言技能方面,應先輸入后輸出,使教學呈階梯式層層推進。學生在學習語言形式的基礎上,把知識作為鋪墊,層層深入,通過一系列語言任務訓練,才能在完成任務的語言交際活動中運用自如。
(2)要注意教學形式的多樣性和實效性,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只會加大教學難度。可以采用學生個體參與、集體參與、教師講解相結合的方法,同時輔以聽、說、讀、寫,全方位訓練學生各方面能力。
(3)要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漁”。從而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
(4)要幫助學生建立安全感和歸屬感。在教學中,注意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點滴進步并給予肯定。降低他們的緊張和焦慮的程度,減輕心理壓力,滿足他們的安全和歸屬感,使他們身心愉快地參與學習。
(5)牛津初中英語教材信息量大、面廣,而且實施不久,大家都沒有足夠的教學經驗,因此我們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擴大知識面,創新性、創造性的利用教材。只有教師在這些方面有所提升,教學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當然,如何進行Task板塊教學,還有賴于教學工作者不斷總結得與失,以便更好地適應課改的要求,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