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惠
摘 要:戶外活動是幼兒幼兒園成長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幼兒的健康發育與成長,對于幼兒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如何促進幼兒園戶外活動的高質量開展,以下筆者將從“豐富游戲體驗”“科學探索活動”“激發動手能力”“講究個人衛生”“規范幼兒作息”“杜絕安全隱患”六個方面進行詳細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幼兒;大班;戶外活動;開發實踐
前言:幼兒園大班作為幼兒園幼兒生活的最后一年,幼兒的智力水平、運動能力等都有了明顯的提高,這一階段的兒童在思維發展與自控能力仍相對欠缺,這就需要教師時刻關注幼兒的內心變化,結合幼兒天性,制定適合起內心活動、興趣愛好的戶外游戲活動,在實踐的探索中,引導幼兒貼近生活、擁抱生活、促進幼兒綜合水平的全面提成。
一、豐富游戲體驗,開發幼兒思維
根據《幼兒管理理念》明確標識,對于幼兒的教育要以開發天性為主,順應生長發育的階段特征,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是幼兒成長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戶外游戲體驗,豐富的游戲內容對于培養幼兒良好的創造力、豐富的想象力等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如在《狐貍和兔子》戶外活動,故事講述了森林里的小狐貍有個冰塊做的房子,在春天萬物復蘇時,自己的房子消失不見,它就搶了小兔子的樹皮房子,小兔子尋找森林的小伙伴,一起將狐貍趕出去搶回了樹皮房子。向幼兒講解詳細的游戲規則,如其中出現的小兔,小牛,小狗等七個游戲中的人物,共同扮演劇中形象,七個為一組共同合作來推動游戲的發展,教師為幼兒準備道具,給他們帶上獨特的頭飾輪流扮演這幾個角色。小兔子遇到了困難,是誰來了?最后怎么樣了呢?教師帶領幼兒將親身的體驗感受融入到游戲之中,幼兒獨立體會角色內涵,感知游戲所帶來的良好教育作用,另外教師要認真發現幼兒的細微差別,如有幼兒不愿意扮演狐貍時要悉心教導,在故事中,狐貍是個反面角色,此時要引導幼兒輪流分飾,就可以增加全班氛圍的良好相處。在歡快的游戲體驗中,幼兒通過游戲可以明白遇事要勇敢,面對困難時要多動腦筋才能解決問題。這樣的游戲設計在游戲中給與幼兒最大的尊重與自由,在游戲中開發活躍的創造思維,真正做到成為戶外游戲的活動者、領導者、實踐者、主體者,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二、科學探索活動,拓展幼兒視野
科學探索是對自然未知的部分進行探索發掘,科學的海洋是一片深不見底的浩瀚洪荒,需要每一位幼兒帶有無窮興趣去認知。很多人都會說幼兒對于世界的認知是懵懵懂懂的,與科學之間的聯系十分微小,其實不然,幼兒的思維帶著豐富的想象力,幼時的關注點很容易培養以后興趣方向。教師可開展科學活動,增加幼兒的眼界知識,拓展幼兒的認知視野,可組織班級幼兒到當地的科技展覽館進行參觀。科技館之中不乏適合幼兒的獨特科技指導,兒童樂園展區就是專門為其建設的科學探索活動圣地。如《小球王國》是一項充滿趣味性的科學實驗,小球在起點帶領幼兒按下拋出鍵,此時可以看到小球在空中劃出一道完美的拋物線,小球的落點決定了它下一步的行駛路線,沿著不銹鋼搭建的路,小球在高速行駛的途中發出叮當叮當清脆的響聲,此時幼兒們圍聚在玻璃展柜上,聚精會神地看著小球下一步的運動,小球移動向柱子的最頂端,傳遞速度越來越快沿著滑道降落,再次落入出發起點結束了這一場奇妙的旅行。幼兒們對于這樣的游戲探索興趣十足,可以簡單地告訴幼兒,這是一個連桿的原理,就像是家里的汽車的雨刮器等,都是機器內部有連桿在進行精細的控制。幼兒對于科學的興趣會大大增加,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面對的問題,增加對世界的豐富認知,讓幼兒們自己去學習,去感受對于開發、提高幼兒戶外活動開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三、增加戶外手工項目,激發動手能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學校家長都越發注意動手能力對于幼兒的積極影響,兒童創意手工能迎合相應年齡階段幼兒的心理生理特點,在動手之中活躍大腦皮層,達到眼、腦、手協調進步。戶外手工活動在幼兒園基礎教學之中具有重要作用,作為幼兒時期幼兒喜聞樂見的一種特殊藝術形式,對提升幼兒教育活動具有直觀的引導作用,能有效提升對于事物創造能力與對美的欣賞能力。如開展戶外手工課程帶領幼兒在戶外進行折紙體驗,青蛙折紙又區別于其他的折紙,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對折紙后背進行按壓可達到彈跳的效果,教師先進行課堂演示,看到成品效果后幼兒的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更加有活力地投入參加手工活動中。“同學取出一張正方形折紙,然后沿著中線進行對折,將長方形的上半部分進行翻折,再次沿著中間線,此時會看到方形折紙上會出現三角形狀,上面的三角形翻下去,然后把下面的正方形的向上翻折的進行對折,將下面翻折的部分由內朝外,進行翻折出把折紙的四個角朝外進行翻折,就是折紙青蛙的四個角。”同學們按步驟進行操作,一只活靈活現的小青蛙出現在自己手中,稍加上色會更加栩栩如生,折紙激發了幼兒的聯想能力,活躍了動手能力,帶動了身體的活動、手指靈巧與專注力,是身體和精神的相互依賴,是一種生命的事實,手工課讓思路更清晰,使幼兒在完成之后產生自豪感,增強對于日常的自信心,教師應把控手工課的尺度由簡及難,培養幼兒操作能力以及對于手工課程的熱愛。
四、講究日常衛生,引導潔凈生活
在戶外活動中幼兒能接觸到的物品是十分廣泛,衛生管理在幼兒園戶外活動中是最基本又最關鍵的存在,常言道病從口入,幼兒對于萬物還帶有憧憬與好奇心,隨手接觸到的物品會塞進嘴巴里,存在一些隱患。《幼兒園教育指導方針》提出要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知道關心自己保護自己,教師應重視這一問題,帶領幼兒掌握潔凈生活的重要方法。在戶外進行舞蹈操時搭配衛生兒歌達到潛移默化帶領幼兒學習的效果,如“太陽瞇瞇笑,我們起得早。手臉洗干凈,刷牙不忘掉。飯前洗洗手,飯后不亂跑。清潔又衛生,身體長得好”這類押韻兒歌詞句簡單、意思直觀,也達到對于幼兒衛生意識的警醒作用,此外教師應開展潔凈生活專題,如在戶外活動后如何清洗自己的小手,告知幼兒在戶外活動中,地上東西不可以隨便撿起,更不可亂吃。幼兒園的戶外安全問題不僅僅是要規范幼兒的生活習慣,學校管理人員及教師要將戶外安全時刻放在心上,高度重視衛生管理工作,做到一天三檢,對于戶外活動用的器材進行消毒處理,注重抽查學校的公共安全衛生及食品衛生,對于幼兒的生活環境及使用到的物品進行安全檢驗,爭取為幼兒們健康成長快樂學習創造一個潔凈的生活環境。
五、合理時間安排,規范幼兒作息
根據《幼兒園工作規程》對幼兒的戶外活動時間有明確的標示,在除卻高溫高寒的特殊天氣中,幼兒每日的活動時間不可少于兩小時。簡而言之,這就需要教師合理安排幼兒作息,既不可太少也不可過量,教師必須有嚴格的把控。對此教師應明晰對于科學合理的戶外運動建議,幼兒時期幼兒處在思想發育的重要階段,心智尚未成熟。長時間的戶外運動很容易引起幼兒的逆反心理,從而造成幼兒厭煩戶外活動,因此如對于課外活動的兩小時,可分為上午下午兩部分組成,上午是幼兒經歷旺盛的關鍵時期,八點至九點的一小時可分兩節課向幼兒講解課本知識,課程安排也盡量避開同一題材,語文數學等進行交叉教學,不同科目的學習知識,有助于幼兒轉變思維,減少持續關注造成的疲累感,促進轉換思維模式增加對學習的濃厚興趣。九點到十點的一個小時,教師可帶領幼兒進行課外活動放松學習壓力,帶領幼兒感受生活。中午應安排幼兒進行兩小時的午睡,消除幼兒在上午緊張學習后的緊繃狀態緩解疲累,提高下午的學習效率,對幼兒的身體健康有具有重要作用。諸如此類,下午的戶外活動安排安排也應該做到教學結合,課本與戶外拓展交叉開展,增加幼兒對于幼兒園生活的喜愛,培養幼兒良好的身心發展。
六、規范活動行程,杜絕安全隱患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是一個家庭的希望與寄托,在拓展戶外活動培養幼兒綜合能力的同時務必要排查給幼兒帶來的安全隱患,杜絕具有危險的事情發生。如在教師開展戶外運動時,要先審評活動中的危險程度,在學習《大自然》一文后,班級幼兒對于課本中描述的綠色植物充滿了新奇感,想要去尋覓發掘。教師在帶領幼兒感悟自然時,可選擇設施安全的植物園,對于田野地區要盡量規避,這類地方設施相對比較閉塞,無法保障每一位同學的安全,田野中的溝渠分布較為廣泛,幼兒在玩耍之余很容易會失去分寸。同樣在感知自然時植物園的標本眾多,對于危險的植物會進行多重防范,給幼兒多一重的保護。對于幼兒安全意識,教師也應該時時加以引導。在戶外活動中,難免會接觸到學校之外的叔叔阿姨,陌生人給的糖果不可食用;如果同學們遇到困難,要第一時間報告給老師,不可以自己私下處理;遇到不認識的人對自己進行拉扯,要大聲呼救。諸如此類的安全意識會給幼兒的安全多一份的保護傘,引導他們在戶外活動乃是生活中保護自身安全。在幼兒的戶外活動心中,安全都是重中之重,是戶外活動的最關鍵的因素,教師要時刻銘記在心,在活動之前制定詳細的安全規劃,對可能發生的危險進行預演,將可能發生的危險降到最低,保證幼兒安全參與戶外活動,圓滿度過在幼兒園的最后一年。
七、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飛速發展,幼兒園戶外活動的水平也在顯著提高,對于幼兒的教育方式與教育質量有質的飛躍,活動形式也更加多樣化,戶外活動的開展也更有導向意義,旨在培養幼兒的全面素養。作者將持續關注“幼兒園大班戶外游戲活動的開發與實施”這一課題,不斷總結分析在教學幼兒中將會遇到的各種難題,開發更有意義的幼兒戶外活動方式,旨在為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沙小衛.游戲開發,應用提升——幼兒園傳統體育游戲的開發與應用[J].好家長,2018(48):242-242.
[2].王開富,銀守琴.農村幼兒園戶外游戲園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初步探索[J].考試周刊,2018(A3).56-57.
[3].曹愛君.幼兒園戶外游戲——教師的智慧體現,幼兒的自我開發[J].好家長,2018(90).
[4].劉玉芬.在幼兒園大班傳統體育游戲活動中,促成幼兒良好品質的形成[J].新課程(下),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