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
摘 ?要:數學是一門十分基本且關鍵的學科,開展數學教學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有極大地促進作用。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數學教學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數學計算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進步。計算是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貫穿于數學學習的始終。對小學數學計算教學進行思考,通過計算教學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
關鍵字:數學;計算;小學;思考
以前小學數學教學都是圍繞教師展開教學工作的,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缺乏關注,導致學生無法靈活地進行數學計算,自主學習能力較弱。還有教師忽略學生的計算過程,片面地根據學生的數學成績對學生進行評價。這種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計算過程的付出與思考,會造成學生付出與收獲不平等的心理落差,從而對數學學習失去信心。另外,小學生年紀小,沒有自主學習意識,當教師組織計算時,注意力容易分散,無法全身心投入在計算題當中。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不應對學生進行過多的批評,而是要從自己的教學習慣、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速度上進行反思,找到符合學生特點和學習需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興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以提高教學效果。再者,小學生剛剛進入學校接受教育,正是思維發展和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時期,而計算又是培養學生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內容。因此教師必須要重視計算教學并結合核心素養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本文主要從“以生為本構建數學計算課堂”“創設教學情境激發計算興趣”“結合生活提高解決問題能力”三方面對小學數學計算教學進行思考。
一、以生為本,構建數學計算課堂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雙邊互動過程。教師要改變傳統灌輸式的方法,不要一味地將學生當做知識的容器。在教學中,教師應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以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性教學。學生具有差異性,每個學生的智力思維不同,對知識的可接受性也不同。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應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并以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培養,以通過因材施教的方式,使學生的計算能力得到提升。
新課改提倡學生擺脫教師的束縛進行自主學習。在計算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導學案的方式,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然后再針對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的問題進行詳細教學,加深學生的印象,最后再通過練習題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計算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計算充滿興趣,才會始終保持學習的熱情,高效地學習。計算本身是非常枯燥的知識,教師應懂得在計算教學中添加趣味因素,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情境教學法是一種能夠調動學生情緒,給予學生豐富體驗的教學方法。在數學計算教學時創設教學情境,將學生代入真實的場景,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計算的積極性。
比如:在執教學生乘法口訣時,筆者創設教學情境,組織學生開展了“數青蛙”游戲。數青蛙的游戲規則為:學生八人為一個小組,從第一位學生開始:“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第二位學生:“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第三位學生......以此類推,當第八位學生說完后,接著第一位學生繼續游戲。在游戲過程中,沒有在規定時間內說出或者說錯的學生遭受淘汰,淘汰后先觀看游戲,然后再接受背誦乘法口訣的懲罰。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夠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又能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思維反應力,是提高學生口算能力的有效方式。
三、結合生活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生活中存在數不勝數的數學現象,是數學教學的素材來源。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將數學計算與生活緊密結合。這樣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使學生積極地尋找并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另一方面也符合理論聯系實際教學的要求,對于學生明確數學學習的現實意義,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極大意義。
比如:在執教《認識人民幣》這節課時,筆者準備了文具、零食、玩具等物品,布置了一個“小商店”,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結合所學習的有關人民幣的認識和換算知識,模擬生活中的購物場景。在這個過程中,一部分學生扮演賣家,聯系生活實際標注物品的價格,另一部分學生扮演買家,根據自己所擁有的錢想好自己所能購買的物品。在表演的過程中,“賣家”和“買家”會對人民幣進行交流和換算,這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除此之外,這樣從實際出發鍛煉學生對人民幣的計算能力,也能使學生學以致用,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
總而言之,計算貫穿于整個數學教學過程。小學是對學生計算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形成較強的基礎知識口算能力,對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有重要的影響。為了提高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并創新計算教學的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使學生在良好的課堂體驗中提高計算能力,并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會靈活地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
參考文獻:
[1]翁銀英.基于心理規律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1):252.
[2]鄔東明.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探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