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富志
摘 ?要: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朗讀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提高普通話語音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語文教師要想方設法培養學生朗讀的習慣,促使他們去朗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使朗讀在語文教學中、在學生的成長中發揮其重要作用。
關鍵詞:朗讀指導;古詩積累;活動;讀書
一、重視朗讀指導,學習必要的技巧
一堂精彩的語文朗讀課,教師要十分重視三個層次的朗讀訓練。一是重視感知性訓練。初讀課文時,通過朗讀,讓學生把課文讀準確,讀明白,讀出語氣來,以形成“語感”。二是重視理解性的讀。即讓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讀懂文意,領略技巧,讀出文氣來以形成“文感”。三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有感情的讀、分角色的讀或表演式讀,把課文內在的情感讀出來,把課文的味道讀出來,與文中高尚的道德情操產生共鳴,內化為自己的情感、意志,以形成“責任感”。真正達到“美讀”的境界。
例如:在學習《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時,在掃清文字障礙以后,我把課堂的學習重點放在朗讀上。首先,教師示范朗讀。教師讀完以后,讓學生把帶問號嘆號的句子畫一畫,自己先讀一讀,再想一想老師是怎么讀的。然后小組內讀一讀,說說怎么讀最好。接下來,找學生讀一讀,比一比,這時教師適當地加以指導,比如語氣、語調、語速等。引導學生通過讀,把文中人物的心理“讀”出來。最后,再進行小組練習朗讀,分角色讀,比一比,誰讀得最好,還要說說為什么。這一系列的活動下來以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就非常深入了。當然,朗讀的過程中,要時時注意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把握。這樣的朗讀才更有意義,而不是為了讀而讀。
二、利用古詩背誦,培養學生朗讀的語感
古詩文是祖國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它句式工整,富有韻律,易讀易記,瑯瑯上口,特別適合小學生背誦。小學生誦讀古詩文,可以從中認識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輩的心境,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加強人文修養,陶冶他們的情操,增強民族自豪感,受到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在古詩文閱讀訓練中,我還十分重視學生的古詩文量的積累,學生只有背誦大量的古詩文,實現“量”的積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詩文的精華,得到古詩詞的浸潤,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達到思維和能力上的“質”的提升。因而在平時的教學中,讓學生每天與古詩文見面。為此,我選取特別有代表性的詩——《梅花詩》,堅持讓學生背誦積累。開始的每周一首,增加到每周三首。利用早自習的時間,領著學生反復誦讀。等到背誦得多了,再把古詩分給學生,也就是每個學生記一首或者兩首。上課鈴響以后,學生負責領著背誦或者領著讀。利用課前一分鐘的時間,背誦三遍。一年下來,班級里的三十八個同學,每個同學都有領背的古詩,還有的同學負責兩首或者三首的領背、領讀。這樣做的目的,一個是便于記憶,一個是能讓學生重視誦讀古詩。
與此同時,我還經常從網絡上找一些古詩的朗讀方法。比如,有唱讀的,有變換著節奏讀的,打著拍子讀的。把簡單枯燥的朗讀變得更加活潑有趣,一方面提高了學生朗讀興趣,一方面也讓學生學習一些朗讀技巧。
三、開展朗讀比賽,促進朗讀能力的提高
為有效地提高學生朗讀的興趣,真正地讓學生從朗讀中獲得美的享受,感受到朗讀帶給自己的快樂,更是為了給學生一個自我成就的機會,提升學生學習的成就感。我會適時地開展朗讀活動,除了參與學校組織的活動以外,在班級內部也要增加活動內容。比如:每堂語文課前,讓學生講故事,先由開始的隨便講,然后慢慢地要求學生必須講好。當學生講得已經興趣不高時,我適時調整,讓學生輪流朗讀。每節課一個學生,學生讀完了,認為這個學生讀得好的,下面的同學就給他投上一票。這樣,一周下來,把這周所有參與朗讀的學生放在一起,評出得票最多的前五名,給他們一點小的獎勵,有時是一個田字格本,有時是一個獎勵貼。這樣既不耽誤上課時間,又能及時地鼓勵學生,督促后面的學生去練習,去參與到朗讀中來。班級里有每周朗讀之星的評選,期末再在班級里評出十名朗讀堅持得特別好的同學,對他們進行表獎,這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興趣。
四、引導學生讀書,提升學生朗讀水平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初步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對于低年級孩子來說,初始階段培養讀書的興趣非常重要。一年級的初始階段,因為把教學拼音和識字當作重要任務,隨著學生識字量的擴大,為低段閱讀已經掃清了閱讀障礙。這個時候,有必要引導學生去讀書,而且要在課堂上拿出一定時間。起初,以講故事的形式來進行,主要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二是督促學生和家長去閱讀。然后選取一些音頻格式的故事發到微信群,讓孩子們能去聽,然后試著講,回頭再去讀書。這樣能引起家長和學生的重視,家長和學生認同這種做法,這樣才能更好地堅持下去。進入二年級,利用假期去讀書。假期我和學生一起讀了《咬嘴面包》。這本書由十八個故事組成,每個故事后面,我會出一些簡單的問題,然后通過微信發給學生,并要求學生思考做答。
暑假開學以后,班級集中讀《長襪子皮皮》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參與進來,我給班級學生編好號碼,按著號碼每人讀一頁,然后說說這頁寫了什么。雖然大部分孩子讀得不好,占用很多上課時間,有的甚至根本讀不下來,總體來說,學生對讀書的認識比以前更強了。在讀的過程中,教師及時發現問題,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和建議。同時,還要和家長交流孩子在家讀書的情況,鼓勵家長和孩子一齊讀,讓家長參與到孩子的閱讀中來。布什夫人將家庭朗讀的經驗歸納為以下六點:1.宜早不宜遲;2.養成朗讀的習慣;3.讓書籍伸手可及;4.選擇好書;5.念得生動有趣;6.孩子自己念書之后,仍然念書給他們聽。
美國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思認為,最有效的教育秘訣是為孩子朗讀。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師要不遺余力地推動學生去朗讀,讓它真正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途徑,成為獲得知識和成就感的途徑!
參考文獻:
《世界經典教育案例啟示錄》林華民編著。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