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娟
摘 ?要:小學語文“跨越式”研究下的情景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備教學設計時如何讓學生在閱讀和寫作過程中得到相應的提高。如何讓師生在應試教育的“高壓”下尋找到快樂?本文從自身教學體會中,和大家探討 “跨越式”實驗理念下的情景教學探究。
關鍵詞:跨越式教學;快樂
引言
本文從小學語文情景教學的方法提出了一些可供參考的意見和建議,旨在拋磚引玉,以求金言。
一、“跨越式”語文情景教學方法
傳統教育的缺陷就是學生的參與性不足。而“跨越式”下的情境教學法彌補了這種缺陷:教師設置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會與他人交往、合作[1]。采用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讓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跨越式”模式下的寫作情境教學
小學寫作的總目標是:具體明確地闡述自己的意思,根據要求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而各年級的要求則按梯度逐漸深入,大致如下:
1-2年級:僅僅要求寫話,鼓勵“寫自己想寫的話”,想到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就怎么寫。
3-4年級:是鼓勵自由寫。見到什么寫什么,有什么感受、想法都可以直接付諸筆端,內容、文體都沒有限制。
5-6年級:繼續習作,能按“內容具體,感情真實”的寫作要求寫簡單的記敘作文、想像作文以及常見的應用文。
針對小學各年級的作文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我設計了“情境式”寫作能力訓練的思維導圖:
如圖所示,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有豐富的寫作題材,再以說促寫,說寫結合;根據作文要求展開縮寫、擴寫訓練;寫話需選材貼近生活、適合小學生的心理的題材,讓學生覺得有話可講、有情可抒。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讓學生的人性在課堂上盡情釋放,經過摸索探討,我把寫作課程分為發現、積累、創作、評價四個部分來進行。
1.發現
“發現”的內涵是觀察世界,選取鮮明的感知目標,安排合理的程序,運用富有啟發性的導語,讓學生“有感而發”。
2.積累
“厚積才能薄發”,只有學生獲得大量的語言儲備,才能讓學生產生更深切的感悟,才能在寫作時“下筆如有神”。
3.創作
到了創作階段,就是各個學生“大展身手”的時候了,鼓勵學生勇于突破,突破書本、突破自己。就之前的“發現”“積累”的材料,自擬題目、自擬題材。
4.評價
指導學生創作完之后,選出其中一兩篇比較優秀的文章讓作者在班上大聲朗讀,其他同學則從作品中找到作品中的閃光點(不找缺點),我只在適當的時候做點評。
三、探索“跨越式”模式課堂應注意的問題
“跨越式”既然是一種全新的嘗試,它的目的是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以適應社會的發展、推動社會的進步[2]。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以“精”為綱
一方面教學目標要精。“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突出目標,有的放矢,將會事半功倍。
另一方面問題要“精”。教師設計的提問既要有深度,又要體現層次性。
2.以“簡”為本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把課堂的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這不僅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還能節省課堂教學時間,解決教學中耗時多、效率低的問題。
結語:“跨越式”課堂的探究使我們課堂高效、富于詩意起來,也使得我們的學生能帶著濃厚的興趣,帶著愉快的心情去感受語文的魅力,并在這幸福的學習中學會知識、提升能力;教師也能在這模式中體驗到教學的成就感,心靈與學生一起成長。一字以蔽之,即可貴的“情”、純真的“情”,‘情”是教育的“魂”,是情境教育的命脈。總之,一句話,順其天性而育之。
參考文獻:
[1]趙錦霞.探索情景教法提高教學質量[J].今日湖北(理論版).2007(03)
[2]梁文鑫.小學語文跨越式教學模式與案例分析[J].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