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華
摘 ?要:生物作為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是很多專業的基礎,它研究生命以及生命活動的各自跡象,它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立德樹人的今天,國家倡導素質教育,創新能力就是素質教育中的一種核心素質能力。在高中生馬上要面對大學生活或是社會生活,如何在高中生物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成為新時代高中生物教學的核心。本文圍繞此展開相應的論述。
關鍵字:創新能力;高中生物;能力培養
創新能力被稱為最高級的一種智慧,智慧就是多重思維、技巧、知識的總和。生物作為具體研究生命的學科,可以說與我們生活聯系密切的學科,是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機沃土,它是激發、引導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課程之一。本文就圍繞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展開相應的論述。
一、通過高中生物學習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進而激發學生的創新動力
高中生物學科雖然說難度比初中的生物高了幾個等級,內容也更加豐富,但很多內容從初中的具體過渡到了高中的抽象,萬變不離其宗,它始終與我們實際生活關系緊密。教師就可以利于高中生物的學科特點,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進而給學生創新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如在講解細胞結構、遺傳基因這些課程時,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根據課程標準向生活化的方向進行引導,即增加課程的趣味性,也讓學生感到生物學科的實用性。通過將知識引導在生活中,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對生活有足夠的熱情,才能激發和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生活是各種創新靈感的來源,將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融入高中生物學科教學內容,讓學生發現生物本身的美感和價值,進而喜歡生活。在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情,從中發現創立靈感,樹立創新思維。
二、構建創新性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高中正是學生風華正茂的時期,他們普遍不愿意受到束縛,樂觀積極陽光,崇尚自由,有自己的主見,不愿意受他人的指示和支配,形成一種特有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高中教師在面對這樣一群性格鮮明的學生時,如果將教育還是定義在你教我學,灌輸教學理念中,難以發揮教育的效果。教師這時應該樹立一種師生平等的觀念,不能以教師這種身份高高在上,指揮命令學生,否則是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的,還可能適得其反,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高中生物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和探討,而不能再使用一言堂或是滿貫式的教學方法,那樣課堂教學質量是難以得到有效提高的。教師在生物課堂教學中,通過設問、情景模式設置、多媒體教學方法的應用,讓生物知識從抽象的概念變為具體的實物。通過視頻進行生物活動的展示,通過實驗讓學生感受到生物學科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才能增進學習學習動力。學生只有在主動探索知識的過程中,才能擁有創新的意識和靈感,進而才能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翻看高中生物課本從微觀生命活動現象入手,進行生物活動探索。講到遺傳學這些專業性較強的知識,學生對這些知識本身就沒有學習的興趣。原因一,這些知識在學生高中階段生活中實用性不強;原因二,這些知識與學生生活還是有一段距離。上述雖然說讓在高中生物課堂激發學生的生活熱情,但是它的前提是必須教師通過一定的手段和教學技術讓學生感受到生物學在生活中用的意義,學生才能通過生物學科的學習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教師在高中生活課堂中,一定要以學生的認知順序、認知能力作為課堂教學計劃安排的基礎。比如在講細胞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細胞的吞吐功能、原理、機制,制作為教學動畫,給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播放;再比如講解細胞多樣性一課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拿顯微鏡進行觀察記錄,教師進行現場指導,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得出細胞多樣性的結論。在顯微鏡的使用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預習自己探索顯微鏡的使用方法,而不是告訴學生必須這樣或者是那樣,給學生規定一些條條框框。更有甚者,其在課堂前就將顯微鏡的度數角度,調試到最佳狀態,學生只需要通過顯微鏡目鏡直接觀察就可以。這樣其實是剝奪學生學習探索的自由和樂趣,也起不到使用工具進行學習的目的,關鍵讓學生創新思維在此過程中遭到扼殺。按部就班的學習灌輸,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是致命的傷害。所以教師想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就要改變自身的教學理念,構建新型的教師引導學生參與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教學中的主體,讓學生主體作用發揮到位,讓學生和教師一起在課堂上進行知識探索,共同完成教學目標。創新的本質就是打破一些沒有必要的條條框框的束縛,創造一種全新的問題解決辦法。
三、抓好高中生物基礎知識教育,為學生創新提供可應用的知識基礎
創新能力包涵兩種,一種是創新思維,一種是創新實踐操作。創新思維就是愿意去創新,這就是和我們上述說的第一點有關。熱愛生活就是激發學生這種發現思維,讓學生愿意或者自己想去創新;創新實踐,就是學生有能力進行這樣的創新活動,這就和我們說的第二點有關。進行有效的課堂教育,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上一點的論述更加偏向于教學方法,而這一點就要重點說明一下教學內容。教學內容還是要以基礎知識為主,只有基礎知識學好,學扎實了,才能進行創新的實踐活動。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在傳授基礎知識這個點上,下工夫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學生才能具有創新實踐能力。
總之,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將這種能力培養貫穿于高中生物教學始終,經過長期的啟發、引導、訓練,才能有良好的創新能力提升效果。
參考文獻:
[1]王中偉 . 淺談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J].中國校外教育 2019(12)14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