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紹輝
摘? ?要:通過對1+X證書制度下人才培養體系、教師團隊構建的研究,能夠使1+X證書制度在各個高職院校落地,能夠有效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能夠有效貫徹國家關于職業教育改革的規劃,為全面實現國家職業戰略計劃提供支持和保障。
關鍵詞:1+X證書;課證融合;課程體系;人才培養體系
2019年1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頒布吹響了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的號角,為職業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方案中提出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鼓勵職業院校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拓展就業、創業本領。實行1+X證書制度,是發揮企業重要主體作用、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建立的重要制度設計[1]。澳大利亞國家資格體系(Australi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AQF)于1995年首次啟用,是監管澳大利亞教育和培訓資格的國家政策,學生只要完成所有課程并通過考核就可獲取國家資格框架所規定的職業資格證書[2]。
課程是學生學習的學科總和,學生通過對課程的學習,獲得相關的知識和技能。課程是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計劃的載體。學生只有通過學習相關的課程,才能夠有機會去獲得相關的技能證書。學生通過獲得相關的技能證書,獲得社會的社會、企業的認可。因此,優質、符合證書技能點的課程是1+X證書成功實施的基礎和前提。
1? ? 1+X證書的內涵
1+X證書是指職業院校的學生在獲得畢業證書的同時,應該獲得相應專業技能的多種技能證書。X證書是由教育部門、行業協會、企業根據職業崗位的特點和要求,開發出滿足不同崗位能力的技能證書。持有相關等級,技能證書的人,表明具有相關的崗位能力和要求,持有者具備行業的應用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就可以享受相關的待遇。2019年,教育部在建筑工程技術、信息與通信技術、物流管理、老年服務與管理、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等5個領域遴選確定了參與首批試點的有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1+X證書的實施,體現了學歷、證書、技能3者的有機融合,能夠更加體現校企融合的特點,完善我國的職業資格和證書體系。如何使1+X證書制度在高職院校落地生根、老師能夠更好地領會和實施1+X證書制度、學生能夠從1+X證書的制度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這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本文從1+X證書視域下構建符合證書要求的人才培養體系、符合不同層級技能特點的證書體系、符合教學要求的考評體系3個方面來實現課證融合。
2? ? 1+X證書視域下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
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的總體設計,它規定人才培養的基本能力要求和技能要求、課程的設置。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案注重理論知識的培養,忽視實踐操作技能的重要性。有的學院即使注重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也不注重和企業行業的有效對接。X證書的設計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方式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方案應該符合X證書的要求,人才培養的過程和模式應該實現和X證書的統一。1+X視域下,應該從以下3個方面來構建人才培養體系。
2.1? 構建在1+X證書體系下課證融合的課程體系
通過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統籌專業群資源,將課程內容、專業教學標準和技能等級標準融合,將證書的技能點和人才培養方案融合,從而保證1+X證書的順利實施。課證融合的課程體系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構建。
2.1.1? 課程內容和證書技能點融合
將人才培養過程中的課程分為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相關認證課程。認證課程在每個學期都開設。例如在軟件技術開發的人才培養方案,大一第一學期學習基礎公共課程和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大一第二學期開設2~3門的專業基礎課和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大二第一學期開設兩門專業核心課程以及基礎的認證課程,大二第二學期開設兩門專業核心課程和中級的認證課程,大三第一學期開設專業綜合課程和高級的認證課程,并進行中級認證內容的深入學習,大三第二學期開展頂崗實習。將證書的技能點融合到課程的內容中,通過認證課程的強化訓練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
2.1.2? 人才培養的方向和不同類型的證書融合
根據教育部對相關領域證書的遴選,同一個領域會有不同方向的認證證書。因此,我們在學生培養的過程中,在大二年級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的能力進行分方向的教學,從而引導學生通過某個方向的認證。比如在計算機軟件開發領域,有數據庫開發工程師、Web程序開發工程師、移動應用開發工程師等方向。在課程開設的時候,可以根據認證方向,在課程中加強該方向的技能點,從而使學生更加容易掌握核心技能。
2.1.3? 分層培養和證書層級的融合
職業院校的生源參差不齊是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有的學生接受力強、智商高;有的學生動手能力強,但是邏輯思維能力弱。如何讓職業院校的每個學生都能夠獲得一定的技能,都有出彩的機會,這是衡量一個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通過課程內容和證書技能點的結合,已經實現了將不同層級的證書融入教學體系中。大二的學生可以考不同方向的初級、中級證書,大三的學生可以考不同方向的高級證書。學生根據能力獲得某個方向中級層級的認證后,覺得自己能力無法獲得獲取高級證書的時候,可以選擇中級證書的相關課程進行深入學習,將中級證書的相關內容反復強化訓練,從而熟練掌握這方面的技能。也可以讓獲得中級證書的學生提前進入校企合作的企業進行頂崗實習。以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方式更好地培養學生。
2.2? 1+X證書視域下專業教學團隊的構建
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對領域內知識點的理解以及證書的技能點的掌握,是1+X證書順利實施的基礎和保障。構建合理的專業教學團隊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2.2.1? 構建“雙元”的導師隊伍
“雙元”的育人機制是指學校、企業共同培育學生。企業的教師和學校的教師共同構成了培育學生的主體。企業教師有豐富的實踐動手能力,學校教師有比較扎實的理論基礎。X證書都是基于企業真實的技能點和崗位需求的,符合技術發展的趨勢,融入了新技能、新工藝。因此,學校教師應該進行輪崗輪訓,下到企業和車間學習新的技術和新的工藝,提高實踐動手能力。企業的教師適當地接受理論知識的培訓,加強理論知識教育。
2.2.2? 建立“雙元”導師隊伍的遴選機制
優秀的教師隊伍,是高職院校實施1+X證書制度的關鍵,因此,應該建立選拔教師的標準。學校的導師應該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具有5年以上的專業課程教學經歷,具有該行業的中級以上證書,每年應該下企業進行崗位調研。企業導師應該具有該行業5年以上經驗,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承擔過大型的項目,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執教能力,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參與人才培養。
2.3? 1+X證書實施的建議
實施1+X證書是學徒制的深化、產教融合升級,能夠充分發揮企業的在人才培養中的主體作用,推動校企合作的育人機制。通過精準培育、課程融合、證書通融,培養出符合企業需求和產業轉型的高技能人才。
2.3.1? 以1+X證書為契機,推動產教融合和深度的校企合作
“1”代表學生的學歷水平,X證書代表學生獲得了某種技能水平的證明。X證書體現了學校的育人成果。職業院校必須以1+X為契機,深化校企合作,引導企業積極參與課程標準的制定、課程內容的選取;建立互利共贏的長效機制,激勵企業接納學生頂崗實習和就業;建立和企業聯合培養學生的機制,企業也成為培養學生的主體,構建校企協同育人聯合體。目前,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和華為信息與網絡技術學院是實施得比較成功的校企合作案例[1]。
2.3.2? 以認證為契機,推動職業教育學分銀行的建設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從2019年開始,探索建立職業教育個人學習賬號,實現學習成果可追溯、可查詢、可轉換的機制。因此,構建職業教育的學分銀行平臺,學生獲得的相關證書可以轉換為課程的學分,從而能免修相應的課程。
2.3.3? 以認證為契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因材施教,精準培育職業院校學生的自控能力,職業院校的學生知識能力和本科學生具有一定的差距,可能會不自信,存在自暴自棄的情況。通過實施1+X證書制度,學生獲得了相關證書,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自信。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就可以獲得初級工程師、中級工程師、高級工程師證書,可以實現高質量的就業,學生體驗到進步的樂趣。在教學中,通過引導、激勵的方式幫助學生獲得自信,實現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進行專項的教學,實現學生“低進高出”跨域。
3? ? 結語
課程是教育的基礎,1+X證書的實施必須依托符合證書技能特點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融合核心技能的課程,擁有優秀的“雙元”導師。構建課證融合的人才培養體系是實施1+X證書制度的重要舉措,對培養優秀的高技能人才,構建國家的職業標準和資歷框架,以及開放的職業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杜怡萍,李海東,詹? ?斌.從“課證共生共長”談1+X證書制度設計[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4):66-67.
[2]蘇? ?彥.澳大利亞TAFE模式對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啟示[J].廈門科技,2018(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