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黨建引領教育發展
中共甘肅省委教育工委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條主線,按照“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以“教育者受教育、教育者談教育、教育者抓教育”為基本思路,緊扣抓思想認識到位、抓檢視問題到位、抓整改落實到位、抓組織領導到位的要求,聚焦主題教育的目標任務和重點措施,深入研究教育、發展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的理論學習更加自覺,政治品格得到錘煉,聚焦問題更加務實,工作目標更加明確,教育基礎更加穩固,工作作風煥然一新。
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推進黨的建設各項工作,制定出臺了《全省教育系統“四個意識導航、四個自信強基、兩個維護鑄魂”攻堅行動實施方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進一步加強黨對教育工作全面領導的意見》, 進一步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確保全省高等教育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健康發展。
認真貫徹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全省高校黨委貫徹民主集中制,健全完善全委會、常委會、校長辦公會等會議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建立黨委書記校長定期溝通、重大事項決定前醞釀溝通制度,嚴格落實“三重一大”決策制度,進一步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
推進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突出重點任務,聚力推動落實。建立任務清單和工作臺賬,印發高校黨建工作68條重點任務,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對高校黨建工作的部署。深入實施基層黨建質量提升攻堅行動,全面推動高校黨建對標爭先。在全省高校開展黨建工作“雙創”“對標爭先”、黨建示范高校、黨建標桿院(系)、樣板支部和先進基層黨組織創建。
創新和優化基層黨組織設置。結合高校組織結構、管理模式、學科設置、辦學模式的新變化、新需求,探索依托重大項目組、學科組、課題組、創新團隊、科研平臺、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機構、學生公寓、學生社區、社團組織等建立黨組織,推動基層黨建工作向最活躍、最具創新能力的組織拓展,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積極探索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進學生社區的有效舉措,開展“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改革。
加強黨對群團組織的領導。堅持以黨建帶群建,把黨的工作融入群團組織活動之中,健全黨委統一領導群團工作制度。加大對群團組織特別是學生會、學生社團的改革,強化導向、精簡隊伍,去官僚化、娛樂化,完善學生黨員培養管理機制,遴選黨員、入黨積極分子擔任學生會和學生社團負責人。建立審批備案制度,加強對學生社團開展活動的監管,建立以服務和貢獻為導向的激勵和紀律約束機制,引導群團組織回歸本色、發揮職能,更好地服務青年學生全面成長成才。
“馬院聯盟”引領高校思政建設邁向新臺階
甘肅省以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聯盟建設為切入點,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課程資源建設、教學方式改革,多措并舉強化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影響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促進高校“三全育人”新格局的形成。
以聯盟建設為抓手,形成思政協同效應。2017年5月以全國重點馬院為牽頭單位,在全國率先成立了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聯盟,明確了聯盟根基在“信”,關鍵在“聯”,目標在“盟”,基礎在“人”的發展定位。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動部校共建、校校合作和校校聯建,形成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強大合力,切實提高全省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整體水平。目前,全省49所高校中加入馬克思主義學院聯盟的高校達到26個。
以常規活動為抓手,強化思政教學質量。聯盟的成立,有效地促進了省內各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之間的交流合作。在2018開展的“千萬師生共上一堂思政課”的活動中,聯盟發揮了重要的協調和聯絡作用。進一步推進集體備課制度,充分發揮馬院聯盟在集體備課中“加油站”“及時雨”“穩定器”的作用,特別是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開展集體備課。各高校思政課教師相互交流、共享智慧和經驗,針對重點難點問題聯合攻關,有力地提升了思政課的教學質量。
以合力發揮為抓手,力促思政工作新局面。馬院聯盟定期召開理事會,馬院聯盟理事單位定期召開工作會議,專題研討思政課有關重大議題。針對“一省一策思政課集體行動”,從設計思路、師資整合、教材開發、教法創新等多個角度分析思政課建設的現狀、優勢及不足,研究確定甘肅省基于名師引領的思政課教學質量提升計劃。探索在馬院聯盟多邊合作框架內雙向合作機制,促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并在科研、教學等領域開展合作。按照“重點帶一般,本科帶高職”的思路,促進本科院校馬院對高職院校、民辦高校馬院的對口支援機制。
立德樹人,推動紅色基因傳承
甘肅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堅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紅色文化為主導,以思想教育為重心,以校園文化為載體,大力推進“紅色基因傳承”和“學習青年習近平”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充分利用我省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對廣大師生進行廣泛深入的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堅定“四個自信”,強化價值引領,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省高校廣泛開展“我的中國夢”“學習青年習近平”等主題教育實踐和學習宣傳活動,先后舉辦了全省高校優秀思政工作者“暑期紅色之旅”集中示范活動、“南梁精神進校園 紅色基因代代傳”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在廣大師生中產生了良好反響。
融入理論宣講教育。全省教育系統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和使命,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著力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師生頭腦。先后組織十九大精神、學習新思想千萬師生同上一堂課、教育大會宣講團等活動開展理論宣傳闡釋,推動這一偉大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指引廣大師生傳承好“紅色基因”。省委、省政府領導先后走進蘭州大學、甘肅農業大學等學校為廣大師生開展形勢與政策教育,進一步加深師生對世情國情省情的理解,接好紅色基因傳承的接力棒。各級各類學校理論宣講和紅色基因傳承結合起來,書寫到田間地頭,貫徹到黨員學習,落實到座談交流等活動中。在界石鋪紀念園“蘭州大學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青年宣講團”與哈拉村兩委班子成員、駐村干部及全村黨員集體誦讀經典紅色文獻《為人民服務》,再現了理想的光輝與信仰的力量。
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紅色基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鮮亮底色。全省教育系統著力推動紅色資源向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轉化,建設富有自身特色的紅色基因育人體系,把紅色基因教育有機融入育人全過程,用紅色基因涵養青年師生心靈,融入青年師生血脈。同時深入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充分挖掘所有課程中所蘊含的育人元素和所承載的育人功能,將紅色基因融入各門課程教學中,實現知識教育、價值引領、能力培養的有機統一。
融入黨史國史軍史教育。2013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蘭州軍區視察時指出:“西北地區紅色資源豐富,是延安精神的發源地,要發揚紅色資源優勢,深入進行黨史軍史和優良傳統教育,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全省教育系統深入開展“南梁精神進校園、紅色基因代代傳”主題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將紅色火種播進一代代年輕人的心中,成為廣大師生精神的歸宿、前行的動力。各級各類學校廣泛利用我省豐富的紅色資源,積極與革命紀念館、紅色老區、黨史展覽館等共建校外社會實踐教育基地,組織師生赴南梁、會寧、臘子口、兩當等革命教育基地開展黨史國史軍史革命史教育,在學習歷史、思考歷史、感悟歷史中,教育引導廣大師生探尋革命足跡,清晰歷史脈絡,從革命的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一些學校充分發揮校址就是革命遺址的作用,深度挖掘其蘊涵的紅色元素育人功能。如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利用地處解放蘭州竇家山戰場遺址這一地理優勢及竇家山戰場孕育的豐富紅色資源,在學校內建設了獨具特色的蘭州戰役竇家山戰斗廣場,引導學生銘記歷史,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