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
不久前,記者有機會到福建德化走訪陶瓷藝術。坐落街頭的一尊大型瓷雕“渡海觀音”,使人驚嘆“中國白”瓷質的魅力。
該大型瓷雕“渡海觀音”,坯體高度7.5米,由137塊部件組成,燒成后高達6.4米,用瓷土8噸多,僅頭部用土就達半噸。石雕、木雕達這個高度已屬不易,瓷器達此高度迄今尚無文字記載。由于工程巨大,現代的注漿方式不適合這尊觀音的坯體成型,所以制坯方式是采用傳統的手工印坯方式,這樣就導致同一塊部件內的坯體厚薄不一,最厚的部位達20厘米,而最薄的部位僅3厘米,燒成后的成品每塊重近百斤,這就增加了燒制的難度。當地科技團隊應用了現代自動化科技,專門研制了計算機自動化控制系統,通過計算機編輯設置各程序段時間、溫度目標值,升降溫度速率自動運算,自動運行,勻速升溫,勻速降溫,聲光自動報告窯爐運行狀態。
據悉,作為中國陶瓷名城,德化雖然已有上千年的輝煌陶瓷制造史、外銷史,卻長久以來沒有城雕。1993年10月,德化陶瓷界和文史界人士呼吁建造德化城雕,最終選定德化明代瓷圣何朝宗的代表作、泉州海交館珍藏的國家一級文物“渡海觀音”作為城雕原型。
史料記載,古代德化,瓷器隨著泉州港商業的系統工程海外貿易的發展而暢銷海外,成為“海上絲瓷之路”的重要商品。北宋時期,德化以碗砰侖窯為代表的窯場,其制瓷工藝已采用輪制、模制和胎接成型的技術。宋末元初,德化瓷窯有很大的改進,使用還原燒成的老技術進入采用氧化燒成新技術階段。
明代,德化瓷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以何朝宗作品為代表的瓷塑聞名世界,被譽為“東方藝術”和“天下共寶之”的珍品。獨樹一幟的“象牙白”(建白瓷),釉色乳白,如脂似玉,色調素雅,被稱為中國白瓷的代表,享有“中國白”和“國際瓷壇明珠”的美譽。作為中國古代三大瓷都之一,2015年被聯合國世界手工藝理事會授予首個“世界陶瓷之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