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艷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并學會寫生字“簸、涯”。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古詩。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首先,借助注釋,結合課文插圖,展開豐富的想象,理解詩句意思,感受黃河磅礴的氣勢,體悟作者豐富的想象,進而體會作者在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其次,通過誦讀感受詩句的優美,品味詩人用詞之精妙,促進學生良好語感的培養。
【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
通過感受古詩意境,體會詩人情感,促進學生創新、想象以及合作學習等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難點:
通過誦讀古詩,體會古詩意境,體會詩人豐富而又奇特的想象,品味之人用詞的生動和傳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從古至今,有多少詩人為她放聲歌唱,更是為此留下了許多的唐詩宋詞與元曲,經過歷史的積淀,成為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最為燦爛的文化瑰寶之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一首古詩,作者借黃河之美抒發自己情感的詩歌——《浪淘沙》。
2.作者簡介
作者是唐代詩人劉禹錫(772-842),字夢得,今河南洛陽市人,中唐詩人。他與柳宗元是好友,人稱“劉柳”。他出仕后,因為主張革新而被貶。之后又被復用,升至禮部尚書。他的詩高亢激昂、意氣縱橫,語言剛健,筆鋒犀利,有十二卷編入《全唐詩》。因而白居易又稱他為“詩豪”。他的《楊柳枝詞》《竹枝詞》《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轉,語調清新,極具濃郁的生活氣息。他的哲理散文也非常具有新意。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至今廣為流傳。
3.解釋詩題
“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主要形式為七言絕句,創自劉禹錫、白居易,后來又被用為詞牌名。其中,“浪淘”即為波浪淘洗。
作者所作《浪淘沙》共有九首,今天我們學習其中一首。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詩歌的創作背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理解詩意
1.自由誦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詩句誦讀通順。誦讀中要注意詩句的停頓節奏。
浪淘沙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2.點撥重點詞語
九曲(qū):形容黃河水轉變跟多。九,在古代表示多數。
浪淘風簸:黃河卷著泥沙,風浪滾動的樣子。
天涯:天邊。
銀河:古代人以為黃河與銀河是相通的。
牽牛織女:牽牛,就是我們傳說中的牛郎;織女是天上的仙女。實為銀河系兩個星座的名字。自古相傳,天上的仙女——織女,下凡到人間,與牛郎結為夫妻。后來,他和織女因為觸怒西王母,被分隔在銀河兩岸,隔河相望,每年只允許他們在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相會一次。
3.指導朗讀
3.1自古人們就將“黃河”與“雄偉”聯系在一起,你能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黃河的雄偉和壯觀呢?你能讀出這種氣勢嗎?
“九曲黃河”“浪淘風簸”學生自讀之后,全班誦讀。
4.明確全詩意思
彎彎曲曲的黃河挾帶著大量的泥沙,黃河波濤滾滾,洶涌澎湃,如巨風掀簸來自天邊。到現在,我們要沿著黃河,迎著風浪徑直到銀河,走到牛郎、織女的家門口。
設計意圖:通過對重點詞語的點撥,引導學生根據重點詞語朗讀并品味古詩,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黃河的雄偉和壯觀,幫助學生掌握朗讀技巧,使其對詩詞大意有一個初步的掌握。
(三)再讀古詩,感悟詩境
1.討論交流: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詩歌的前兩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繪了來自天邊,奔騰千里的壯麗圖景,表現了黃河的雄偉與壯麗。
2.討論交流: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想象一下,牛郎織女家是什么樣子?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這首絕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了他們對美好生活向往。同樣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在天河恬靜而又優美,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浪泥沙之中奔波。直上銀河,一起去牛郎織女家,寄托了他們從內心對寧靜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這種浪漫的理想,以豪邁的口語傾吐出來,是一種樸實無華的直白的美。
3.討論交流:詩人是如何在詩中展開想象的?
詩人見到源遠流長的黃河,心中甚為感嘆,展開了豐富的想象:第一句由上而下,順黃河奔流之勢著墨;第二句以“直上”為轉折,把人們的視線從“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視線中拉回來,從地下再引導天上,從現實進入到神話世界:如果順著那條黃河一直上去,可能會走到銀河去,走到牛郎織女家吧!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交流,讓學生體會詩人當時的情感,以此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品味用詞,練就語感
1.品評“上”字
詩中的每個詞都是經過了仔細的推敲,你們知道詩中都有哪個字是經過作者反復推敲才決定用的嗎?猜一猜他曾經用過哪些字?(到、過、去……)
把這字用到詩句中,反復誦讀,與“上”字相比較,好在什么地方?
小結:是啊!一個“上”字,引發了我們多少的聯想。
2.嘗試推敲
現在,咱們也來當一回小詩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看看到底該用哪個字合適?說一說為什么?
2.1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來、去、到、見……)
2.2風乍起,吹一池春水。(動、皺、翻、起)
設計意圖:拓展學習,以一篇帶多篇的形式,促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古詩的能力。
(五)總結全文,鞏固掌握
1.全課總結
本節課,我們欣賞了唐代詩人劉禹錫所創的《浪淘沙》。古代人用他們的雙腳踏遍了祖國的山川與河流,用包含深情的語言寫下了無數的千古不朽的名篇。課余時間,大家可以搜集一些關于劉禹錫的古詩,反復誦讀,從中領略中華民族特有的古詩古韻,總結他的詩歌特點:
1.1取境優美
1.2精煉含蓄
1.3韻律自然
1.4豪邁的氣概,奮發有為的精神。
2.課文拓展
2.1黃河是我們偉大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中華燦爛文化的發源地,古往今來為它而吟誦的詩人數不勝數。詩人劉禹錫在本詩中向我們展示了黃河的雄偉壯麗和氣勢磅礴,這也充分體現出他的豁達和豪邁。
2.2那么,為了便于大家的理解與掌握,我又搜集了一些詩人在被貶期間所寫下的詩詞,大家讀讀看,說一說你的感受。
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古來悲秋是失志之士在對現實失望,對前途悲觀之時,所產生的寂寥和死氣沉沉之感。但本詩作者卻并不如此,偏說萬物復蘇、欣欣向榮的春天比不上秋天。他指引人們看到振翅高舉的鶴,在秋日的晴空中,排云直上,矯健凌厲,奮發有為,大展宏圖。這就是不屈志士的化身,體現的是奮斗的精神。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浪淘沙之八》
這是詩人對理想的執著,對奮斗的堅持,喚醒人們為了理想而奮斗,充分體現出它們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
……
這些古詩都體現了詩人被貶之后,并沒有自甘淪落,而是以積極樂觀的精神態度進行創作、生活。這也表達了詩人浪漫的理想,其通過豪邁的口吻傾吐出來,體現出一種樸實無華的、直白的美,也充分體現了詩人內心的豁達與豪邁,奮發和進取。
2.3我們今天所學的這首詩,也正是這種情感的體現。現在,你們能說一說,詩中的哪些詞最能體現出這種情感?
接下來,我們就帶著理解、想象和情感,一起誦讀這首古詩吧。
設計意圖:讓學生領略中華民族特有的古詩古韻,感受祖國河山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情感。同時,通過以一篇帶多篇的方式,訓練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
(六)板書設計,加深印象
浪淘沙
描寫 黃河 彎彎曲曲 黃沙滾滾 浪濤洶涌 夸張
寄托 憧憬 田園牧歌式生活 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