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武林
摘 要: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金融行業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金融各方面都在不斷的改革和創新,也是未來發展的一個巨大的趨勢。在金融行業中普及互聯網技術,比如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對于金融行業的發展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就大數據在金融方面的優勢分析,提出金融科技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大數據;金融科技;推動實體經濟;優勢;策略
十九大的召開,為推動金融改革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是金融業發展巨大的機遇和挑戰。金融的基本功能是提供投融資的相關服務,但這并不是其所有的功能,其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服務實體經濟,實體經濟的運行和金融科技是密不可分的,比如便利的交易手段,準確的資金核算以及健全的公司治理機制。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和創新,金融領域和技術融合,解決了金融行業在時空方面的限制,但是也帶來了很多的問題,需要不斷的探索和創新。
一、大數據在金融方面的優勢
(一)充分的挖掘數據,達到精準營銷的目的
金融機構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的補充和完善相關交易信息和客戶的基礎信息,及時的對收入資產以及負債的信息進行處理,比如,金融機構在開展業務時積累到很多的數據,其有重要的價值,客戶的基本信息、資產負債信息等等,對金融業務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隨著大數據技術的進步,金融機構通過科技獲得了除內部以外的其他數據,為金融機構的信息互補帶來了很大的優勢。每一個金融機構的發展都離不開一大批專業的人士。在時間不斷推移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在技術上所積累的經驗就是非常珍貴的一筆財富,工作人員通過自身對客戶、信息等等的了解,利用不同的營銷手段對客戶進行精準定位,通過客戶的照片信息就可以直接制定出可行的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的減少了客戶的流失,延長了周期。
(二)大數據運營,有效的控制風險
大數據在金融機構中的推廣和應用,為金融機構的發展迎來了機遇,在營銷渠道中融入大數據,可以不斷的優化網絡營銷的渠道,監控推廣的質量,為網絡營銷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通過大數據對相關營銷信息的功能進行分析,發現出其存在的優點和缺點,對于缺點不斷的進行改正和優化。同時,金融機構在發展的過程中對金融產品的創新,也可以通過大數據來轉換。通過大數據可以了解到客戶平時業務辦理的相關信息,查找出客戶偏向的業務。通過信息分析,及時地對相關產品進行改進和創新,制定后期的發展方案。金融行業的發展離不開大數據的支持,不僅僅體現在日常的工作中,還包括在風險預測上。通過大數據的融入,將金融行業中的所存在風險預測更加全面,通過整合內外信息,全方面定位風險[1]。
(三)根據特征進行識別,精準欺詐分析
各行各業的工作都開始融入了大數據,也獲得了很大的進步。在金融行業也不例外,通過大數據建立反欺詐系統,為金融業帶來了巨大的突破。大數據金融行業下的發欺詐系統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第一個就是信用評估,主要就是通過客戶在以往辦理業務留下的痕跡和高風險的賬號進行整理,融合失信信息庫分析得出客戶欺詐的概率,建立反欺詐分析模型。第二點就是身份評估,客戶本身就存在一些不能改動的身份信息,比如家庭住址、行動軌跡、設備異常等等,通過對客戶的這些行為進行評估,為建立反欺詐系統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四)有效助力征信,合理的進行評估
大數據的發展進一步的推動了征信的前進,在傳統的金融機構數據來源往往只存在于機構的內部,用戶信息和交易信息融入大數據之后,在征信方面就得到了明顯的突破和改善,覆蓋面積特別廣,甚至擴展到互聯網的用戶,這些信息將來會更好的為實體經濟提供更精準的評估。
二、在大數據時代如何通過金融科技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
(一)通過大數據提升金融的整體服務新興產業的水平
利用大數據時代下的云計算等相關技術去提高金融整體服務產業的水平,加大對金融產品的創新,促進新興產業的支持。大數據擁有預測的功能,將這個功能和新經濟的企業進行融合,分析企業內在的資質和潛力,真正的通過金融科技來助推實體經濟的發展,有一些企業自身產能過剩,盈利較差。如果僅僅是依靠政府的隱性擔保獲得資金繼續維持,就會破壞市場的正常競爭,資本一旦流入到這些企業,必然會導致資金配置不合理,有一些創新型企業在這種形式的擠壓之下就無法獲得資金,甚至被擠出。因此就需要通過大數據對這類企業進行篩選和甄別。
(二)引入資產抵押擔保,更好的服務中小型企業
中小型銀行和民營銀行在信貸業務辦理方面效率很高,創新能力也比較強,更容易滿足社會中一大批中小企業在金融方面的相關需求,在中小銀行中融入大數據技術來即時的探測中小企業的內部經營情況,及時的掌握企業的征信情況,在進行評估貸款風險時,就可以將資產抵押或者其他的指標引入,通過這種方式更好的服務于中小型企業。近些年來崛起的民營銀行,在這方面就充分的發揮了大數據的優勢,展示出了金融科技的力量,在運行的過程中融入大數據,對客戶的相關信息和交易記錄進行整合,不斷的創新信貸評價體系,在評估客戶的資質時,有自身的一套基本系統,也能夠為中小型企業提供個性化的金融服務。而這一點國有銀行就無法與其相提并論。國有銀行在服務中小型企業時,放貸成本較高,資金供給量較少,審批制度較為嚴格,時間較長,為了緩解這一局面,融入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手段簡化審批流程和制度,合理的對風險進行定價,真正的為中小企業進行服務[2]。
(三)通過大數據,實現企業資源的合理化配置
除了引入資產抵押擔保之外,還應該及時地了解企業進行融資的真正目的,對于融資的企業將資金用于不同用途時,不能采用相同方法進行處理,及時的去了解企業融資的用途就是為了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對優化自身的企業給予支持,而那些將所得融資的資金并不是投入企業的內部,而是繼續回到金融的領域情況,應該嚴格的控制。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除了包含支持企業的轉型重組之外,還應該包括新舊動能的轉換,協同效應,企業的相互并購和重組轉型以及升級等等,金融業也可以通過自身大數據和并購重組的優勢來處理并購方和被并購方的重要資源,幫助企業資源實現合理化配置。
(四)找到合適的金融資金引入實體經濟
在大數據時代下,金融科技推動實體經濟發展不能在本行業內自娛自樂,更不能讓所謂的資金在金融行業內空轉,要找到合適的金融資金并將其引入實體經濟,這是現在的難點,也是未來發展的重點內容之一。保監會和人保集團在開召開會議時就提出要加強保險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將保險回歸到最終的本源。其含義就是指充分的發揮風險管理的作用,將資金實現融通,將經濟實現補償的功能。利用風險管理的手段,通過將經濟分散轉移,減少在運行過程中所造成的風險和損失,利用保險資金具有長期性的特點來幫助實體經濟實現資金的運轉,矯正金融行業和實體經濟之間失衡的狀況。在大數據時代之下,很多的保險產品現在都有了分類性、定制性等特征,保險想要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必須依靠大數據的發展。通過融入大數據,可以幫助保險行業突破原本風險中的可保險和不可保險的界限,增加保險方面的數量,進一步的去擴大保險業務。在營銷方面也可以通過大數據順利地幫助保險企業發現客戶,了解客戶的潛在需求,進行精準定位,精準營銷。在風控方面也能夠精準的定價,及時地識別在保險方面存在的風險和反欺詐行為,降低損失。同時,還可以通過客戶的消費行為偏好利用大數據進行的分析,提高客戶在保險方面的轉化率,通過對保險產品進行個性化的設計來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提高自身在保險行業的競爭優勢,量化承接保顯損失分布的能力,提升資產負債管理的水平,精準定位風險投資的組合方式,真正的提高保險在金融行業的投資回報率[3]。
(五)提高融資比重,降低杠桿率,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
提高融資比重降低杠桿率,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化解金融行業在運行的過程中存在的風險,補齊資本市場的短板,這也是未來金融科技在實體經濟中發展的一個趨勢。金融行業不僅僅要推動金融體制的改革,同時,還要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體系,不斷的提高資本市場在國際中的競爭力。在金融行業中提高融資的比例,不僅僅只是去鼓勵企業進行IPO,金融行業同樣要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一些技術對資源進行整合,通過搭建云平臺不斷的去提高融資的效率,同時,企業也可以通過大數據來對自身的運營和營銷進行優化,提高自身內在資金使用率。
每個行業都在不斷的發展和創新,就是為了構建一個美好的中國。作為我國代表性產業金融業。近幾年來蓬勃發展,也為廣大人民獲得了諸多的利益,創造了更美好的生活。因此,日后金融業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與人民群眾的利益相結合,堅持黨和人民的初心,以人民生活服務作為此行業的最終目標,不斷的促進國家的進步。金融行業最終必須回歸到實體經濟中,為人們提供多樣化的服務。隨著大數據的到來,金融行業開始融入實體經濟,也為實體的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在這種機遇之下只有不斷地改革和創新,才能夠實現金融機構和實體經濟有效對接,促進整個行業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 翟坤; 趙國慶.金融科技如何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J]農村金融研究,2019(08):41.
[2] 莊雷; 王燁.金融科技創新對實體經濟發展的影響機制研究[J]軟科學,2019(02):43.
[3] 楊曉丹.大數據時代下金融科技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研究[J]納稅,2019(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