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淵媛
摘要:隨著“逆全球化”浪潮的興起,當前全球政治經濟發展已處于全球化進程的十字路口。英國脫歐、特朗普推行美國優先等“逆全球化”事件給全球政治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問題與挑戰;面對“逆全球化”浪潮的沖擊和影響,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致力于以“中國方案”參與新一輪全球化規則的建設與全球治理,引領全球化新出路。
關鍵詞:逆全球化;政治經濟學;中國方案
一、全球化與“逆全球化”
全球化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跨越世紀的自然過程。全球化的開端始于1500年,國土疆域的擴張始終與全球化相交織,在一個統一的國度內進行的經濟文化交往,是最初的也是最低代價的全球化。航海大發現使得一個國家的統治范圍延伸到世界的另一端,為近代全球化發展拉開了帷幕,遠距離的國際貿易成為全球化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逆全球化,顧名思義,是與全球化相逆而動的一種趨勢。在英文中,熟知的有兩種概念與之相近:反全球化與去全球化。所謂反全球化,代表了一種質疑、批判全球化的思潮以及相關抗議性運動。相對而言,去全球化與全球化對比更為鮮明,是一個不斷削減國家間相互依存和一體化的過程。去全球化集中體現為國家所實施的一系列貿易保護政策。如果說“反全球化”是體制外的反抗,那么“逆全球化”則是“去全球化”執政理念的出現乃至政策的實施。
二、“逆全球化”的表現
當前,全球經濟正面臨著后金融危機時代經濟復蘇乏力的持續困擾。表現為全球經濟總需求不足,各主要經濟體的經濟持續下滑,經濟增速持續低于預期;國際貿易增長失速,投資低迷,促進經濟增長的動力不足;貨幣政策分化加劇,資本流動和匯率風險顯著增強。[1]如此大環境下,作為曾經全球化主要推動者的美國等西方國家,開始逐漸通過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手段、設置貿易流動壁壘等逆全球化措施,不可否認的一個事實,歐洲國家正在掀起一股逆全球化浪潮。
與經濟全球化逆轉相伴隨,西方政治保守勢力日漸登上政治舞臺,興起了“逆全球化”浪潮。在歐洲,全球金融危機以及歐債危機持續發酵造成的歐洲經濟長期低迷,為右翼民粹主義政黨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溫床。[2]2016年,逆全球化現象開始集中顯現,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經濟民族主在美國已經成為主導性執政理念,意大利修憲公投失敗、總理辭職,德國、法國、奧地利、荷蘭等西方國家的民粹主義紛紛登場,無一不是高舉反對全球化和一體化的大旗。西方發達國家長期以來對戰后由美國主導的威爾遜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支持,正在被日益增長的保守主義和孤立主義傾向所替代。[3]
(一)、英國脫歐
歐洲聯盟是一個集政治、經濟于一體的地域性組織,英歐關系一直是國際社會的聚焦點。2008年金融危機,使得英國經濟受挫嚴重,英國國內“疑歐”聲音日盛,在野的獨立黨勢力壯大,執政的保守黨內部分歧嚴重。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英國當局領導人在演講中提及英歐關系時,認為脫歐與否需要進行全民公投。2015年5月,保守黨卡梅隆在大選中勝出,“英國脫歐公投”被立即提上日程。2016年6月23日,決定英歐關系走向的脫歐公投如期舉行,6月24日,公投結果塵埃落定,英國離開了加入43年的歐盟。
英國脫歐,背離區域一體化進程,無疑是對全球化的一種逆轉。英國脫歐,深刻地反映了全球化時代以自由主義為潮流的經濟秩序和以民族國家為基石的政治秩序之間的矛盾,以及深度參與全球經濟秩序的精英階層和被日益邊緣化的草根民眾之間的矛盾[4]。在英國脫歐過程中,細心分析會發現這樣兩個現象。一方面是地域差異。蘇格蘭、愛爾蘭支持“留歐”的人數居多,而在威爾士和英格蘭的更多公民支持“脫歐”。[5]原因很明確,威爾士和英格蘭是英國本土地區,民族情結濃厚,而蘇格蘭和愛爾蘭一直桀驁不馴,野心勃勃想要脫離英國獨立,其策略就是聯合歐洲大陸國家。
(二)、特朗普政府助長“逆全球化”思潮
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在美國大選中獲勝,正式宣誓就職美國第45任總統。帶著“民粹主義”標簽的特朗普一上臺,便像闖進瓷器店里的公牛一般,橫沖直撞,大興“美國優先”策略。特朗普宣誓就職之后,于2017年1月23日便簽署了總統行政命令,宣布推出TTP(跨太平洋貿易伙伴協議),他直言不諱地指出TTP是美國的災難,是沖擊美國制造業、損害美國工人權益的罪魁禍首。2016年10月,經過美國與歐盟多輪談判的TIPP也正式宣布破裂。可見,特朗普政府強調“美國優先”原則,無疑是以鄰為壑,一直在全球經濟中處于零頭羊地位的美國開始掀起“逆全球化”思潮。與此同時,特朗普自執政以來,便推行限制移民政策。據時任美國國土安全部長的約翰·凱利表示,試圖穿越美墨邊境而被捕非法移民數量已從2016年12月的4.3萬人降至2017年的1.43萬人,創下17年來的最低記錄。[7]北京時間2018年3月23日凌晨,特朗普簽署備忘錄,指令有關部門對從中國進口的近600億美元商品大規模征收關稅并限制中國企業對美回收并購,美國不顧中國反對,單方面發動貿易戰,掀起中美貿易爭端。特朗普多次發表保護主義言論,給世界經濟運行帶來更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有可能使“逆全球化”進一步惡化。
三、中國引領全球化新出路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動力量。中國方案就是世界方案。中國面對逆全球化的沖擊,提出共建“一帶一路”,成立絲路基金、亞投行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打造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積極建設全球自貿區網絡……充滿中國特色、中國風格的國際公共產品托起世界經濟發展的未來希望;中國作為倡導者,積極落實北京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和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的各項成果,推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談判,推動《巴黎協定》生效并作出減排承諾。
“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只會越開越大。”中國將順應當今世界潮流與歷史大勢,自覺高舉“新全球化”的大旗,積極推動貿易自由化、投資自由化和服務便利化,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謀發展,以發展贏繁榮。“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8]中國將著眼各國利益的最大公約數,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各國共商、共創、共建、共享開放紅利,既惠及中國人民,也惠及世界人民。
參考文獻:
[1]梁國勇.逆全球化風險下的短期及長期政策基調[N]. 企業家日報,2017-01-06.
[2]鄭春榮.歐盟逆全球化思潮涌動的原因與表現[J].國際展望,2017,(1).
[3]高柏,草蒼.為什么全球化會發生逆轉———逆全球化現象的因果機制分析[J].文化縱橫,2016,(6).
[4]梁雪村.民粹主義,一個“歐洲問題”?[J].歐洲研究,2015(6).
[5]謝婧.英國脫歐公投背景、原因及其影響[J].新西部,2016(27).
[6]丁純.英國退歐和歐洲的前途[J].歐洲研究,2016(4).
[7]付隨鑫.美國的逆全球化、民粹主義運動及民族主義的復興[J].國際關系研究,2017(5).
[8]習近平.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N].人民日報,2017-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