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花
學校管理者的創新思想有多高,學校的定位就有多高。學校管理者的管理思路有先見,學校的發展之路就更遠。從目前城市化進程對學校管理與發展帶來的沖擊來看,如何實施科學管理已是當下農村學校深刻面對的重點難題。只有活化管理思想,實行創新管理,才是農村學校革新發展的源泉,也是其有力開展教育教學的必由之路。如何轉變學校管理思想,實行科學創新的管理發展學校,使其以良好的態勢運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打造社會滿意人民放心的新型時代學校,與城市學校齊頭并進,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已成為當前農村學校管理者的當務之急。
一、更新管理思想,塑造農村學校新形象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領導學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學校管理者的創新思想有多高,學校的定位就有多高。學校管理者的管理思路有先見,學校的發展之路就更遠。
1.確立以發展核心素養為目標的大教育觀。教育具有發展性和時代性。核心素養教育是時代發展對教育提出的新目標和新要求,更是對人本質發展的科學定位。新課改明確指出,以人為本是核心素養教育的核心理念,并且闡明教育就是關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這一科學論斷。面對新一階段核心素養目標的提出,學校管理者應高瞻遠矚,站在時代教育發展的角度,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校核心素養教育問題。
2.樹立以人為本,制度先行的科學管理觀。 只有科學的管理才是學校良性運行的制度保障。常言道,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校長就是學校管理的靈魂,也是學校形象的集中代表。學校管理應以《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為宏觀管理的準繩,以上級教育主管單位制定下發的《中小學教師請銷假制度》和本校制定實施的各項規章制度為具體的管理內容和依據。使教師樹立人人講制度,事事靠制度的制度意識。學校應以制度的剛性約束來保障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在以科學制度為管理手段時,更要以人文關懷成為其管理的精神內涵。如果制度力度太大,管理容易變形。如果制度缺失人文關懷,管理便成為形式外殼。這就要求學校在工作安排、任務分工方面要全面考量人性化的體現。要統籌兼顧,科學分工,做到老中青搭配,男女比例適當。為了使科學制度與人文關懷有機統一,發揮其應有的約束力和公信力,應制定具有本校實際情況的《教師工作業績量化考核細則》來客觀、公正、公平的考核評價每一位教師。將教師平時的出勤、活動、例會、培訓、成績等做好及時準確的記錄,為量化考核教師做好富有說服力的第一手材料,使科學管理做到公開透明的精細化。
二、注重培養新型優質教師,造就全面發展園丁
教師隊伍是學校的中堅力量,學校各項任務各種目標的落實完成重點要靠全體教師全力以赴的去完成。提高教師的理念和業務水平志在必行。
1.培養學科教學骨干,發揚互助成長精神。骨干引領、示范先行是學校搞好教學的得力法寶。學校要把培養發展學科示范引領作為打造學校雄厚師資的有力舉措。通常情況下,教學骨干和教學能手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方面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優越性,他們大多具有自己獨特的管理技巧和教學風格,而且善于學習,勤于鉆研,是成長中的新型研究性教師。他們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所學校形象的代表,也是學校師資的集中體現。學校應把教學骨干和教學能手作為本校師資培養的重點對象,先培養提升他們的教學水平,再讓他們培訓其他教師 ,采取一幫一帶的互助成長方式,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營造一個團結互助和諧發展的學習氛圍,讓學校成為真正意義上有文化內涵的地方。
2.鼓勵創新高效課堂,形成獨特教學風格。學校應借課改之契機,在遵從上級初步摸索試驗的高效課堂模型的基礎上,大膽地融入自己對高效課堂的新見解。有的教師課堂教學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人”的教學思想,讓學生自主管理課堂,做課堂的組織者和調控者。課堂中巧妙設計學習環節的過渡調控。把每一環節的進入和環節之間的過渡以一句簡短有趣的提示語來引導,調控課堂的有序進行。當學生完成一個環節的內容時,學生組織者便發出“小蜜蜂嗡嗡嗡“”小青蛙呱呱呱”等提示語,全班同學在提示命令下,自然過渡進入下一環節學習的“技巧性”教學風格。有的教師在對學生合作探究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時,抓住“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地絕佳時機,充分挖掘利用媒體的先進功能,精心設計幫助學生“跳一跳,夠得著”的短小精悍的微課。微課或圖文并茂,或情境渲染,或模擬演示等,來引導學生審題方法和解題思路,形成巧妙高效點撥引導的“點撥型”教學風格。
三、創造優美育人環境,創建一流品牌學校
1. 美化校園自然人文環境,營造育人良好氛圍。孟母三遷,道破育人環境的可貴性。優雅溫馨的校園環境給人神清氣爽的愉悅,溫文爾雅的人文環境更令人心曠神怡。有心思的校長,會是一位園林設計者,能把一花一草一木栽種布置到恰到好處的位置。通過綠色植物造景,適當的設計景點、標語、走廊,美化育人自然環境,豐富校園天然文化魅力。有創意的校長,會把一紙一筆一卷張貼擺放到令人醒目的地方。通過墨香詩卷布劃,精心的裝點校訓、警言、提示,營造怡人人文環境,積淀書香人文文化底蘊。
2.構建家校互動的和諧社會環境,形成良好育人合力。
學校可成立家校互動委員會,每學期組織開一次家長會,給家校聯系溝通提供一定的機會,共同探討學生的教育問題。教師可經常采取電訪、家訪、微信群、校信通等方式與家長及時聯系,緊密配合,做好雙邊教育工作。學校管理是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不僅要靠一定的學識,也要靠一定的智慧。對于日前農村教育發展所面對的新問題新困惑,不僅具有時代發展的客觀因素的影響,也有本地地理環境的人為因素,但根本取決于學校教育管理的創新突破。在國家及社會各界對農村教育的極力關注和大力支持下,定會穩步轉型邁向教育新時代,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