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通
一、創新教學方法,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和推行,初中教師也在努力尋求新的教學方法,以實現教學方式的多元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充分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積極性。傳統文化在初中教學的滲透,離不開傳統文化書籍的閱讀。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教師可以在班級開辦“讀書小組”,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開展傳統文化書籍的閱讀,這樣不僅能夠實現學生進行小組互助交流,還能在學生互相傳閱中對傳統文化書籍加以利用。不定期地開展讀書交流活動,讓學生們進行溝通和交流,實現傳統文化的滲透;教師還可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對語文教材中關于傳統文化的內容進行有效的滲透,比如,讓學生背誦經典語句、詩詞和段落等,通過對閱讀文章的通讀和背誦,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在對課本的學習中受到傳統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提高教師文化修養,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熏陶
教師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引路人”,具備一定的文化修養和專業素養,能夠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對學生學習傳統文化進行有益的指導和影響。首先,教師培養自身文學素養,能夠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本身體現出來的文學素養和對傳統文化的真實情感,能夠讓學生受到熏陶,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師的影響。有些優秀的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很多中國古詩詞和典故爛熟于心,通過引經據典,將課本內容進行延伸,讓聽課的學生都被教師的深厚文化底蘊和文學素養所折服,激發起他們學習語文、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由此可見,提升教師本身文學素養,能夠引導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其次,教師應強化專業知識。通過強化語文教學中的專業知識,對傳統文化進行剖析,幫助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領會傳統文化蘊含的精神。
三、深度挖掘教材內容,進行傳統文化滲透
初中語文教材是經過多名教育領域專家和學者共同研究擬定的,其中選中的文章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不僅在古詩詞中有對傳統文化的滲透,其他文章中也有對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體現,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材進行深度發掘。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準確把握文章中體現的傳統文化內容,并進行教學。例如,在學習《背影》時,這是一篇描寫父親的文章,著重描寫了“父愛無聲”“父愛無言”“父愛如山”這種偉大的父愛之情,教師可以借機進行傳統文化中“孝”的精神的滲透。初中語文教材中以單元為單位進行語文教學內容的展現,一個單元體現一個主旨,不同的單元宣揚的傳統文化精神內容和內涵都有所區別。這是進行傳統文化滲透的最好資料,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可以把這條主線把握好,運用單元主旨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
四、拓展學習途徑,在實踐中滲透傳統文化
語文學習源于實踐,又高于實踐、應用于實踐。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為了對傳統文化進行有效滲透,可以開展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實踐活動中對傳統文化進行理解和認知,不斷拓寬傳統文化滲透的途徑。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一些體現傳統文化內涵的班級活動,例如,開展以“家國精神”為主題的班會,詩詞朗誦、戲曲表演等傳統文化表演活動,體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服飾表演節目,宣揚中華禮儀的演講活動等。通過多種多樣的傳統文化實踐活動,充分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情,拓展傳統文化實踐渠道,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和發揚。
五、結語
由此可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不但能夠實現學生自我提升,還能夠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為了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初中語文教師一定要不斷提高自身文學素養和語文教學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不斷改革和創新教學方法,在教學活動和實踐活動中不斷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他們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領會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精神,提高自身文學素養和綜合素質。
(責編? 唐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