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昭營
一、明確相關概念
物理是一門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學科,而物理概念也是學生接觸物理的第一個層面,由此,它也要求教師和學生必須明確掌握。只有掌握好相關的物理概念,學生日后的學習才能變得更加輕松。由此,教師在教學時應把握好物理概念這一核心,將概念教學滲透到平常的物理教學中,并通過概念解釋物理現象,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著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完成課堂的有效教學。例如,教師在教學高中物理《平拋運動》這一相關知識點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物體運動的概念,加強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獨自思考的能力,在教學時,教師首先并沒有告訴學生什么是平拋運動,而是借助多媒體工具為學生引入20世紀“柯受良飛越黃河”這一相關壯舉,在播放完視頻之后,學生們議論紛紛,對于此事件的物理現象也感到異常好奇,通過短片,教師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打開了學生探索的大門。之后,教師又通過扔粉筆頭和紙片讓學生辨別何為平拋運動,學生們積極參與實驗,在實驗當中表現異常活躍。在全班氣氛達到最高潮時,教師由此做出最終總結,將物體以一定速度沿水平方向拋出,不考慮空氣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的運動稱為平拋運動,如此一來,學生也了解了平拋運動的真正概念。
二、發展科學思維
科學思維,即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思考探究的思維,而科學思維的形成對于學生學習物理也極為重要。為此,教師在進行相關教學時必須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和幫助,挖掘學生的能力,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思維。這樣,核心素養要求下的物理教學也達到了穩步進行。例如,教師在教學《慣性》這一節時,為了讓學生具體掌握慣性的相關概念和原理,教師首先通過探究學習的方法,發揮學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由此,教師在進行教學前,首先向學生提問――在汽車發動的一瞬間,人的身體為什么會向后傾,在提出問題之后,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討論,這時大多數學生也大都踴躍舉手參與其中,而一些學生這樣回答說,“慣性就是保持物體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由此,世界上的一切物體都有慣性,當司機改變這種狀態進行停車時,車還在保持以往的運動狀態,所以才會發生此種狀況。”這樣的答案已經相當正確了,通過此次提問,學生的思維也被徹底打開了,由此通過適當的問題引導,教師也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幫助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提升,進而加強高中物理核心素養的教育。
三、展開實驗探究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通過實驗,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能力也能夠得到加強,此外,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也會隨實驗而進步。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教師習慣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如此一來,學生也失去了大量的動手機會,由此也影響了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為此,教師就應當以學生為主導,讓學生在了解相關步驟后自主進行實驗,幫助學生加深對于實驗知識的了解。例如,教師在教學《力的分解》這一節時,教師首先從學生的思維能力出發,幫助學生掌握核心素養的存在。
四、培養科學態度
科學態度作為物理核心素養培養的核心,也是核心素養的靈魂。之前,學生通過學習物理知識也逐漸養成了對于科學技術應用的責任感和正義感。由此,教師應基于學科特點,讓學生在課堂上認識到物理知識的科學性,加強學生科學素養的提升,為學生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例如,教師在教學高中物理《牛頓第一定律》時,為讓學生了解課堂中所學知識,教師首先借用科學先驅研究科學的艱難歷程為引導,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太空艙中生活的宇航員和牛頓獲得這一定律的相關故事,讓學生體會科學家勇于探索、絕不放棄的科學精神,在這樣一種精神的熏陶之下,學生也樹立了極好的科學態度和責任感。以科學素養為核心的物理教學是現今物理教學的必然趨勢,它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巨大的幫助,為全面發展學生,在新時代背景下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也必須深化改革,加強自身的理論知識,將核心素養真正落到實處。
(責編? 孟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