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良
新課程標準的價值取向是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知識、能力、態度、情感的和諧發展。教師應該創造出某種學習環境、設計相應教學活動以促成學生的學習方式的改變。本文對學生的學習方式之一——對話式學習模式進行了一定研究,提出了對話式學習模式的流程,教學層面闡述了對話式學習模式的實踐操作,同時對該學習模式的實踐進行了思考,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問題的提出
新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為最高目標的。因此在課堂內外的教學過程中應逐步為學生打下能終身學習的基礎。提高化學教學質量,關鍵在于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推進教學創新,實現師生互為主體的教學方式。
1.《普通高中課程方案》指出,普通高中課程要“引導實踐與創新”“創設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實施環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在高中教學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顯得尤為突出。
2.雖然新課程標準實施已經有5年了,但學生的學習方式并沒有太多改變。主要表現為:接受學習太多,主動學習太少;教學過程開放程度淺,造成學生被動學習、應付學習、低效學習多,最終結果能力偏低;學生思考少聽得多,學生動手做得少看得多;學生合作互助機會少,缺少充分合作和交流。
3.現代社會對人才要求更為苛刻。要求人才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工作協調能力,基本的組織指揮能力,強力的自主探究創新能力,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還要有較強的實務操作能力。
二、理論依據與研究目標
美國明尼達大學“合作學習中心”的約翰遜兄弟認為:“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學上運用小組,使學生共同活動以最大限度地促進他們自己以及他人的學習。”我國臺灣的教育學者林生傅先生在論及合作學習指出:“合作學習乃是一種創新的教學設計,目的在于使學習活動成為共同的活動,其成效關系到團體的榮辱。”人與人之間良好的合作是時代對人素質的最根本的要求。在未來的社會中離開了人與人的合作、單槍匹馬、孤軍奮戰是難以取得成功的。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巧不僅是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更是創造新教育的重要內容。
建立“自主、合作、探究”對話式學習模式的實踐研究旨在實現:
1.引導學生主動與教材、教學輔助材料、網絡等學習平臺對話,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逐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合作學習,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培養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力與合作能力。促進學生對自己對團隊負責的責任心的形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3.通過對話式課內的探究性學習與課外的小組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和綜合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
三、對話式學習模式的實踐策略
(一)對話式學習模式的建構
教材是專家、學者在深刻理解國家教育部門制定的教育目標、全面領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的前提下,根據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而編寫的適合于學生學習的書籍。作為我們一線教師首先要領會編寫者的教學思想,設計出符合教學思想和教材體系的學習情景,讓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情景、學生與學法對話。
對話式學習模式,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已有的知識為基礎,以個體自主學習為前提,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依托,以適度探究學習為目標,以對話或對話式情境不斷產生心理需求為基本途徑。結合學習的實踐和對未來的設想,獨立思考,大膽探索,標新立異,積極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思路、新問題、新設計、新方法,達到不是習得方法,而是創造方法的目的這一動態學習過程。
對話式學習模式構建如下:
1.課前自主學習——讓學生與文本對話
2.課始質疑問難——讓學生與教師對話
3.課中合作學習——讓學生與學生對話
4.課后反思提高——讓學生與自己對話
(二)對話式學習模式的實踐操作
下面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必修2(蘇教版)》專題二之第二單元——化學反應中的熱量變化為例來簡要說明模式流程。
1.課前自主學習——讓學生與文本對話。
在課前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并發給學生自主學習卡片,讓學生與文本對話。
學生自主學習卡片的設計主要包括學習內容、學習后提出的問題等。在課前教師要收集并整理出具有典型性的問題。如;
問題一:需要吸收能量的反應,所吸收的能量哪里去了呢?
問題二:需要放出能量的反應,所放出的能量哪里來的呢?
問題三:反應物、生成物總能量的高低與放熱反應或吸熱反應的關系?
問題四:放熱反應是否不需要加熱就能進行?
問題五:吸熱反應是否只有加熱才能讓其發生反應?
問題六:舉例常見的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
問題七:化學鍵鍵能與反應中放出或吸收熱量有何關系?
問題八:鍵能越大表示分子越穩定嗎?
問題九:鍵能越大表示該物質的能量越高嗎?
問題十:反應熱與鍵能大小的關系怎樣?
問題十一:書寫熱化學反應方程式應注意些什么?
2.課始質疑問難——讓學生與教師對話。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把學生的自主學習卡片中的有關問題進行解答,當然有些問題應該讓學生給另外的學生解答,在課堂教學中充滿教師與學生對話,學生與學生對話。
如在課堂上為了解決反應熱與鍵能大小的關系時,許多學生弄不清楚反應熱ΔH=反應物分子各鍵能總和-生成物分子各鍵能總和?? 還是? ΔH=生成物分子各鍵能總和-反應物分子各鍵能總和 ?我要求學生最后計算的結果應該包含了反應熱ΔH的“+、-”符號。于是我給出一些數據:EH—H = 436.4kJ/mol;ECl—Cl = 242.7kJ/mol;EH—Cl = 431.8kJ/mol;ΔH= —184.5kJ/mol ,讓學生充分的討論,通過探究式的計算,最終得出:ΔH==反應物分子各鍵能總和-生成物分子各鍵能總和。
3.課中合作學習——讓學生與學生對話。
在活動與探究階段,即學生小組實驗階段,是學生合作學習,學生與學生對話的最佳時機,教師千萬要抓住這一有利時機,以培養、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實驗操作技能、分析問題的思路、應用知識的能力及表達交流能力等。
如在《實驗化學》專題3課題1的火柴頭中硫元素、氯元素的檢驗的教學中,我們采用兩人一組的小組合作學習(實驗)模式。其中在學習檢驗火柴頭燃燒后是否有二氧化硫氣體生成的實驗教學時:
首先,我們要求學生對照課本中的實驗裝置,理解、領悟該實驗裝置的設計意圖以及操作的關鍵點。經過討論認為:上面一只燒杯是為了收集火柴頭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硫氣體,且在冷卻后由于二氧化硫氣體密度大于空氣密度而流入下面的燒杯中,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而褪色。然后小組實驗表明:有的小組實驗獲得成功,有的小組實驗沒有成功。教師詢問成功小組的同學,認為實驗成功的關鍵操作是火柴頭燃著的瞬間生成了少量的二氧化硫,因此必須讓火柴頭在燒杯里面點燃,不成功的原因是火柴頭在燒杯外點燃,后移入燒杯內,很明顯在燒杯內是沒有二氧化硫氣體的。
4.課后反思提高——讓學生與自己對話
課后鞏固,是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回顧、反思、總結、提高。實質是學生與自己對話。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更是反思性學習的促進者。教師要不斷強化學生的反思意識,糾正理解錯誤、片面、不全面、不完整的定律和概念。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反思情景,精選適合各個不同層次學生的習題。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對所學知識進行挖掘、整理,甚至提出相反的論點,具有質疑精神。
四、對話式學習模式的幾點思考
(一)對話式學習的特征——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學習”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A.學習者參與確定對自己有意義的學習目標的提出,自己制定學習進度,參與設計評價指標;B.學習者積極發展各種思考策略和學習策略;C.學習過程有內在動力的支持,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D.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認知活動能夠進行自我監控,并做出相應的調整。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里或團隊中為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在合作學習中由于有學習者的積極參與,使教學過程遠遠不只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同時還是一個交流的過程(師生間、同學間、小組間)。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體現 “科學探究與創新思想”素養。
(二)對話式學習的起點——學生的現有發展水平
對話并不是盲目地進行,它需要教師科學地分析,靈活地引導。對話什么,從哪里開始對話,哪些同學可以構成一個比較合理而又能互補的對話小組等都需要教師心里有譜,做到有計劃、有步驟。所以對話學習模式有一個最為基本、前提性的條件就是學生現有的學習水平。
(三)對話式學習的過程——學生的知識、能力、態度、情感得到提升的過程
新課程提出“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指導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通過對話學習,努力實現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使每位學生在學習中都在“樂學”中逐步做到“變學為思”“變學為悟”“變學為創造”,展現自己的創造才能。
(四)對話式學習的結果——學生適應社會,獲得終身學習的基礎
深刻感受到對話式“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模式能夠使師生之間構成一種和諧愉快的交往與對話的關系,教師和學生雙方都將以導師和主人的雙重身份進入探究式課堂。增效教學,要最大限度地減少教師的講授時間,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自主發展的需要,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發揮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動性,盡可能做到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使課堂教學煥發出生機。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自主尋找方法,思路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
經過近兩年的對話式學習模式的實踐研究,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自學能力、問題的質疑能力、課后作業質量和課外科普探究能力都得到了較大的提高。特別是實驗操作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和對問題的表述能力有了明顯改善。
(責編? 唐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