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云
隨著新課改政策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為了可以有效增強學生對于文章閱讀內容的理解能力,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當前的閱讀習慣,以及學生自身的閱讀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分析。最后,教師通過整體性的教學研究后,決定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的閱讀學習,切實增強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能力。
一、應用多媒體,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師指導學生學習閱讀知識的過程中,需要重點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教師看來,良好的閱讀能力必然是基于對閱讀充分喜愛的基礎上,通過相應的多媒體教學,教師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感官體驗,使之吸引學生的課堂閱讀注意力。為此,教師從學生的實際閱讀學習出發,分析學生閱讀過程中的實際愛好,以及學生對閱讀內容的選擇偏好。通過教師的細致分析,可以發現學生的實際閱讀興趣點,結合相應的閱讀興趣點,教師設計對應的多媒體閱讀教學計劃,能夠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有效性。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理解六年級上冊的文章《詹天佑》時,便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法進行相應的教學引導。首先,教師需要指導學生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通過多媒體視頻資料為學生呈現當時的時局環境,以及詹天佑出國留學的時代條件。借此提升學生對于知識背景的了解,并借助視頻資料吸引學生注意力。而后,教師結合多媒體的動態化展示,為學生說明詹天佑所設計的“人”字形火車道,實際的工作機制,以及其中蘊含的科學思維。學生能夠借助動畫,了解詹天佑的聰明才智和奉獻精神。最后,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法,為學生呈現京張鐵路的全貌,以及其發揮的實際歷史價值,使學生對整篇文章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二、拓展閱讀,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
對于學生而言,良好的閱讀能力需要建立在大量的閱讀訓練基礎上,為此,教師需要指導學生進行相應的閱讀拓展訓練,才能有效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學生之所以閱讀理解能力不足,是因為其人生閱歷不足,以及對相關文本內容認知的偏差。故而教師需要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綜合性分析,查找學生當前對于哪些文章的閱讀存在不足,借此指導學生進行相關文章的有效閱讀拓展。通過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相關閱讀內容的拓展延伸,使學生的閱讀體驗不斷豐富,從而切實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六年級上冊《小抄寫員》一文時,可以為學生拓展作者亞米契斯的另外一部著作《愛的教育》。通過教師的閱讀拓展引導,學生對于作者對人性善良的訴求觀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學生可以在閱讀該著作時,感受到作者流于筆端的友善情感,以及對學生的深深愛護,以此為基礎進行閱讀和理解時,學生能夠對該部分閱讀內容有更深刻的了解。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推薦高爾基的《童年》,以及狄更斯的《霧都孤兒》,使學生能夠通過閱讀,豐富自己的閱讀體驗。
三、創設情境,增強學生的閱讀感受
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閱讀知識的過程中,需要為學生創設相應的閱讀情境,這樣能夠切實提升學生的閱讀感受,使學生能夠對文章內容有更加深刻的體驗。為此,教師應當確保所創設的情境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而且符合學生現有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和世界觀。并且,學生在相應的學習情境中,能夠感受到閱讀帶給學生的興趣,以及生命的啟迪。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六年級上冊閱讀文章《金色的魚鉤》一文時,便可以結合相應的情境,為學生創設課本舞臺劇,指導學生進行表演,并復刻當時的情境。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理解,對相應的故事內容進行改編,使之能夠更加凸顯老班長和“我”之間生命囑托的重量。在學生們設計的舞臺劇情境中,可以更加直接地了解文章內容的核心情感,切實提升學生的閱讀感受,從而收獲良好的閱讀體驗。
綜上所述,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閱讀知識的過程中,需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其閱讀體驗,增強其閱讀感受,從而提升閱讀教學水平。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