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松柏 李霖超

摘要 ?論述了常見柑橘蛀干天牛為害癥狀和形態特征,并介紹了柑橘蛀干天牛的防治方法。
關鍵詞 柑橘;蛀干天牛;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436.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19)04-020-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9.04.009
Abstract The harmful symptoms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mmon dried longicorn on citrus were discussed, and the control methods were introduced.
Key words ? Citrus;Dried longicorn;Control methods
中國是柑橘的重要原產地之一,柑橘資源豐富,優良品種繁多,有4 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經過長期的栽培和選擇,柑橘已成為常見的水果品種。柑橘生長過程中,常常受到蛀干天牛的為害,嚴重影響果品質量及產量。為了更好地防治蛀干天牛,提高柑橘的產量與質量,筆者對其危害癥狀進行鑒別,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1 常見柑橘蛀干天牛危害癥狀
為害柑橘的以星天牛、桔褐天牛、光盾綠天牛為主,但寄主和為害部位存在差異(表1)。
1.1 光盾綠天牛
光盾綠天牛幼蟲主要在柑橘樹根頸部和根部蛀害形成許多孔洞,甚至全部蛀空,嚴重阻礙植株養分和水分的輸送,以致樹勢衰退,葉片黃萎,易被大風吹折而枯死。
1.2 星天牛
星天牛以幼蟲蛀食樹干和主根的皮層,主要為害地上1 m以下的主干到根部。初幼蟲在皮下為害,柑橘樹干因刺激出現流膠,逐漸向下蛀入新材部,外皮因糞便擠脹破裂外露,糞便呈木屑狀;遇砧木時橫向環蛀,極易截斷皮層;天冷時鉆入地下根中,翌年春季返回地面,以成蟲繼續為害柑橘地上部分。
1.3 桔褐天牛
桔褐天牛幼蟲蛀入木質部后,向下蛀食成直的孔道,每隔相當距離向外蛀1處排泄通氣孔,排出物堆于葉上。
2 常見柑橘蛀干天牛形態特征
星天牛、桔褐天牛、光盾綠天牛主要特征見表2。
2.1 光盾綠天牛形態特征
(1)成蟲。體長22~27 mm,墨綠色,有光澤;腹面披銀灰色絨毛,除前胸背板前、后緣和側突及小盾片光滑外,其余密布細小刻點和皺紋。雄蟲腹部腹面可見6節,第6節后緣凹陷;雌蟲腹部腹面只見5節,第5節后緣拱凸為圓形。
(2)卵。黃綠色,長扁圓形,長約5 mm,寬約3.5 mm。
(3)幼蟲。老熟幼蟲體長46~51 mm,淡黃色,長圓筒形,體表具有分布不勻的褐色毛。前胸背板前緣橫列4塊褐色斑紋,后緣有一長形、乳白色的皮質硬塊。胴部背腹面第2~9節均有隆突的移動器。
(4)蛹。裸蛹,長19~25 mm,黃色,頭部長形,向后貼向腹面,翅芽伸達腹面第3節,背被褐色毛。
2.2 星天牛形態特征
(1)成蟲。體長24~39 mm,寬9~15mm,體漆黑色,有光澤。觸角鞭狀11節,觸角第3節至末端各節基部均有青白色細茸毛組成的小斑紋,雄蟲觸角超出體外4~5節,雌蟲觸角超出體外1~2節。頭部中央有縱走凹線。前胸背板中部有3個瘤狀突起,兩側各有1個粗短的刺突。翅鞘黑色,基部密布黑色小顆粒,每鞘翅上面散布大小不一由細毛組成的白色斑點約20個。
(2)卵。長橢圓形,長5~6 mm,初為白色,后變淡黃色,孵化前變為黃褐色。 ? (3)幼蟲。老熟幼蟲體長45~60 mm,扁圓筒形,頭大而扁,黃褐色,上顎黑色堅強,全體乳白色。前胸背板前方有2個黃褐色飛鳥形斑紋,后半部有1塊黃褐色“凸”字形大斑紋。中胸腹面、后胸及腹部1~7節、背腹兩面中央均有移動器,背面肉質突起呈橢圓形,中央有2條橫溝。
(4)蛹。紡錘形,長30~38 mm,初為淡黃色,后漸變為黃褐色至黑色。觸角細長、卷曲,翅芽超過腹部面第3節。
2.3 桔褐天牛形態特征
桔褐天牛成蟲體長15~28 mm,寬4.5~9.5 mm,橙黃色至赤褐色。成蟲觸角長于體長;前胸寬大于長,且多皺紋,側刺突較大;前胸背板有2條橙黃色縱紋與3條黑色絨紋相間排列;小盾片密被橙黃色絨毛;每一鞘翅具5條縱紋,縱紋由方形或長方形的黑色及灰白色絨毛斑點相間排列而成;腹面及足等部位著生有灰白色絨毛。
3 柑橘蛀干天牛防治方法
3.1 農業防治
(1)種植柑橘時讓根頸部露出地面,既有利于柑橘樹干生長,又可減少天牛及腳腐病的危害。
(2)加強栽培管理。產卵盛期清刷樹干,用泥土堵塞樹枝上孔洞。
(3)天牛成蟲出洞前的5月上中旬,用涂白劑涂白根頸、樹干、主枝(若涂后3 h內下雨應補涂1次)。涂含藥的泥漿防效更好。
(4)成蟲開始出現時,用石灰5 kg、硫磺粉0.5 kg、水20 kg混合,或石硫合劑殘渣0.5 kg、石灰0.5 kg、水2 kg混合成漿狀,涂刷近地面1.4 m以下樹干,間隔1個月再涂1次。
3.2 藥劑防治
(1)常用藥劑有80%敵敵畏乳油5~10倍液(蘸藥)、20倍液(注射),或40%樂果乳油5倍液(蘸藥)、10倍液(注射),用完藥后封塞洞孔。
(2)天牛成蟲出洞前,每隔7 d在主枝、主干、根頸部噴1次80%敵敵畏乳油或40%樂果乳油500倍液,藥液要噴透,以噴至沿樹干流向根部為止,防效在80%以上;或用8%高效氯氰菊酯觸破式微膠囊劑200~300倍液噴灑柑橘主干及枝葉殺滅成蟲。
3.3 生物防治
以蟲治蟲是生物防治的一個重要途徑,目前,使用較多的是人工培育蛀姬蜂、腫腿蜂防治天牛。另外還可以以鳥治蟲,特別是大斑啄木鳥,對天牛種群的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唐思軍,姚森,楊東升,等.四川柑橘園天牛類害蟲發生為害與防控對策[J].四川農業科技,2017(12):24-25.
[2] 陳聯云.淺談柑橘星天牛的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J].南方農業,2017,11(29):24,28.
[3] 蘭光生.柑橘星天牛、褐天牛和光盾綠天牛的識別與防治[J].植物醫生,2013,26(2):10.
[4] 沈兆敏.柑橘天牛的為害及綜合防治技術[J].科學種養,2010(1):29-30.
責任編輯:李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