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國鑫 蔣運志 華琦孜

摘要 分析廣西全州縣寒露風的出現規律特點以及對晚稻生產的危害,并提出防避對策,旨在為晚稻高產穩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 寒露風;氣候特點;防避對策
中圖分類號:S511.33;S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19)04-088-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9.04.035
Abstract The 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ld dew wind in Quanzhou County of Guangxi and its harm to late rice production were analyzed,and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high and stable yield of late rice.
Key words ? Cold dew wind;Climate characteristics;Avoidance countermeasures
全州縣地處南嶺山系西南部,廣西東北部,湘桂走廊南端,是廣西桂林市行政區規劃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縣。水稻是該縣最主要的糧食作物,雙季早稻種植面積3萬hm2左右;雙季晚稻種植面積2.7萬hm2左右,約占桂林市水稻總面積的20%,而水稻產量約占全市水稻總產量的25%。水稻在生產過程中,時刻受到光照、溫度、降水、風等各種氣象要素的影響,特別是春季低溫陰雨(倒春寒)、秋季低溫(寒露風)災害,影響著水稻正常的生長發育,災害嚴重的年份導致水稻減產甚至失收。摸清當地春季低溫陰雨(倒春寒)、秋季低溫(寒露風)的規律,及時發布監測預警,適時做好防控技術(措施),對于科學防災減災、抗災救災,減輕或避免對雙季早、晚稻生產的不利影響,從而達到趨利避害、穩產高產,確保稻農收入和國家糧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義。筆者專門對全州縣雙季晚稻寒露風災害做一些分析研究,以期為當地晚稻生產安全提供有效參考,從而有效減輕或避免寒露風對雙季晚稻生產的不利影響。
1 寒露風的定義與危害
在廣西全州縣,秋季寒露風一般指9月1日—10月20日這段時間內,由于北方有較強的冷空氣南下,帶來氣溫明顯下降,并常常伴有偏北風,出現3 d或3 d以上日平均氣溫≤22℃的低溫天氣過程。由于多發生在“寒露”節氣前后,故名“寒露風”。據冷空氣影響時出現的天氣特征不同,寒露風分為2種類型:濕冷型寒露風和干冷型寒露風;根據持續天數、日最低氣溫,劃分為重度、中度和輕度寒露風;根據受害時期的不同,可分為延遲型、障礙型和混合型寒露風。
寒露風每年出現的時間不一致,出現的時間愈早,溫度越低,持續的時間愈久,危害就愈重。若伴有大風、陰雨或天氣干燥,則會加重其危害。晚稻抽穗開花期愈加推遲,受寒露風危害的幾率越高。當寒露風出現時,全州縣雙季晚稻若處于抽穗揚花期至乳熟期,正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期,則雙季晚稻往往容易受到寒露風的影響,影響晚稻正常抽穗開花和灌漿乳熟,不利于產量形成,導致抽穗緩慢,甚至有些稻穗不能完全抽出,出現包頸現象;有的影響穎花的開花受精,導致空秕粒增加,甚至出現“白穗”;有的則形成秕粒,結實率下降,空殼率增加,千粒重下降,最終導致雙季晚稻減產甚至絕收。
2 全州縣寒露風的氣候特征
2.1 首次寒露風首日早晚
首次寒露風天氣過程出現的早晚可以用寒露風首日出現的日期來表示。為了計算方便,文中以9月1日為日序1,依次順推,10月20日的日序為50。從圖1可以看出,寒露風最早出現在9月2日(2007年),最晚出現在10月14日(1998年),早晚相差40 d左右。出現寒露風的平均日期為9月22日。寒露風開始出現日期,由北向南、由山區向平地逐漸推遲,地形地勢所造成的差異明顯。寒露風首日呈現提早的趨勢。
2.2 寒露風過程總天數
把日平均氣溫≥22℃連續3 d或3 d以上算作一次寒露風過程,統計9月1日—10月20日每年出現寒露風的過程次數。從圖2可以看出,統計時段內(1961—2015年共55年),過程總日數年際間差異較大,最多為30 d(1967年),最少為3 d(2014年)。年均日數17 d,最多的年份比最少年份多出27 d,最少的年份不及均值的1/6。
2.3 寒露風過程在各旬出現的頻率
由表1可見,1961—2015年全州寒露風天氣過程在9月上旬出現了7次,占14%;9月中旬出現了14次,占28%;9月下旬出現了17次,占34%。
2.4 不同年代際寒露風頻率變化
從表2可以看出,全州在9月1日—10月20日這段時期內,年年都會出現寒露風天氣過程,出現2次寒露風過程的概率為86%,出現3次寒露風過程的概率為54%。也就是說,該縣大多數年份會出現2~3次寒露風天氣過程。寒露風天氣過程以濕冷型為主,且有些年份同時出現干冷、濕冷2種寒露風天氣過程。
3 寒露風災害的防避對策
3.1 提高認識,重視寒露風防御工作
加強防御寒露風天氣宣傳動員工作,切實做好寒露風應急預案,密切關注當地氣象預測預報,及時掌握晚稻生長進程,提前備足防御寒露風所需物資(如化肥、農藥、植物生長調節劑和排灌機械設備等),主動應對可能發生的寒露風天氣,將寒露風對雙季晚稻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確保晚稻增產豐收。
3.2 改革種植制度,適當調整作物布局
縣域內的東山、白寶等鄉鎮村屯海拔高,氣溫相對較低,蓄水條件差,不能種植雙季稻,宜以種植中稻為主。因為春旱或春寒影響雙季早稻播種偏遲,進而造成雙季晚稻生產被動,加重晚稻寒露風危害幾率,產量不穩不高,因此水源差的高海拔山區,不適宜稻-稻耕作,需改為水旱輪作。
3.3 積極做好寒露風監測預報
加強寒露風的長期、中期、短期預測預報,盡力做好寒露風災害的災前預警、災中跟蹤、災后評估等一系列氣象服務工作,并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信息網絡、墻報、手機短信、微信等各種媒體,及早把寒露風預測預報信息及防御寒露風的措施傳授到千家萬戶,以方便種植戶及時采取防災、抗災、救災措施。例如利用寒露風長期預報,合理安排生產:寒露風早的年份,多種早熟品種,甚至縮小雙季晚稻種植面積;寒露風晚的年份,多種遲熟品種,增加產量。
3.4 選好品種搭配,安排好播種期
品種安排應與當前耕作制度及技術改革相協調。在晚稻品種安排上應以穩產、安全為主。晚稻最好選用開花灌漿期抗冷性強的品種,選擇適宜當地的晚稻高產品種。晚稻播種期的確定,以避開寒露風危害為依據,再根據早稻讓茬時間、品種特性、秧齡綜合確定,根據當地寒露風出現規律,在適宜播期內適時播種,盡可能早播早插,確保晚稻在寒露風來臨以前能安全齊穗。晚稻安全齊穗期以避過連續3 d或3 d以上寒露風危害的保證率達80%的日期來確定。
3.5 抓好分類管理,特別是加強后期水肥管理
合理施肥促早發,重點加強晚稻二三類苗的管理,尤其是對遲插、長勢偏差的晚稻田。進入灌漿期的晚稻,適時噴施葉面肥,注意科學管水,保持稻田干濕交替以利養根保葉,防止早衰,促進千粒重提高。在灌漿期至黃熟期,采取干濕交替的管水方法,不能斷水過早,造成田土干裂。對晚稻禾苗特別是遲熟晚稻,應抓住有利時機適時進行“一攻三噴”,因地制宜噴施以磷酸二氫鉀為主的葉面肥,適當增施、巧施穗肥、粒肥,保持功能葉青秀,促進根系生長,提高禾苗抗寒能力,并促進抽穗整齊,減少包頸,提高結實率,增加千粒重。
3.6 科學應對,采取相應措施防御寒露風
寒露風來臨前,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等保溫肥,提高水稻植株抵抗低溫災害能力。對于即將抽穗和正在抽穗的晚稻,噴施赤霉素(九二○)等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進晚稻抽穗,減少包頸現象。對于干冷型寒露風,在寒露風到來前,將稻田灌水至7~10 cm深,以水保溫護苗,或者采取日排夜灌的方法,提高稻田水溫和土壤溫度,改善農田小氣候條件,減輕寒露風危害。對于濕冷型寒露風,應注意排除稻田積水,提高田間溫度;抓好寒露風過后的田間管理,氣溫回升后應盡快做好根外追肥等各項補救措施降低寒露風的危害。受寒露風侵害后,水稻根系活力下降,稻株生長不良,葉片損傷,植株抗病蟲能力減弱,容易引起穗頸病、胡麻葉斑病、稻曲病、細菌性條斑病和稻瘟病、稻飛虱等病蟲害加重發生和蔓延,要特別注意加強晚稻病蟲害監測防治,避免出現“災后災”。
參考文獻
[1] 廣東農業廳,廣東氣象局.廣東農業氣象災害及其防災減災對策[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0.
[2] 宋迎波,王建林.糧食安全氣象服務[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6.
[3] 楊曉光,李茂松.農業氣象災害及其減災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
[4] 朱德峰.水稻生產抗災減災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
[5] 朱德峰.雙季稻高效配套栽培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
[6] 徐世宏,劉建華.作物防寒抗凍及補救技術[M].南寧:廣西科技出版社,2008.
[7] 蘭陸壽. 宣城水稻生產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1(14):88.
[8] 黃晚華,黃仁和,袁曉華,等.湖南寒露風發生特征及氣象風險區劃[J].湖南農業科學,2011(15):48-52.
[9] 王艷蘭,蔣麗娟.桂林早期寒露風特征分析[J].廣西氣象,2001,22(4):24-25.
[10] 李艷蘭,蘇志,涂方旭.廣西秋季寒露風的氣候變化分析[J].廣西氣象,2000,21(S):54-57.
[11] 王慶國,黃增俊,黃歸蘭.南寧市近40年寒露風演變趨勢及對晚稻的影響[J].南方農業學報,2013,4(3):431-436.
[12] 邱玉秀,李桂萍,黃慶裕.昭平縣晚稻寒露風出現規律及防避對策[J].廣西農學報,2004(5):37-39.
[13] 呂銳玲,周強,涂軍麗. 寒露風對晚稻生產的影響及其防御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0(22):102.
[14] 唐基友. 寒露風對永福縣晚稻的影響及防御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16):9674-9675,9686.
[15] 曾其真,熊友勤,陳少夢.寒露風對晚稻生產的影響及防避對策[J].廣東農業科學,1998(5):4-5.
責任編輯:鄭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