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亞紅
摘 要:隨著幼教改革的開展與深入,有關幼兒繪畫教育的新思想和新理論不斷注入幼教實踐中,教師們對于幼兒繪畫教育在觀念上有了更為科學的認識,但就當前幼兒繪畫教育實踐來說,教師在繪畫活動的設計與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隨著我園省級課題《無示范的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研究》的深入開展,我們把課題研究的過程作為探索無示范幼兒美術教學的方法以及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研究課題的過程中,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美術活動課例觀摩活動。
關鍵詞:幼兒繪畫;觀察分析;活動現狀
本人對本園于老師執教的大班主題繪畫活動《城市風景線》進行觀察并分析,從幼兒繪畫活動的現狀表現和現實情況中總結大班主題繪畫活動在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查找本次大班幼兒主題繪畫活動在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教育建議。
1 實錄與分析
1.1 目標設計未關注幼兒的年齡特點
本活動中能力目標設定為:嘗試用幾何圖形和線條的組合表現城市中的著名景點。在《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一書中,對于大中小班繪畫教育目標中技能目標做了詳細的劃分,其中大班幼兒繪畫教育目標中技能目標是能完整地表現熟悉的或想象中物體的動態結構和簡單情節。小班的繪畫活動技能目標是能用點、線、圓形、方形和簡單物體的畫法表現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簡單的物體的輪庫喲特征。所以本案例活動的目標設置對于大班來說沒有結合其年齡特點創設“最近發展區”來進行設計。
1.2 活動內容的組織上忽視幼兒的審美感受
本案例觀察中主題繪畫活動的內容主要是指教師繪畫活動實施過程中強調和重視較多的部分,從案例實錄可以看出,本次主題繪畫活動主要有五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提問導入,激發幼兒對城市風景的興趣,第二個環節是初步欣賞,感受城市的美,第三個環節是觀察感知,了解建筑物的結構特征,第四個環節是創作,第五個環節是評價。第一個環節到第三個環節,都是圍繞對城市風景的欣賞和主要建筑物的觀察感知展開的,幼兒的回答都是圍繞對建筑物的幾何構造展開,所以本次活動的內容以欣賞城市風景和感知城市建筑的結構為主。在案例中,教師在帶著大家逐個欣賞圖片時,只是單純的從建筑物的組成圖形來進行引導,沒有從建筑物的線條、形狀、色彩和結構等方面進行審美感受的引導。
1.3 引導幼兒進行欣賞體驗不夠充分
實錄中的欣賞環節中,教師播放圖片課件后,對幼兒提問:看看我們生活的城市都有啥?你最喜歡哪幅圖?幼兒的回答是:(幼兒1)我看到了黃鶴樓,我最喜歡黃鶴樓。(幼兒2)我喜歡漢秀劇場。(幼兒3)我最喜歡龜山電視塔。對城市的美的欣賞,僅僅從“你喜歡哪幅圖”來進行探討,是不夠充分的。美術活動的欣賞體驗環節,是教師引導幼兒感受、欣賞自然和社會中美的事物,獲得內在體驗,吸收和拓展相關經驗,積累視覺語言和符號素材的過程。感受的方式不能僅僅是通過圖片和簡單的提問進行引導。
1.4 觀察感知環節不夠全面
在本案例的觀察環節中,從上面的實錄我們可以發現,整個觀察環節,都只圍繞了建筑物的幾何構造進行分析,幼兒也只是=從建筑物的結合構造進行回答。最后呈現的繪畫作品中,幼兒畫面中也是以幾何圖形表現建筑特點為主。在孔起英老師主編的《幼兒美術教育》一書中,對于繪畫活動的指導中提出,應當引導幼兒詳細完整的觀察、理解物體的結構特征、獲得心里表象。從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引導他們從對象的整體結構出發,著重于事物的神韻及對象之內在精神的表現,而不糾纏于物體的細節的精準描繪,不強求幼兒的繪畫表現與事物的“相似”。所以本案例只從建筑物的幾何構造來分析,是不夠全面的。
1.5 創作表現環節構圖指導不明確
在創作表現環節的引導教師進行了如下提示:
師:接下來請大家畫一畫我們的城市風景,你能不能畫出不一樣的景物呢!
師:大家在繪畫的時候,注意畫的時候注意畫面的安排,想想被遮擋的地方怎么畫!
在這一環節的引導中已看出,教師并沒有對構圖進行具體的指導,只是簡單的說了畫畫時候注意畫面的安排,這樣的指導沒有明確怎樣的進行構圖。
2 指導與反思:
針對上述案例活動的分析,根據活動的設計和組織實施中出現的問題,本人提出了以下指導建議:
2.1 目標設定應關注到幼兒的年齡特點
《指南》中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的美術教育提出了不同層次的要求,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時應該考慮到幼兒美術教育的最近發展區,不僅要適合幼兒的發展水平,而且要能促進幼兒的發展,所以針對本案例,可以將目標設置為感受……(城市中具體建筑物)的造型美。嘗試完整表現出這一建筑的……(具體的)造型特點。
2.2 活動內容組織上應注重幼兒的審美感受
幼兒藝術活動的關鍵在于豐富幼兒對美的感知與體驗,培養幼兒對美的事物的興趣,進而發展其精神層面的審美感受,從而激發幼兒的創作熱情。在《城市風景線》的主題繪畫活動中,教師可以選擇具有城市特色的建筑物,例如:黃鶴樓。黃鶴樓的寶頂,翹腳、立柱、雕花欄桿,都是具有其獨特美的體現的地方,首先可以引導幼兒對黃鶴樓進行整體感受,通過“你覺得黃鶴樓哪里美?”的提問引發幼兒進行局部探索,然后對黃鶴樓的主要結構進行分析,發現其局部構造的特色美,最后繪畫最美黃鶴樓,整個活動的內容關注幼兒的審美感受,這樣幼兒才能在繪畫前獲得審美愉悅,獲得進一步繪畫創造的動力。
2.3 引導幼兒進行欣賞體驗的方式應注重多樣性
幼兒的藝術欣賞中不但要有各種感官形式上的參與,還要注意參與的多樣性和有效性。只有利用各種感官在欣賞活動中的綜合性,才能真正發揮多感官參與的體驗效果:只有幼兒的主動、有效的參與才能幫助他們獲得審美體驗和感受,才能讓他們從自己的眼光去欣賞審美對象,這樣的欣賞才能是真正屬于幼兒的欣賞。在本案例的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通過看、聽、摸等方式,對所畫對象進行欣賞和感受,例如,在欣賞城市建筑圖片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回顧自己的相關經驗,幫助幼兒加深對相應建筑物的情緒情感的體驗,以便表達自己印象深刻的內容,教師可問:這些城市的美景,有哪些是你去過的呢?你能說說它的特點么?在繪畫活動之前,可以讓家長帶幼兒感受和欣賞城市的特色建筑(指定一兩種),親身體驗感受建筑物的特點和形式美。欣賞環節,提供一些建筑的實物模型,讓幼兒摸一摸,看一看,多種感官進欣賞體驗。這些都是適合幼兒的感受和欣賞的方式。
2.4 觀察感知環節應細致、完整
對于不同年齡的幼兒,觀察的要求是不同的,對于大班幼兒,要求能比較全面、細致地觀察物體的形狀、大小、結構、顏色和物體的動態。對于本節繪畫活動,可以采用特征對比、形象比喻、幾何圖形概括等方法來幫助幼兒獲得物體的視覺表象。例如,在觀察黃鶴樓的寶頂可以引導幼兒觀察它像什么,還可以引發幼兒猜想:你們覺為什么會這樣設計呢?對于黃鶴樓的翹角,則可以詢問幼兒它像什么,并請幼兒來模仿它的形狀,用手或者身體來表示。對于黃鶴樓的雕花欄桿,可以進行放大觀察,對比它與一般欄桿的區別,讓幼兒說說對它的形式的感受,最后從黃鶴樓的樓層及整體構造來進行觀察引導。這樣掌握事物的基本形態、抓住其形的特征、那么對于黃鶴樓的造型表現就迎刃而解了。
2.5 創作表現環節的構圖指導應該具體
大班幼兒的繪畫構思已經相對比較穩定,在動手畫之前就已經能夠想好如何布局和構圖來更好的表現主題。大班幼兒年齡和繪畫技法的相對成熟,在繪畫表達中,清晰的區分物體所屬空間已不是難事。但也不可沒有針對行的進行引導,或者忽略帶過。指導過程中應該具體明確,例如,在本活動中,我們可以在繪畫前詢問幼兒:你們想把城市建筑畫在畫面的哪個位置,為什么向這樣安排呢?讓幼兒先說說自己的想法和理解。然后可以出示兩幅同一主題不同構圖方式的名畫作品,讓幼兒對比感受一下,不同構圖方式所表現的畫面感受,這樣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選擇自己構圖方式。教師的指導具體,幼兒的作品構圖才能更加清晰。
3 觀察小結
通過一次觀察活動,雖然有所收獲,但也發現了許多的問題和不足之處,例如:繪畫活動時間滿足不了幼兒的需要。繪畫活動只是采用刮畫,沒有對色彩等進行要求,加入了色彩后教學活動是否還有其他要注意的地方呢?對于這樣的繪畫活動,在繪畫材料的選擇上,沒有給幼兒自主選擇的空間,如果材料提供充分,是不是會有更好的繪畫效果呢?本次觀察案例,只是針對了大班主題繪畫活動,那么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的主題繪畫活動中的問題,還有其他形式的美術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會存在的問題,是否可以一概而論呢,這個還需要我們通過更多的教學活動實踐去探索和發現。
參考文獻:
[1] 孔起英.幼兒美術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6.
[2] 夏志剛、張瓊輝.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6,7.
[3] 姜華.幼兒教師美術技能[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