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伯平
摘要: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發展的根本要求。糧食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基礎產業,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糧食人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一定要加快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發糧食產業經濟發展活力,推進遂寧市直糧食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從而實現糧食產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關鍵詞:糧食產業 深化改革 轉型升級 品牌建設
一、積極支持國有糧食企業深化改革,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國有糧食企業作為糧食流通市場的主體,擔負著國家糧食宏觀調控,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職責。近年來,遂寧市直國有糧食企業先后經歷了全員身份置換改革和公司整合改革,“老糧、老帳、老人”問題得到了較好解決,但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老思想”還一定程度地存在。企業人事制度改革不夠徹底,只要崗位一樣,干多干少干好干孬都一樣,工作效率不高;同時普通員工經濟收入低,缺乏積極性和創造性。隨著市場競爭不斷加劇,企業必須求變求新加以應對。
(一)項目爭取要有新思路
新組建的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負責國家戰略和應急儲備物資的收儲、輪換、管理,品種包括糧食、棉花、食糖等。近年來國家“去庫存”力度不斷加大,爭取到新的儲糧指標較難,國有糧食企業必須轉變思路。基礎設施建設不要只局限于傳統糧倉建設,還要圍繞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新增的職能職責,積極爭取政府政策和項目資金支持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多修建周轉倉、冷凍庫等國家戰略和應急物資儲備設施以及面向社會參與市場的儲備設施。要想方設法爭取地方政府的支持,目前船山區和安居區政府沒有直接管轄的國有糧食企業,在項目上對市直國有糧食企業的支持力度不大,可考慮成立分公司或子公司,加強與兩區政府對接,通過做好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工作爭取地方政府支持。要爭取財政、稅務、土地、建設、銀行等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二)人事改革要有新突破
改革是動力。現階段市直國有糧食企業不一定要大規模減員,但一定要徹底打破“大鍋飯”,激發員工干事創業的熱情,群策群力管理企業。要引進懂經營、善管理、樂奉獻的領軍人才和大膽啟用一批敢拼、敢闖、敢干的年輕人,激發企業的內在活力。
(三)多元發展要有新渠道
在做好安全儲糧的前提下,要不拘于糧食經營,敢于跳出糧食抓糧食,多種經營促發展。要結合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認真思考,國有糧食企業可以把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和糧食加工企業聯結起來,組建“糧聯體”,形成集糧食生產、流通、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利益共同體,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取長補短,促進共同發展。
二、穩步推進“中國好糧油”四川行動,做大做強油菜產業
2018年,四川省油菜種植面積接近1800萬畝,產量達到290萬噸,總產量位居全國第一。四川省政府提出了“做強做大油菜產業”策略,啟動了“天府菜油”行動。由四川省糧食行業協會發起,油脂加工企業、銷售企業、科研院校等單位自愿結成跨行業非營利性聯合體,成立了天府菜油產業創新聯盟,參與打造“天府菜油”公共品牌,油菜產業開始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好時期。我們契合了這一要求,通過競爭立項成功獲得“中國好糧油”四川行動示范工程項目,2017-2019年船山區每年將獲得1500萬元項目資金支持;同時船山區和安居區獲得了新一輪中央財政產油大縣獎勵資金,2018-2020年每年各獲得1000萬元資金支持,為遂寧市直加快油菜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建基地,實施規模化種植
積極發展油菜產業是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需要,是惠農利民之舉,按每畝產小麥250公斤、油菜籽160公斤粗略估算,種植油菜比種植小麥每畝收益約高320元。要加大優質油菜籽品種的研究與培育,以出油率高、芥酸含量低的雜交黃油菜專利品種為主推品種,從好種子源頭上把好質量關。加大油菜籽生產扶持力度,高起點、高標準建設油菜核心種植基地,鼓勵企業通過“企業+農戶”“企業+專合社”等生產模式,引導大戶規模種植油菜。對于符合好糧油原料標準的油菜籽,在市場價格的基礎上實行一次加價回收并進行二次分紅返利。促進油菜“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特色油菜花節等旅游項目,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二)強加工,實施標準化生產
利用“中國好糧油”四川行動示范縣資金,加快建立油菜籽產后服務中心,對原料倉、成品倉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按照《中國好糧油產品質量控制導則》標準要求,積極推進以中豪油脂為代表的數字工廠建設,對加工設備進行升級,從原料入庫到成品出庫,實行全程數據管控,構建與“中國好糧油信息平臺”相融合的質量追溯系統。通過做強做大油脂精深加工龍頭企業,遂寧市直可達到年加工生產菜籽油5萬噸、分裝生產各類食用油5萬噸的生產能力。
(三)創品牌,實施引領化營銷
黃菜籽油是遂寧的一大特色,要充分利用好正在統籌建設的“天府菜油”公共品牌,把遂寧黃菜籽油培育成四川油菜籽產業聯盟的引領龍頭。指導企業購買專利技術,建立產品研發中心,提高菜油品質,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品牌核心價值,力爭將黃菜籽油培育成為中國馳名商標。
三、加強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抱團營銷推動大米產業轉型升級
目前,遂寧市直大米品牌主要有禾宏米業的“禾宏牌”觀音香米,國豐公司的“涪江牌”香米,晨陽米業的“綠遂寶”牌大米、“玉泉”香米,國正米業的“國正”牌系列大米,源香米業的“香泉”牌系列大米;另外還有一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大米品牌,如奉光榮家庭農場的亭子壩大米、紹兵家庭農場的“三家”大米、興耘合作社的“禾草香”系列大米、茂豐種植合作社的 “仁靈鴨田香米”。品牌多,但知名品牌少、品牌影響力弱、話語權小、價值低。面對大米品牌“多、雜、亂、弱、散、小”的現狀,迫切需要一個叫得響、記得住、質量過硬的大米區域公用品牌,以此推動企業抱團取暖、合作共贏。
(一)打造大米品牌航空母艦
整合大米加工、銷售以及品牌策劃等企業為主體的大米產業聯盟,以區域聯盟帶動企業經營。聯盟企業可統一使用“遂寧鮮大米”LOGO,用“遂寧鮮大米”的大品牌統領區域品牌,以區域品牌聚合企業品牌。
(二)打造大米品牌金字招牌
為了建立遂寧鮮大米優質優價形成機制,要制定遂寧鮮大米質量標準,用“標準”統一質量,整合品牌,提高檔次。嚴格質量管控和實行質量追溯制度,逐步建立統一監管、統一認證、統一規范的監控體系,確保“遂寧鮮大米”質量。
(三)打造大米品牌遂寧名號
挖掘遂寧特色元素,尤其是生態環境特色。遂寧以紫紅色沙土、泥巖為主,被稱為“紅土地”,特別是土壤 PH 值 8.0-8.5,呈弱堿性,鈣、鐵等礦物養分含量豐富,具有優質大米的生態環境基礎;同時深入發掘依附在傳統產品上的歷史文化元素,如觀音文化,打好文化牌,提升遂寧鮮大米的內涵。
四、尋找新的糧食經濟增長點,推進其他糧油品牌建設
(一)發展以小磨芝麻油為代表的小種油
遂寧的小磨芝麻油很有名氣,特別是原“涪江牌”芝麻油曾作為特供產品,一直是糧食部門引以為豪的事情。據營養學家科學分析,芝麻中富含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對保護血管、潤腸通便、保護嗓子等都功效不凡。遂寧小磨芝麻油采用的是“水代法”生產,“開瓶千家嗅,繞梁百日香”正是這一工藝的生動寫照。石磨磨制過程低溫、低壓,不會破壞油中的芳香味物質及功能性營養成份,而機制油在生產過程中產生260℃的高溫,營養成分會遭到破壞。近年來,以萬福食品、祉香食品為代表的小磨芝麻油企業發展勢頭較好,同時也在發展藤椒油、花椒油等其他品種的小種油。我們應制定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從產油大縣資金或“中國好糧油”專項資金中拿出一部分作為小種油發展專項資金,撬動民間資本,加快小種油品牌建設,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促進小種油產業快速健康持續發展。
(二)發展豆制品產業
在四川豆制品中,遂寧“船山豆腐皮”久負盛名,歷史悠久,因口味獨特被消費者列為饋贈首選。肖老三、胡老七、香斯哩、歐潤、徐老三等豆制品企業具有較強的發展潛力。但由于行業指導不夠和政策支持力度不大,“船山豆腐皮”地理標志申報成功后,并沒有企業申請使用,行業未形成發展合力。應盡快成立豆制品行業協會,制定豆制品產業發展規劃,推進技術創新,加大宣傳營銷,把船山豆腐皮打造成為著名的休閑食品、觀音民俗產品、旅游特色產品。
(三)發展特色面粉業
我國面粉產業整體面臨著產能過剩、行業利潤率低等問題,遂寧仁吉制粉停產后,面粉業就成了市直糧食產業的短板。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正式注冊的日加工小麥能力達50噸以上的面粉加工企業近萬家,全國小麥年加工能力已達3.5億噸,而目前全國年平均小麥消費量在1.15億噸左右,由此推算,面粉行業設備平均開工率僅為33%,可見面粉行業加工能力嚴重過剩。因此,遂寧市直再建新的面粉龍頭企業不符合實際,只有在特色面業上作文章、下功夫。四川盛海食品公司通過發展觀音素麻花,圓弘商貿通過發展紅薯掛面、蔬菜掛面、雜糧掛面、兒童掛面,還有遂寧馮水餃,走出了發展特色面業的新路子。觀音素麻花發展勢頭特別好,去龍鳳古鎮休閑度假的游客,大都會品嘗一下觀音素麻花,并作為走親訪友的饋贈佳品。糧食部門理應對企業給予引導和扶持,幫助組建科技研發和專家咨詢團隊,在多元化、定制化、個性化產品供給上下功夫,提升特色面粉業核心競爭力,推動遂寧市直特色面粉產業創新發展。
(作者單位:遂寧市糧食局直屬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