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志剛
隨著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與人們體質的不斷改變,骨折成為臨床中常見的癥狀,特別是對于老年群體而言,隨著骨骼鈣量的不斷流失,較易發生骨質疏松癥狀,當其發生跌倒或受到外力影響時,較易發生骨折現象,從而嚴重影響其正常的活動能力,并且將會使其承受嚴重的病痛,臨床中常見的老年群體的骨折癥狀包括髖部骨折、股骨頸骨折、股骨轉子間骨折、腰椎壓縮性骨折與橈骨下端骨折等。通過臨床報道可知,老年患者多易在冬天發生骨折現象,原因在于為有效的保暖,老年群體需要穿戴更多的衣物,從而導致行動不便,加之冬天路滑,因而極易發生骨折現象;除此之外,隨著行動力不便的程度加重,老年人也較易在室內發生跌到現象,同樣也將發生骨折現象。
在進行有效的急救前,臨床醫護人員需要判斷老年人是否發生骨折現象,為此可按照如下內容進行判斷:
①對于意識清醒的老年人,醫護人員可直接詢問患者是否具有外傷史,若確實存在,則醫護人員需要加倍小心,原因在于雖然老年人所受的外傷可能非常輕微,但依然能夠導致其產生嚴重的骨折現象,因此只有明確其外傷史,才能夠有效的提升判斷的準確率;而對于意識模糊的患者,則醫護人員需要及時向患者家屬了解情況,從而進行良好的判斷。
②觀察老年人的局部癥狀。臨床中骨折的常見癥狀表現為局部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在骨折癥狀發生的初期,患者的疼痛、腫脹等癥狀可能較輕,對于部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忍受疼痛而不產生任何的影響;然而在骨折發生2-3天后,其疼痛、腫脹等癥狀將會加重,并且骨折部位的皮膚將會變得青紫、腫脹明顯、觸痛,使得局部的活動受到較大限制。
③受傷后檢查身體有無畸形變化。在老年人摔傷或撞傷后身體若發生畸形變化,則可斷定為發生骨折現象;但若受傷程度較輕,則畸形現象將不會明顯,因而容易出現漏診現象,為此需要對受傷后的畸形變化情況進行判斷。
為有效的緩解骨折患者的病痛,需要在骨折發生后的第一時間對患者進行急救,由于老年群體具有較大的特殊性,因此可按照如下內容進行急救:
①對傷口進行處理。若患者出現開放性的傷口,則需要立即使用無菌紗布進行包扎,避免傷口發生感染現象。若骨折端發生外漏現象,且無將其推回體內,避免導致患者發生更加嚴重的不良情況。
②對骨折部位進行簡單的固定。進行簡單的固定能夠緩解患者的疼痛,并且避免發生進一步的傷害。在患者未被送至醫院前,家屬可在家中進行就地取材,以及時對骨折部位進行固定,之后可等待醫護人員的到來予以專業性的固定治療。
③采取必要的止痛措施,由于老年群體的疼痛閾值較低,加之其機體特殊性,無法承受強烈的疼痛,但發生骨折后諸多患者可能因疼痛劇烈而發生休克現象,因此需要及時對患者進行止痛,例如可使患者服用適量的止痛藥物等,從而為后續的急救提供保障。
④若患者的呼吸、心跳發生停止,則家屬或專業的醫護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及時的人工呼吸或心外按壓,從而能夠使患者心肺復蘇。
④及時進行就診。在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簡單的現場處理后,需要及時將其送至醫院,由專業的醫生對其進行后續的治療。同時在進行轉送的過程中,為避免患者發生不良情況,醫護人員需要采取輕柔的動作,若患者的骨折癥狀較重,從車內搬動、移出前首先應在地上放置頸托,或行頸部固定,以防頸椎錯位,損傷脊髓,發生高位截癱。一時無頸托,可用硬紙板、硬橡皮、厚的帆布,仿照頸托,剪成前后兩片,用布條包扎固定;若患者在座椅上昏迷,安放頸托后,可以將其頸及軀干一并固定在靠背上,然后拆卸座椅,與傷員一起搬出;除此之外,還需要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避免發生著涼工作。
然而為避免患者承受疼痛困擾,提升其生活質量,則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患者發生骨折現象;并且隨著老年群體的機體機能不斷減弱,若發生骨折則無法在較短時間內恢復,使其承受額外病痛。為此可按照如下方式對骨折癥狀進行預防:
(1)通過相關的臨床研究顯示,骨質疏松時導致老年群體發生骨折的重要因素與根本原因,因此為有效的減少老年群體發生骨折的概率,則需要加強對老年群體骨質疏松癥的治療,提升其骨骼能力。發生骨質疏松的主要原因在于缺少鈣質,因此老年群體的日常的飲食中可多食用富含鈣質的食物,例如豆制品、牛奶等;同時在天氣允許的情況下,可到戶外進行適當的運動,以便能夠增強體質;并且無論是夏季還是冬季還可多曬太陽,以便能夠促進鈣的吸收。
(2)由于摔倒是導致骨折發生的直接原因,因此需要按照如下措施預防老年群體發生摔倒現象:①需要控制好室內的溫度,從而能夠避免老年人穿過厚的衣服,從而能夠確保老年人擁有輕便的活動。②確保室內的物品擺放整齊,避免對老年人的正?;顒釉斐刹涣甲璧K,從而能夠降低甚至避免發生摔倒現象。③家屬需要及時對光滑的地面進行防滑處理,并且及時對底部較滑的妥協進行更換,從而避免發生滑到現象。④老年群體在夜間上下樓時需要佩戴手電,以確保照明充足;同時地面需要確保干凈,避免存有積水而影響正常的行走。⑤在浴室與坐便器旁邊需要安裝好把手,從而為老年群體的日常生活提供良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