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玉華

【摘 ???要】 ???目的:研究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遵醫行為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擇取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研究組(綜合護理干預)與對照組(常規護理)各46例,比較遵醫行為、生活質量、左心室射血分數與服藥依從性。結果:干預前兩組生活質量與左心室射血分數無差異,P>0.05;干預后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生活質量高,左心室射血分數也高,掌握疾病知識、合理飲食、定期鍛煉與按時服藥的遵醫行為評分高,研究組服藥依從率(95.65%)較對照組(82.60%)高,P<0.05(具統計學差異)。結論: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能提高遵醫行為與生活質量,按時服藥改善預后,值得借鑒。
【關鍵詞】 ???綜合護理干預;慢性心力衰竭;遵醫行為;生活質量;影響
【中圖分類號】R3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4-0175-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compliance behavior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Methods: 92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nd 46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P > 0.05). After the intervent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study group had a high quality of life, a high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a high score of compliance with medical behaviors such as mastering disease knowledge, reasonable diet, regular exercise and taking medicine on time. The complianc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95.65%)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2.60%), P < 0.05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an improve compliance behavior and quality of life, take medicine on time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which is worthy of reference.
【Key words】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hronic heart failure; Medical compliance; Quality of life; impact
臨床常見病癥是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臟功能性疾病對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造成直接損害,主要發生在右心衰、左心衰與全心衰部位,患者表現為乏力、喘息或呼吸困難等癥狀,發病機制是右心衰導致體循環淤血造成機體表現出頸靜脈怒張或浮腫等情況,具有較高死亡率,常見病因是冠心病、高血壓或心瓣膜病等,若治療不及時則直接影響生活質量,因此根據病情嚴重程度早期配合對癥護理是重要的,優化工作積極性與責任感,給予患者整體護理服務,療效顯著。為分析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遵醫行為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研究組(n=46):男25例,女21例,年齡42-78歲,平均年齡(59.43±4.21)歲;病程1-12年,平均(6.58±2.46)年;對照組(n=46):男24例,女22例,年齡41-75歲,平均年齡(59.36±4.17)歲;病程1-11年,平均(6.49±2.28)年。各基線資料無差異(P>0.05),可比。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經檢查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1]中相關診斷標準;自愿參與;符合倫理委員會審核。
排除標準:先天性心臟病;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重要臟器障礙;內分泌系統疾病;凝血功能障礙;精神異常;病歷資料不全。
1.3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根據患者需求保持病房整潔,保持空氣流通并調節適宜溫濕度,將消毒措施落實到實處,給予常規生活指導與健康教育。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聯合綜合護理干預,①心理指導與教育:實時監測患者情緒變化,耐心傾聽患者不適主訴及提出問題的答復,鼓勵其采取合理性方式宣泄內心情緒,采用支持療法、放松療法與認知療法等方式給予心理指導措施,向患者與家屬講解疾病知識、病理機制與并發癥等知識,闡明糾正患者不良生活習慣與合理飲食的重要性,確保后續護理流程能順利進行。②運動指導:待病情穩定后給予患者康復訓練指導,根據心功能分級給予不同類型運動措施,如2級與3級者采取步行方式,維持時間20min,步行距離則50-100m,以自身耐受點為基點嚴格控制運動強度與振幅,運動期間若發生不適則停止鍛煉,反之則根據循序漸進原則適度增加步行距離;心功能4級者需指導其開展床上活動,給予肢體鍛煉,按摩受壓部位避免發生壓瘡或深靜脈血栓,若發生心慌或氣促等癥狀需停止鍛煉,待病情穩定再開展。③體位與飲食指導:盡量指導患者取臥位或半坐臥位,保持雙腳自然下垂減少靜脈回流,達到緩解心臟負擔的目的,定時協助翻身選擇舒適的體位,同時給予針對性膳食均衡營養支持,以低鹽、易消化與清淡飲食為主,嚴格控制鹽分攝入量,增加高蛋白與維生素含量攝入,多食用新鮮蔬菜瓜果,保持大便通暢。④家庭支持:對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加強對患者的關心、理解和支持,使患者得到最大照顧。⑤用藥與出院指導:詳細告知患者藥物劑量、注意事項與服藥后不良反應等情況,禁忌隨意更改劑量并按時服用,定期監測血壓水平,避免血壓波動幅度造成影響,出院后詳細記錄各基礎資料,利用電話隨訪告知患者養成規律性飲食與生活習慣,定期復診掌握病情康復程度。
1.4 觀察指標
根據科室自制評分量表測定遵醫行為,包含掌握疾病知識、合理飲食、定期鍛煉與按時服藥的分值。
根據SF-36健康問卷調查量表[2]評估生活質量,并測定左心室射血分數。
評估研究對象服藥依從性情況,利用百分制評估,完全依從:按時按量服藥;基本依從:基本按時服用但偶爾發生漏藥;不依從:與上述條件不符。
1.5 統計學方法
取SPSS22.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遵醫行為、生活質量與左心室射血分數)(x-±s),t檢驗。計數資料(服藥依從性)[n/(%)],X2檢驗。P<0.05,具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遵醫行為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掌握疾病知識、合理飲食、定期鍛煉與按時服藥高,P<0.05(具統計學差異),見表1。
2.2 ???生活質量與左心室射血分干預前兩組生活質量與左心室射血分數無差異,P>0.05;干預后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生活質量高,左心室射血分數也高,P<0.05,見表2。
2.3 服藥依從性研究組(n=46)完全依從40例,基本依從4例,不依從2例,依從率95.65%;對照組(n=46)完全依從32例,基本依從6例,不依從8例,依從率82.60%,X2=4.0390,p=0.0444,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服藥依從率高,P<0.05。
3 ???討論
慢性心力衰竭是臨床常見病癥,心血管疾病導致心臟結構或功能發生異常,心臟原發性損害導致機體心臟負荷加重,鈉鹽攝入量增加或輸血過快等因素也會導致該病癥發生,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或喘息等癥狀,若治療不及時則影響預后,治療期間配合對癥護理能為治療效果提供可靠性保障,達到控制病情目的。
有研究報道[3],綜合護理干預能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療效,其是以滿足護理對象身心需求為基點開展護理流程,采取計劃性、連續性與整體性護理措施給予患者對癥護理手段,給予心理指導與健康宣教等措施能糾正其對疾病知識錯誤理解,充分意識到養成規律性生活習慣與合理飲食的重要性,給予同伴教育確保患者能掌握疾病配合要點,主動交流溝通改善心理應激反應,消除負面情緒并重建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指導其開展康復鍛煉措施能提高抵抗力,根據心功能嚴重程度給予針對性指導措施,將運動強度與振幅控制在合理范圍,若發生異常癥狀需停止,采取體位護理能確保患者具有舒適的體位,緩解靜脈回流與心臟負擔,定時協助翻身并按摩受壓部位,避免發生壓瘡等并發癥,并且給予飲食指導與藥物指導,養成規律性膳食均衡并按時服藥,減少鹽分攝入量避免影響病情康復,詳細闡述藥物劑量、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與注意事項等內容,禁忌食用辛辣與刺激性較強食物,發生異常及時處理,禁忌隨意更改劑量并監測血壓值,具時效性。
在本次研究中,干預前兩組生活質量與左心室射血分數無差異,P>0.05;干預后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生活質量高,左心室射血分數也高,掌握疾病知識、合理飲食、定期鍛煉與按時服藥的遵醫行為評分高,研究組服藥依從率(95.65%)較對照組(82.60%)高,P<0.05(具統計學差異)。由此說明本研究與婁愉等[4]文獻報道具相似性,療效確切。
綜上所述,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能提高遵醫行為與生活質量,按時服藥改善預后,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姚光琳.雙心醫學模式對慢性心力衰竭伴焦慮抑郁狀態患者心率變異性及心功能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9,27(05):723-727.
[2]王靜梅,周斌斌.綜合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護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06):173.
[3]聶玉蘭.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遵醫行為、心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31):122-123.
[4]婁愉.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遵醫行為心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26):3614-3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