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英
2014年11月26日,國務院召開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校園足球被提到一個更高的層次。教育部把發展校園足球作為提高足球普及程度和競技水平、實現足球強國夢的重要支撐,作為足球改革發展的奠基工程、教育立德樹人的育人工程和全面推進學校體育綜合改革的探路工程,提出并全面貫徹“教學是基礎、競賽是關鍵、體制機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的發展思路。廣州市天河區冼村小學(以下簡稱冼村小學)自2015年以來,始終積極探索如何結合學校實際更好地實現校園足球的“育人”目標。
一、始于足球,明確“以球育人”目標
冼村小學于2015年把校園足球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特色項目突破口,提出了“美好生活,從校園足球開始”的口號,圍繞“以球育人”的發展目標制訂了冼村小學足球發展規劃,并積極實踐,一年一個臺階:2015年,被評為廣州市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2016年,被評為廣東省校園足球推廣學校;2017年,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2018年,學校提出“美好生活,始于足球”,明確從“以球健體,以球啟思,以球礪志,以球育群”4個方面入手,通過全員普及和足球社團建設2個途徑,深入探索校園足球的育人功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新的成績。
1.健體是基礎,啟思是新認識
當前,中小學生的體質體能問題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足球是世界第一大運動,既需要良好的技術,又需要良好的體能,充滿激烈對抗的訓練和比賽能較好地鍛煉人的體力和耐力。多年開展校園足球的實踐也證明,那些經常踢球的學生,其體質較普通學生相比要好。因此,學校把“以球健體”作為足球育人最基本的目標和任務,引導學生通過參加校園足球活動來鍛煉身體,引導學生以校園足球為起點參加更多的戶外活動,達到提升其體質,培養其運動興趣,從而學會一項運動技能的目標。
冼村小學在實踐中越來越意識到,校園足球還有“啟思育智”的功能。足球比賽對抗激烈,攻守轉換頻繁,局面復雜多變,對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時空間感知覺等與思維和學習密切相關的心理素質都有重要影響。如,在比賽過程中,學生要時刻集中注意力,善于觀察和思考。在訓練過程中,學生要善于觀察模仿、分解練習和綜合應用足球技術。比賽前,學生要認真準備,考慮各種細節。比賽后,學生要及時總結反思。這些在足球運動中獲得的能力與品質,都可以遷移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中。
2.礪志關注個體,育群重視團隊精神,校園足球激發個人與集體兩方面的動力
足球比賽對體質體能和意志品質都有較高要求,激烈的對抗和令人熱血沸騰的比賽場面能夠激發隊員的拼勁和韌性,長期參加足球運動可以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堅韌不拔、拼搏進取的意志品質。開展校園足球活動幾年以來,無論是驕陽高照,還是蒙蒙細雨,只要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球隊訓練、班際聯賽都嚴格按計劃實施,學生們雖然辛苦,但從沒有人放棄,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提高與鍛煉。足球作為一項規范的運動項目,在訓練和比賽過程中都有明確的規則和禮儀,足球教師會借此機會教導學生尊重他人、遵守規則、懂得禮貌。
足球是團體運動項目,也是一項擁有激烈對抗,既拼技術又拼戰術,既拼能力又拼精神的集體活動,個人技術與拼勁固然重要,但整體的戰術素養與支持配合更為重要。因此,校園足球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遵守紀律、公平競爭、積極向上的道德品質,還有利于培養其團結協作、彼此信任、互相支持、同伴激勵的團隊精神。學校始終堅持開展班際聯賽,并設置不同的崗位讓學生參加,有的學生上場比賽,有的學生是啦啦操隊員,有的學生負責在場外維護秩序、撿球、記錄等,每名學生都有自己的工作。
3.以普及活動為基礎,以足球社團和訓練競賽體系建設為引領,形成積極上進的育人氛圍
普及是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的基礎。冼村小學通過開展每周1節足球課,所有班級都參加的校園足球聯賽,全體學生參加的足球嘉年華活動,實現了100%的學生參與率。同時,學校還積極幫助體育教師進行培訓,保證學校2名專職體育教師及5名聘請的體育教師雙證(教師資格證、足球教練員證)上崗,并定期組織開展公開研討課,大力提高學校體育教師的專業水平以及足球課的質量。學校創造性地開展跨年度雙循環主客場4節次的校園足球聯賽,主動承辦區級校際足球聯賽,不斷提升學生的競賽水平。
大力開展普及活動讓越來越多的學生了解足球、熱愛足球,也使越來越多的學生主動報名參加足球社團,使學校梯隊建設有了良好的基礎。目前,足球社團共有7支訓練隊,長期參加課后業余訓練。這些學生在代表班級參加班際足球聯賽時作為主力隊員,起到了較好的領導、示范作用,有效提升了班際足球聯賽的水平。梯隊中的適齡學生則組成校隊參加區內外相關年齡組的比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2018年,冼村小學代表隊獲得了天河區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小學生乙組冠軍、“富力杯”天河區小學生足球比賽第三名、廣州市第19屆“市長杯”3v3足球擂臺賽天河區3個組別的冠軍以及廣州市U12組季軍。學生足球隊的出色表現,也吸引了更多學生報名參加足球社團的訓練,初步呈現出良性循環、積極上進的良好氛圍,為“以球育人”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二、依托足球,現場教育及時有實效
現代教育理論重視學生的真實感受,強調要在學生的真實生活中進行教育,注重現場感和即時性。德育尤其強調“知情意行”相統一,“知行不一”的原因是缺乏當事人真實情感的體驗。校園足球活動重在全員參與,并時常開展與訓練、比賽等相關的活動,足球教師依托校園足球活動現場開展教育,既能豐富活動內容,還能使活動更有意義。
1.班際足球聯賽,每周上演的教育現場
學校每周安排兩輪(周三、周五下午)班際五人制足球聯賽,共有12個班級參加。根據競賽規則(主力2節,替補1節,女生1節),上場的隊員占到每班人數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余的學生也各有任務(啦啦操隊員、球童、記錄員、文明提醒等),在中場休息的時候,還有啦啦操表演,班主任和感興趣的家長可以來到現場加油助威。在1個小時的比賽中,加油助威是教育,賽前、賽后分析賽況是教育,比賽場上遵守規則、尊重裁判員和對手、文明比賽、積極拼搶、靈活應變更是教育。
2.足球嘉年華,自我管理的演習場
足球課、班際聯賽都是學校和足球教師主導,每學期1次的足球嘉年華活動則是學校組織、家長配合、學生自主參與的足球活動。學校設計了3v3足球對抗賽、射門比賽、頭頂球、傳接球、帶球跑、帶球繞桿、夾球跳繩梯、顛球等活動項目,所有學生自由組隊,靠學生的自我組織和管理,有序排隊,聽音樂轉換自主輪流參加活動。尤其是3v3足球對抗賽,在5min的不停球高強度比賽中,家長義工只負責球出線后馬上拋出新球以保障比賽不中斷,學生完全靠自己對規則的理解來踢球,對抗中人仰馬翻的場面經常出現,但學生們會立刻站起來繼續比賽,這就是自我管理最好的演練場。當然,在偶爾發生小沖突時,教師和家長義工會及時處理并進行教育。
3.足球社團及系列競賽,養成良好習慣的契機
學校足球社團每周都會在下午放學后或周末進行3~4次訓練,每次60~90min,以及1次比賽。參加課后訓練和比賽的學生和其他學生一樣都要完成作業,因此,學校要求學生要在教師和家長的指導下養成良好的管理時間的習慣,即,首先,制訂詳細的計劃表和作息時間安排表,合理安排學習、訓練、比賽、寫作業、休息與業余活動的時間。其次,學會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來安排完成的時間。再次,要在做事時保持專注力,聚精會神、全力以赴,提高做事的效率。
三、不止于足球,學科融合豐富校園文化,鍛煉學生綜合能力
1.德育滲透,從文明禮儀教育到班級文化建設
學校在開展校園足球活動中尤其注意文明禮儀的教育。在訓練和比賽過程中,隊員尊重觀眾,尊重教練員和裁判員的嚴格訓練和執法,關心愛護隊友,這些都是教育。比賽前互相握手致意,賽中發生碰撞互相拉一拉手,賽后向觀眾敬禮,這些都能培養學生的文明素養。在激烈比賽過程中,為自己支持的隊伍加油,同時也充分尊重對手,賽后打掃賽場和觀眾席并有序撤離,這也能培養學生的文明素養。
校園聯賽依托班級開展,比拼的不僅是各班之間的技術與戰術水平,更是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對待輸贏的態度,因此,這也是開展班級文化建設的平臺。開展每屆聯賽時,學校都同步開展班級文化建設活動,包括文明觀眾、最佳主場、最佳啦啦隊、最優秀新聞稿評比等,同時,鼓勵各班在承接主場時,通過宣傳欄展示、現場表演、現場解說等方式展示本班的特色。同時,開放校門,歡迎家長們來到現場觀摩,跟教師、學生們一起參與比賽。在這樣的過程中,班級凝聚力得到了增強,班級特色得到了彰顯,同時也實現了家校聯動。
2.學科融合,校園足球讓學習更有趣味
跨學科跨領域的融合性實踐活動,或者說綜合性學習因為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打破學科界限、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開展校園足球活動以來,學校教師都發現,校園足球能夠帶來豐富的實踐性學習內容,并與各學科快速融合。從讓學生圍繞校園足球寫文章,包括觀賽(參賽)感受與心得體會、賽事通訊與點評、場景作文等,到美術教師引導學生設計球隊LOGO,用繪畫或多格漫畫來描繪比賽和訓練場景,到音樂、舞蹈教師也受到啟發,將足球元素滲透到舞蹈、啦啦操甚至是街舞節目中,到數學、科學和信息技術教師借助足球聯賽來設計有趣的挑戰問題,如,計算勝率并預測、分析射門角度與進球率、足球小游戲編程等,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索,再到語文教師帶領學生設計足球聯賽的口號、比賽方案,并進行現場解說、足球相聲小品表演等,創意越豐富,融合越有趣,校園足球活動也越來越精彩。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登峰曾提出:“我們現在做校園足球,就是學校體育的延伸,就是要立德樹人,培養孩子的全面素質。”關于校園足球發展質量,他特別提出了3個標準:“是否有利于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是否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是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冼村小學開展校園足球活動,始終緊扣“育人”這個根本任務,從體質體能提升、運動興趣培養起步,關注學生健全人格、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培養,進而延伸到綜合能力和素養的提升,真正使“美好生活,始于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