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整體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型為高質量發展階段,為了適應國內新變化,黑龍江省政府打造“六個強省”及“百千萬”工程的重點產業領域,建設國有資本投資試點等一系列舉措,發揮國有資本的投資引導和結構性調整作用,提升國有資本的控制力和影響力。為了實現國有資本的合理流動和保值增值,就需要完善健全的監督體系及內部審計的配合。因此,將監督體系與內部審計一同聯動、協同,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切實發揮國有企業在供給側結構性中的作用,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就顯得格外重要。
關鍵詞:國有資本投資企業;內部審計;監督體系
一、相關文獻綜述
從時間上來看,2014年我國召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一次提出了審計“全覆蓋”的概念,成為審計、會計學術界的焦點,并且在2015年國務院將相關意見有針對性的提出來之后,各界學者對其研究達到了高潮。
而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也明確提出監督體系中內部審計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習總書記也同樣在2018年5月23日第一次召開了中央審計委員會會議,會議強調了改革審計管理體制,加強黨對審計工作領導,優化審計資源配置等目標,將內部審計又推向一個新的高潮。
內部審計也在整個企業的監督體系中有著連接的作用,成為這幾年來學術界的重點。從搜集整理的資料來說,學者的重點集中于以下方面:
(1)社會治理與審計職能的聯系系統研究,研究的方向主要是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審計監督的責任,在法律框架下對如何更好地發揮監督治理措施提出了一個構建的框架。
(2)在十八大之后,反腐斗爭的號角吹響,審計監督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初步提出了審計與監督手段結合的問題。
(3)審計監督在大數據的環境下,全覆蓋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進行全面的理論研究與思考。
二、國有資本投資企業監督體系下內部審計的提出
首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議和國務院《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審計與監督舉足輕重的地位。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的實施意見》中也進一步明確指出堅持強化監督。因此正確結合內部審計與監督體系的關系,是值得探究的。
(一)國家角度
我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經濟活動和權力的運行監督“全覆蓋”和審計相結合是區別于其他國家管理制度的區別,社會主義審計制度理論來源于十月革命勝利后,無產階級政權建設后,面對一系列緊張局勢下的現實問題,列寧同志開創性地提出“監督才是共產主義正常運轉所必需的主要條件”重要理論依據。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都需要國家實施監督體系下的審計,才可以有效地維護社會主義政權穩定、良好的社會秩序。
國有資本投資企業是以服務國家戰略、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提升產業競爭力為目標,在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如果出現監督體系崩塌、監管不到位,審計人員的疏忽,那么損失的不僅僅是國家資產,而且會影響到國家的安全、每一個人的經濟來源。
(二)企業角度
監督體系下的內部審計在企業保護經濟秩序特別是審查企業內部行政機關及企事業單位財經紀律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免疫系統”重要作用。
內部審計可以在監督體系下進行價值管理,內部審計從企業的價值管理的角度、經濟管理的角度、效率管理的角度、交過的管理角度對公司監督體系進行全方位的梳理。內部審計在企業擁有大數據OA、用友的幫助下對于公司整體的信息系統是否可以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是可以做出行之有效的判斷,并對其改良,防止在監控視線內的內控缺失、內部數據的失控。
同樣的,內部審計作為企業內部的一個職能部門,可以預防保護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改善企業管理、挖掘內部生產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等方面有著非常積極的促進增強作用。
所以,提出國有資本投資企業監督體系下的內部審計是必要的、可行的,以此保護企業正常運營發展的方向。
三、國有資本投資企業監督體系下內部審計的建設
(一)監督管理模式
企業監督管理,審計把好“方向盤”。管理是一個讓大家一起去努力實現一個確定的目標的過程。企業監督式管理模式以企業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三權相互獨立為基礎,將監督融于其中,審計做好輔助功能。企業監督式管理模式是一種滲透式監督管理,審計作為其中的“粘合劑”,監督管理貫穿于整個企業權利行使的全過程,審計作為監督管理的“粘合劑”,是讓監督管理貫穿整個企業時不會有任何阻礙和阻攔,增強了審計與監督之間的“耦合性”。爭取做到“人人監督、時時監督”,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到這個“企業監督的大體系”。
(二)監督審計模式
從原來的內部審計的管理模式來看,審計的方式包含查閱會計憑證、手續是否合規、形式上是否可以形成一個閉環,然后將每一個環節與實際相結合,從財務的角度比較多。但是把原有的審計管理模式中加入監督手段,那么審計監督主要是監督會計資料和其他相關資料,就很有可能存在的潛在苗頭性違紀違法問題。
四、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我們企業隨著國家的體制改革的深化,監督體系下的審計手段不斷完善,內部審計監督的地位將在企業中深化和加強。這是因為在新興的企業監察體制改革的制度設定中,監察審計人員會通過法律所賦予的連續調查活動,規范企業的規章制度,用制度和手段約束企業員工的意識,也是對國有資產的一種保護。
參考文獻:
[1]韓峰,吳雨桐.國家審計治理與公共服務供給:基于系統耦合互動視角[J].會計之友,2018(14):90-95.
[2]戚振東,尹平.國家治理視角下的審計全覆蓋:一個理論框架[J].學海,2015(11):107-112.
[3]李長江.做好新時期企業黨建工作之我見[J].冶金企業文化,2018(6):37-38.
[4]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河北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J].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報,2019(3):27-37.
[5]胡徐騰.堅持黨的領導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J].現代國企研究,2019(11):28-31.
[6]崔聯會.黨的領導與法人治理深度融合的山西農信實踐[J].前進,2019(1):44-45.
[7]陳國亮.三大著力點加強國企黨建[J].企業文明,2019(3):53-55.
[8]區曉文.新媒體環境下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創新與思考[J].中國鹽業,2018(18):14-18.
[9]國有企業落實黨的全面領導理論與實踐研究[J].企業文明,2019(3):44-47.
[10]奚鳳群.新時代國有企業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路徑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9(4):105.
[11]唐凱桃.國家審計與經濟增長質量:理論基礎和實現路徑[J].會計之友,2018(2).
[12]周成,馮學鋼,唐春區域經濟一生態環境一旅游產業耦合協調發展分析與預測——以長江經濟帶沿線各省市為例[J].經濟地理,2016(3).
[13]晏維龍,韓峰,湯二子.新常態下的國家審計變革與發展[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6(2).
作者簡介:
高海林,黑龍江省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黑龍江哈爾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