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高校教育教學的模式和內容有了新的發展要求,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作為大學生追求的熱門專業,會計學專業應該順利時代發展潮流,與時俱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從理論到實踐、從形式到內容都要與大數據時代的特點相契合。本文針對大數據時代下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性展開分析。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性
隨著國家經濟結構的創新驅動發展及優化調整,高等教育越來越注重“校企+產教”合作,強調培養具備管理能力、法律意識、專業知識的應用型人才。會計學專業是高等教育中的專業課程之一,其在大數據時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培養的會計人才不能很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這就需要高校積極創新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具備較強綜合應用能力的會計人才。
一、優化課程設置內容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數據的類型繁多且體量龐大,基本是以碎片化的方式加以呈現,并且數據的處理和消化速度快,價值含量不高。面對大數據的這些特征,高校會計學專業的教師應該對學生的數據整理及收集能力加以培養,以傳統會計學課程設置為依據,適當增設相關課程,如數據庫信息處理和檢索、搜索引擎系統應用、數據分析等,促使數據的處理與學生所學內容密切相連,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在會計學專業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新的教學方式加入其中,如任務教學法、情景模擬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引導學生根據相關數據來有效分析或提取數據,解決會計學問題。另外,高校應該積極建設與會計學內容相關的數據庫,加強校園網絡建設,讓學生在會計學知識的學習中體驗大數據下學習內容的變化,切實提高應對大數據背景的應用能力。
二、打造校企合作平臺
校企合作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平臺,使學生善于將理論與實踐相聯系,促進學生應用技能的提升,契合企業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實際需求。針對會計學專業的校企合作,必須要對企業人才需求加以綜合考慮,在此基礎上分層次、有計劃地開展,即企業可為高校提供相關數據或設備,如幫助高校構建開放的產學研實驗基地等,讓高校在實際教學中設置相關實訓課程;鼓勵學生到企業參觀或實習,對企業的工作特點及內容有切身體會;在學生實訓期間,安排學生開展數據應用和管理、數據整理和收集的實際任務,并對學生任務的完成過程進行指導及評價。
三、注重個性化學習
高校會計學專業的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主動獲取更多數據,將其作為課堂討論或教學的重要依據,盡量做到用數據說話,如:利用假期開設會計崗位沙盤模擬實驗、會計核算模擬實驗等專業模擬實習,讓學生親自接觸數據,在實踐中思考和反饋,獲得創新思維的發展。當前由于新媒體模式和新教育方式等在線資源的沖擊,加上大數據高速的特征,學生接觸數據的方式愈加豐富多樣,所以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數據接觸的方式進行自主選擇,在此基礎上相互交流,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在大數據多樣化的特征下,高校應該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軟硬件條件,如計算機操作系統、計算機機房、實驗室等,開放式引導學生參與培養項目、產學研實驗基地等,為人才培養目標提供發展空間。當然高校也可以為學生提供專業學習輔修課程,組織實踐大賽數據分析大賽等活動,鼓勵學生積極與其他學科專業教師進行互動或溝通。
四、加強師資建設
高校教育水平的重要衡量標準就是師資力量,而會計學專業要想在大數據時代下獲得長遠發展,必須要加強師資建設,注重專業教師素質的提升,具體包括:①安排年輕骨干教師出國深造,對國外先進的經驗加以學習;或者是鼓勵會計學專業教師與其他學科專業教師進行交叉培訓,對其大數據應用能力和思想加以豐富。②對教師的專業在線培訓加以強化,以教學需要為依據購買教學資源,以供教師學習,讓教師具備更加過硬的教學能力、先進且豐富的教學思想。③在校企合作環節注重“雙師型”人才的培養,指派教師到合作企業進行參觀實習,有機會可參與企業的會計工作,在工作中豐富專業知識;或者是聘請優秀會計人員到校與學生面對面交流,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會計工作的特點,學習和掌握最為實用與先進的會計學內容。
五、結束語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也面臨著良好的發展契機。為此,高校應該立足時代背景,積極創新和改革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優化課程設置內容,打造校企合作平臺,注重個性化學習,加強師資建設,從而培養出時代所需的復合型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小紅,張麗麗,周明.大數據時代下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性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25):88-89.
作者簡介:
涂思思,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