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
摘要:伴隨著中美貿易戰(zhàn)愈演愈烈,國際收支問題已經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對于美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上有若干個項目,每一個項目都有其不同的經濟意義,根據交易的性質可分為自主性交易和補償性交易。面對美國的不斷挑釁和出爾反爾,面對未來的國際收支問題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本文主要討論這個問題。
關鍵詞:國際收支;貿易戰(zhàn);失衡
一國的收支是否平衡,關鍵是看自主性交易是否平衡,如果自主性交易的借貸差額是O,就無需補償性交易對其進行調節(jié),一國國際收支自然就平衡了。如果自主性交易收支不能相抵,如果借方大于貸方,就是逆差,如果貸方大于借方,就是順差,不管順差還是逆差,都代表國際收支的不平衡,此時必需用補償性交易來軋平,這樣達到的平衡是形式上的平衡,被動的平衡,其實質就是國際收支的不平衡。
(一)國際收支失衡對經濟的影響
從一國GDP的構成來看,由出口和進口決定的凈出口對于一國經濟的增長的貢獻也是不可低估的,特別是伴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到來,國際收支已經成為影響一國經濟好壞的主要因素,其影響越來越大,涉及的不僅是經濟,有時也會引起政治上的爭端。
1.如果一個國家持續(xù)的順差,會給其經濟造成以下不利影響:
(1)持續(xù)順差也就是本國商品大量出口,會造成本國商品減少,同時由于出口會帶回很多外匯,這些外匯會換成本幣在國內進行流通,會導致本國貨幣增多的現象,容易誘發(fā)通貨膨脹。會促使本幣在國內的購買力下降,給本國經濟帶來危害。(2)在國際市場上,由于本國商品受到青睞,也會是本國的貨幣非常的熱銷,大量購買本國貨幣的行為會導致本幣升值,從而降低了本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最終會導致出口下降。(3)持續(xù)的順差,會給其他進口國(逆差國)國家的經濟帶來嚴重的損害,會給兩國的政治交往帶來嚴重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逆差國會想方設法對其本國經濟進行保護,金融危機爆發(fā)后,美國就針對中國發(fā)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貿易保衛(wèi)戰(zhàn),例如爆發(fā)于2009年中美兩國的特保輪胎案就是由于美國為了改善其持續(xù)逆差的國際收支狀況,而對中國發(fā)起的一輪貿易保衛(wèi)戰(zhàn),人民幣的匯率問題一直是兩國爭論的焦點。
2.如果一個國家持續(xù)的逆差,會給其經濟造成以下不利影響
(1)不利于本國經濟的發(fā)展。國際收支逆差過大,會帶來很大的外匯需求,就會引起一國外匯的匯率上升,本幣貶值,本幣的國際地位就會受到影響,會引起本國資本的外逃,同時對進口商品的需求過大,就會削弱本國商品的競爭力,從而使本國企業(yè)利潤下降,會造成失業(yè)過多,從而給一國帶來經濟和政治的危機。(2)如果一國長期處于逆差狀態(tài),不僅會嚴重消耗一國的儲備資產,影響其金融實力,而且還會使該國的償債能力降低,如果陷入債務困境不能自拔,這又會進一步影響本國的經濟和金融實力,并失去在國際間的信譽。
(二)國際收支失衡的原因
1.周期性失衡。在經濟發(fā)展過程當中,各國經濟會不同程度地處于周期波動之中,周而復始出現繁榮、衰退、蕭條、復蘇四個階段,不同的經濟發(fā)展階段,會給國際收支帶來不同的影響。
2.貨幣性失衡。貨幣性失衡是指與一國的貨幣性因素有關的失衡,例如兩國之間由于成本,物價,利率,匯率等價格因素的不同而導致的差異。例如:當一國處于通貨膨脹的時候,就會導致本國商品價格上漲,從而降低其在國際商品市場上的影響力,最終會降低出口,擴大進口,導致貿易逆差,同時高通脹也會帶來實際利率的降低,從而導致資本外逃,從而使逆差加劇。
3.結構性失衡。結構性失衡是指當國際分工結構或者國際需求結構發(fā)生變化時,一國經濟結構的變動不能適應這種變化而產生的國際收支不平衡。
4.收入性失衡。收入性失衡是指由于經濟增長率的變化而產生的不平衡,它具有長期性。
5.偶發(fā)性失衡。是指由于不確定的因素所導致的國際收支的暫時性失衡。例如戰(zhàn)爭,自然災害等等都會對一國的商品市場或者是金融市場造成很大的影響,例如2011年3月20日利比亞戰(zhàn)爭爆發(fā),最終導致歐盟對利比亞經濟制裁,就影響了利比亞的石油出口,就會對其的國際收支帶來嚴重影響。同時伴隨著金融一體化的出現,某些投機者的興風作浪也會加劇一國國際收支的不穩(wěn)定。
(三)國際收支失衡的調節(jié)
1.市場調節(jié)機制
一國的國際收支不管是順差也好,逆差也好,都會給自己的經濟帶來不利的影響,當出現不平衡的現象時,各國政府都會積極應對以解決失衡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其實,對于國際收支來言,市場本身就存在著一種自動調節(jié)機制。
(1)金本位制下的調節(jié)機制。當一國的國際收支出現逆差的時候,外匯就會供不應求,外匯匯率上升,從而導致黃金大量流出。(2)實行固定匯率的紙幣制度調節(jié)機制。當一國國際收支逆差的時候,就會出現外匯升值的現象,此時,本國監(jiān)管當局就會在市場上買入外匯以穩(wěn)定匯率。就會造成本幣增加的現象。貨幣的增加一方面會提高物價水平,導致本國商品價格上升從而影響其出口,另一方面又會導致利率下跌,從而導致資本外流。兩方面的因素就會從經常交易帳戶和資本帳戶兩方面同時改觀國際收支狀況,以達到平衡。順差時的調節(jié)機制正好相反。(3)實行浮動匯率的紙幣制度調節(jié)機制。
2.國際收支的政策調節(jié)
國際收支的政策調節(jié)是指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國家通過改變其宏觀經濟政策和加強國際間的經濟合作,主動地對本國的國際收支進行調節(jié),以使其恢復平衡。如果只等著市場調節(jié)的話,速度比較慢,比較滯后,國家政府主動采取措施,會促進市場調節(jié)機制的進行,當然,如果措施不當,也會帶來負面影響。
(1)外匯緩沖政策。外匯緩沖政策是指一國政府為了應對國際收支不平衡,把外匯儲備(黃金和外匯)作為緩沖體,通過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來消除國際收支不平衡所造成的影響。外匯緩沖政策簡便易行,單也受到各國對于外匯儲備數量的限制。(2)財政政策。財政政策是指一國政府通過調整稅收或者政府支出,從而達到國際收支平衡的政策。(3)貨幣政策。貨幣政策主要是通過調整利率來達到平衡國際收支的目的。(4)匯率政策。匯率政策是一國通過匯率的調整來調節(jié)國際收支的不平衡。(5)直接管制。直接管制政策包括外匯管制和貿易管制兩個方面。外匯管制主要是通過對外匯的買賣直接加以管制以控制外匯市場的供求,維持本國貨幣對外匯率的穩(wěn)定。(6)國際經濟合作。是指通過各國經濟政策的協調、經濟一體化的推行、國際間金融合作的加強以及國際金融機構在平衡國際收支作用的發(fā)揮來促進各國的國際收支平衡。
參考文獻
[1]盧克群:《金融證券熱點問題探索》,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
[2]羅美娟:《證券市場與產業(yè)成長》,商務印書館出版,2001;
[3]吳曉求:《金融資金運行分析:機制、效率、信息》,中國金融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