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年 劉芮伶 唐曉


摘要:重慶市的能見度水平與國內的許多城市相比都低,尤其是在冬季,灰霾天氣時有發生。這主要是因為重慶市主城區三面環山,冬季往往濕度較大,風速很低,這些地理和氣候條件導致穩定的大氣層結的形成,導致氣態污染物不易發生擴散,加上硫酸鹽、硝酸鹽等大量水溶性離子的消光作用,從而造成了冬季大氣能見度的下降。夏季能見度的增加,主要是因為重慶地區7、8月份城市對流增強,使得各種大氣污染物得以快速稀釋和擴散。
關鍵詞:環境空氣;能見度
1觀測期間能見度月均值變化
圖1-1是觀測期間能見度月均值變化圖,整個觀測期間能見度平均值為7296m,全年只有2014年的7、8和9月份以及2015年的3、4和5月份能見度高于全年平均值,由此可以看出,觀測期間的空氣能見度春夏季較好,秋冬季較差。從圖6 2可以看出,重慶市主城區2014年冬季(12、1、2月)的能見度全年最差,分別為4634m,3712m和6356m,平均值為4900m;其次為秋季,平均值為6639m;夏季的7、8月份能見度為全年最高,分別為10 524m和8700m,夏季能見度平均值為9612m; 2015年春季能見度平均值僅次于夏季,為8803m。這些變化特征,與重慶地區特有的地形條件、氣候特點等因素有密切關系。
2觀測期間能見度日均值變化
觀測期間能見度高于lOOOOm的天數占總天數僅為19. 6%,能見度在2000~lOOOOm的天數占比為77.9%,低于2000m的能見度天數為2.5%,說明重慶主城區天氣能見度大部分較為一般,較差的天數較少,觀測期間有9天空氣能見度較差,都出現在2014年12月份和2015年1月份,且都是較為集中出現。1~6月和11、12月的能見度主要集中在2000m~8000m之間,且高于lOOOOm的天數明顯少于7月~10月,這主要是因為重慶市主城區夏季的大氣擴散條件比較好。從圖1-1的能見度月均值變化曲線,可以看出兩者的變化規律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也可以看出,月均值變化中明顯的包含了季節內振蕩。
圖1-2是觀測期間重慶市主城區大氣能見度四季日變化圖。有圖可知冬季的能見度水平最低,日變化趨勢整體較為平緩,變化范圍在4500m左右,這主要是與重慶地區特殊的地理形勢和氣候條件有關,逆溫作用和穩定的邊界層使氣態污染物不易發生擴散。03: 00~09: 00是能見度出現最低也是最穩定的時段.一直維持在4000m左右;10: 00~17: 00,能見度逐漸轉好,并且在下午17: 00的時候達到最大值,之后由于下班時間交通污染源的排放,對流強度的減小,光照強度的減弱等原因,能見度開始逐漸降低,直至午夜又出現最低值。
秋季能見度稍好于冬季,整個秋季能見度平均值為6637m,整體變化較為平緩,00: 00至08: 00能見度有緩慢下降過程,但是下降過程不明顯,之后能見度開始轉好,但是上升幅度不大,在15: 00至18: 00能見度達到最大值,并且在此時間段內穩定維持在7800m左右。
春夏季節能見度是四季中最好的兩個季節,平均值分別為7458和9635m,明顯高于秋冬兩個季節。春夏兩個季節的變化趨勢大致相同,尤其是在凌晨04: 00~08: 00時間段內一度比較接近,但是總體上夏季能見度好于春季,日變化趨勢相對春季也較為明顯,尤其在08:00過后能見度上升的速率明顯高于春季。
參考文獻
[1]吳兌,劉啟漢,梁延剛,等,粵港細粒子PM_2_5污染導致能見度下降與灰霾天氣形成的研究.環境科學學報,2012. 32(11):p.2660-2669.
[2]劉芮伶,et al.重慶市城區黑碳氣溶膠濃度特征.in中國環環科學學會2016年學術年會.2016.中國海南海口.
[3]王英,李令軍,and李成才,北京大氣能見度和消光特性變化規律及影響因素,中國環境科學,2015 (05):p.1310 1318.
[4]李學彬,et al.,氣溶膠消光系數與質量濃度的相關性研究.光學學報,2008 (09):p.1655 1658.
作者簡介:
李大年(1982-),男,漢族,重慶渝中人,碩士,重慶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副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環境自動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