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
我接的班,外來務工者子女居多,學生的學習習慣參差不齊。幾星期下來,我發現,經常有學生不及時訂正作業,甚至還有不做作業的現象。
為了改變這種現象,我推出了一項名叫“作業大掃除”的舉措。
那天,我批完作業后,對學生說:“明天的班隊課,老師要進行一次大掃除。誰知道,為什么每過一段時間,都要大掃除?”
“為了讓教室干凈。”
“可是,我們每天做值日,不是已經把教室打掃干凈了嗎?”
學生一下子無話可說了。
于是,我說:“大掃除是把教室的里里外外、角角落落來一次徹底的清除,不留衛生死角。”
我話鋒一轉:“一段時間下來,老師發現一些同學的作業完成得很不理想,不按時交、不訂正、不完成的現象很突出。老師要對全班作業來個大掃除。”
第一次作業大掃除就安排在第二天,我事先給每名小組長下發了一張作業檢查清單,上面寫的是最近兩個單元的作業欄目,如課堂作業、詞語聽寫、詞語抄寫、背誦等,由組長負責檢查完成情況。
正如我的預期,檢查結果很不理想,每組都有學生漏做或漏訂正,其中竟然還有四個空白作業本。
我要求組長把檢查結果告知相關的學生,并要求他們當天“掃清”所有相關問題。
經過這次作業大掃除,學生作業的“舊賬”還清了,對接受新的挑戰有了信心,作業拖拉等現象有所改觀。
到第二次作業大掃除時,操作起來就順暢多了。學生們都知道,在我這里,作業上的拖欠是“賴”不掉的。
現在,作業大掃除已經成為我們班級的一項常規,兩周舉行一次。它不僅僅是作業的大檢查,更是一次小型的復習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