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黃磊、海清、小陶虹、沙溢等一眾老戲骨領銜主演的《小歡喜》正在熱播中。這部圍繞三個高考家庭展開的現實題材劇,被指描繪了“家庭教育圖譜”,是高考壓力下的中產家庭困惑“速寫”,也因此引發了海量討論。
《小歡喜》用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展現了三個高考家庭(方家、季家、喬家三家)的生活場景。
方家是典型的慈父嚴母家庭,父母都是公司中層,孩子方一凡則是個典型的健康家庭成長起來的少年,各方面全面發展,卻唯獨成績一般,他的成績成了家庭最大的困惑。
季家是個父母缺位、親情疏離的家庭。父母是公務員,和孩子長期不生活在一起,父親為官,謹小嗔微:而孩子則由經商的舅舅看大,外放張揚,喜歡賽車,價值觀的差異,讓家庭氛圍時時緊張。
喬家則是離異家庭。母親原本是金牌物理教師,但為了撫養女兒而辭職,對女兒英子極為嚴苛,逼她生吃海參、燕窩,對她的學習嚴加看管,即使是祈愿的氣球也被逼寫上高考分數。三個高考家庭,他們雖然家庭情形各異,卻都有著相似的教育困惑。對他們來說,孩子僅僅考上大學可能都是不夠的,還得是名校。毋庸諱言,有教育困惑很正常,向上流動的欲望本就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問題在于,不要因為困惑而瘋魔,不要因為成績而徹底犧牲掉孩子的快樂、興趣、家庭和睦。
但困惑不是生活的全部。《小歡喜》其實也對這種困惑做出了價值層面的疏導:即使生活在困惑之中,依然可以處處皆有小歡喜。
這種小歡喜,體現在同學間的嬉戲與比拼中,體現在父母孩子間的關愛互動與和解中,也體現在他們共同面對高考生活的拼搏、向上的態度之中。
(摘自《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