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有責任培養兒童某些良好的習慣,而判斷一種習慣的價值,可以從三個方面考慮:它是小習慣還是大習慣,是外部習慣還是內部習慣,是別人的習慣還是自己的習慣。
比如,有兩個孩子,一個依家長的要求,嚴格遵守作息時間,每天按時寫作業,心里卻總是惦記著看電視或玩游戲,不時走神,心里痛恨作業,但也不敢離開書桌。另一個孩子可以自由安排時間,有時先玩游戲,有時先寫作業,但不管怎樣,都能正常完成作業,大體做到學習玩耍兩不誤,不用家長操心。
前者的這種“學習習慣”就是外部小習慣,也是別人的習慣。一旦外部控制不存在,這個習慣就立即消失;并且由于孩子自己的習慣沒有形成,會出現失控現象,陷入糟糕的狀態。后者的生活不太有規律,但他形成了一個適合自己的內部習慣,這個習慣使得他獨立,對自己負責任,即使外部條件和環境有什么變化,也能基本適應,所以他養成的是大習慣。
最理想的當然是大習慣和小習慣吻合,事實是大多數人都在用一生的時間努力進行這樣的調整,不過大多數人也做不到讓這二者完全吻合。
兒童最大的好習慣,是有能力也有興趣安排自己的一切事務。要養成學習的習慣,而不是在規定時間內做出學習樣子的習慣;要養成好的生活習慣,而不是在教條中刻板地重復某些行為的習慣;要養成好的品行習慣,而不是見什么人說什么話的世故習慣。
(摘自《中國婦女報》尹建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