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應被異化為階層逆襲的杠桿
我必須強調教育的有限性,不能強迫教育去解決社會結構的問題。教育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從某種角度如同月亮從屬于太陽系一樣,社會結構決定了教育制度,教育很難去解決社會的根本問題。正確認識教育的限度,才能明確教育的真正作用,教育使人安其所、遂其生,奠定一個社會內在的秩序與團結,不應該被異化為利益分配的工具、階層逆襲的杠桿。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劉云杉
(來源:澎湃新聞)
在信息化時代,學校將扮演更為基礎性的角色
在信息化時代,學校不僅仍將存在,而且將扮演更為基礎性的角色。學校不是把一切人類文明成果都傳遞給學生,而是培養學生持續學習、探究的能力。
——教育部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專題研究部主任王建
(來源:中國教育報)
教育的本質是提高人的生命質量和生命價值
教育的本質可以概括為:提高人的生命質量和生命價值。“提高人的生命質量”就是說,一個人通過教育提高了生存能力,使他能過上有尊嚴而幸福的生活。“提高人的生命價值”是說,一個人通過教育提高了他為社會服務的品德和能力,使他能為社會、為人類做出應有的貢獻。
——光明教育家書院院長、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
(來源:中國教育報)
真正的教育要回歸單純樸素的心
今天的孩子很容易讀懂薩特、加繆或卡夫卡,因為他們就生活在這樣一個表面化的世界里,可他們很難讀懂像莎士比亞、歌德和托爾斯泰這些人的作品了,因為教育及其環境,無法為他們展現一種博大的世界和胸懷。
——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渠敬東
(來源:新民晚報)
“一刀切”不吻合教育規律
“一刀切”是不吻合教育規律的。現在規定,孩子一定要滿7歲,一定以9月1號為準上學。這是延續工業革命之后的學校模式,也的確在此前的階段取得了相當的成績,但這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制度,更關鍵的是,這也并不科學。每個孩子的心智、身體情況不同,應該按照孩子的身心發展情況和學習基礎,決定什么時候上學、什么時候學習什么。到了信息時代,更加吻合人們需求的教育改革,遲早會發生。
——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
(來源: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