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旺華

“幸福教育”的本質是讓教師幸福地教、讓學生幸福地學。目前,羅村實驗小學的“幸福教育”進入深度推進階段,尋找新的生長點并讓其成為支撐“幸福教育”指向教育本質的新動力,成為我們研究和實踐“幸福教育”的新目標。
獅山鎮大力倡導學校構建“學研行”組織,強調通過學、研、行三者的有機結合、滲透,提升組織成員的學習力、研究力、行動力。我校抓住這一契機,依托德育發展中心、教學發展中心、體藝發展中心、信息科技中心、國際教育中心“五大中心”構建五個開展教研工作的“學研行”組織,探尋微視角下“幸福教育”的實施路徑。
教師培訓坊
“教師培訓坊”依托信息科技中心建立,是青年教師在導師的引領下進行常態化、綜合式培訓的一種專業成長模式。
導師引領。信息科技中心主任擔任“教師培訓坊”導師,負責設計培訓內容,包括理論學習、教學能力提升、課題研究、教學基本功等方面。
以行導研。充分了解工作坊內每位教師的基本情況,從教師成長的需求出發制定培訓計劃,在落實計劃的過程中學習知識、研究問題。
一是閱讀教育經典。青年教師在導師指定的范圍內自主選擇教育經典書目,強調讀以致用,用理論觀照自身的教學行為,每學期寫出一篇心得。
二是參與課題研究。以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為切入點,培訓坊每學年申報一個課題,坊內教師全程參與課題研究。
三是反思課堂教學。每兩個月組織一次觀課、議課活動,議課范圍包括課程標準、教學設計、課件制作、課堂教學實施等各個方面。
四是培訓教學基本功。培訓項目包括:硬筆書法,工作日每天寫一次粉筆字,也可寫鋼筆字,每周展示、評議一次;普通話,以自主練習為主,每學期展示、評議一次;科技制作,技能包括裁、剪、切、削、鋸、鉆、磨、粘接、配件安裝調試等;健身,每周至少進行兩次。
英語閱讀圈
“英語閱讀圈”是由繪本選材、繪本課堂教學模式、閱讀能力評價體系構成的繪本閱讀教學體系。
繪本選材。根據學生英語能力發展規律,遵循略高于學生現有水平的“i+1”原則,選取適合學生的繪本,并引導學生對繪本內容進行學習、思考和分析,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繪本課堂教學模式。以循序漸進為原則、以螺旋上升為線索構建繪本課堂教學模式。
一是韻律中心型教學模式。當學生處于英語啟蒙或親近英文的階段,可通過朗朗上口的韻律、兒歌等幫助他們親近英文,更好地學習繪本。選取趣味性強、重復性高、句子結構比較單一的繪本,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和內化繪本知識,初步形成閱讀能力。
二是表演中心型教學模式。選取插圖鮮明易懂、角色性強的繪本,通過滾動和遞進的方式學習,借助角色扮演、復述內容等多元化的表演形式進行學習,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輸入和輸出,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三是問題中心型教學模式。運用布魯姆分層提問模式,以問題為中心層層引入,讓學生通過思辨和分析對繪本內容進行推測和信息提取,深入理解繪本內容并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評價體系。學校結合線上資源“雪地閱讀”同步開發線下繪本閱讀測評系統,讓學生完成一份包括聽、讀、理解的測試題,再運用ACTS系統對數據進行分析和監控,了解學生閱讀目標達成情況。
“讀城記”研學旅行
《基于“讀城記”構建歷史·人文·藝術多維研學旅行美學課程》課題,是在《廣東省教育廳等12廳局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實施意見》的指引下,為培育學生核心素養而進行的教育教學觀念與教學方式方法變革的探索。
課程目標。通過有效的課程設計和課程實施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尤其是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整合得以落地,是“讀城記”研學旅行的目標。
課程實施。以《基于“讀城記”構建歷史·人文·藝術多維研學旅行美學課程》課題引領研學,遵循“三個3”策略遞進式展開。第一個3是指分3個年齡段(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第二個3是指分3個區域(本地區本省、省外國內、世界),第三個3是指分3個階段(短期、中期、長期),逐步對不同地區的歷史、人文、藝術、傳統文化進行多領域的探索與研學實踐。
課程效果。在研學旅行中讓學生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感受中華傳統美德、光榮革命歷史、地域特色文化及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最終實現“立德樹人”根本目標。
高爾夫運動
高爾夫是一項紳士運動,講究禮儀、交往和規則;也是一項不分年齡的運動,非常適合從娃娃抓起。高爾夫作為一項實踐課程,分兩個階段推進——
培養學生的興趣。學生剛接觸高爾夫時,充滿好奇心。我們要抓住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了解高爾夫的基礎知識、懂得高爾夫比賽的基本規則、體驗高爾夫運動的基本動作,培養學生對此項運動的興趣。
提升運動能力。在學生們掌握高爾夫的基礎動作之后,對難點技術進行重點訓練,如全揮桿技術和推桿技術。訓練要循序漸進,不斷提高學生們的準確率,不斷推遠球落地距離,讓學生們在汗水中努力,在努力中獲得自信。
家長課堂
為了合理利用家長資源,讓學生多維度地學習課外知識,拓寬視野,養成良好的品德,學校邀請優秀家長走進課堂,以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
招募教員。由學校家委會發布“家長進課堂”的招募啟事,班主任和班級家委引導家長踴躍報名,制定班級的上課計劃表,對課程進行合理安排。
啟動儀式。第一堂課前舉行啟動儀式,由班主任與班級家委一起主持,以引起學生和家長對此活動的重視。該儀式不僅意味著“家長課堂”的開始,也意味著家校教育的不斷融合。
家長授課。家長以學生的興趣點為導向,結合自己的職業或特長確定講課內容,講課方式打破常規、別出心裁。學期末,學生評選出最喜歡的一堂課,開展跨班、跨年級送課活動,共同分享課堂成果。
學校“學研行”組織通過“即學、即研、即行,再學、再研、再行”,營造了濃厚的教育教學研究氛圍,為“幸福教育”的遠行建立了更為合理的組織體系,也尋找到了更為科學的研究方法。
(作者單位:廣東省佛山市獅山鎮羅村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