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隨著暑假的結束,一波報班的熱潮漸漸退去,而新的一波馬上又會到來。近些年來,從學科培訓到藝術特長教育,校外培訓的蛋糕越做越大,暴露出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其中,超綱教學、超前教育的問題尤為引人關注。這一問題不僅存在于培訓機構,也顯現在一些學校和家庭中。
從幼兒園開始,老師和家長們就裹挾著孩子奔跑在升學的路上,“早學一點”“多學一些”成了教育的常態。表面看來,超前教育讓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造就了一個個“天才兒童”,可實際上,人生是一場長跑,起點的沖刺很可能導致中途的乏力,從而使得孩子不能順利到達終點。
喪失學習興趣、損害身心健康、扼殺想象力和創造力……超前教育的弊端不容忽視。2018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培訓內容不得超出相應的國家課程標準,培訓班次必須與招生對象所處年級相匹配,培訓進度不得超過所在縣(區)中小學同期進度。前不久,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規范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再次強調:學科類課程培訓內容不得超出相應的國家課程標準,須與招生對象所處年級相匹配、與學生個體能力相適應。
在國家的明令禁止之下,仍有一些學校、一些機構“頂風作案”。這令人不由地思考:超前教育屢禁不止的原因是什么?它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傷害?家長和學校應如何科學地教育孩子?
著名教育家盧梭曾說過:“誤用光陰比虛擲光陰損失更大,教育錯了的兒童比未受教育的兒童離智慧更遠。”超前教育的問題,值得每一個人關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