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每到暑期,很多家長都會對孩子進行集中培訓,希望能夠實現“彎道超車”。而這也讓一些培訓班、興趣班、夏令營的報名火熱起來。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明確規定,校外培訓機構開展的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知識培訓內容,不得超出相應的國家課程標準。那么,今年的情況怎樣呢?據媒體報道,培訓依舊火爆,很多培訓機構依然在進行違規培訓。 在規范措施出臺后,超前教育為何沒能得到有效治理?
根本的問題是監管機構監管不力。國家發了那么多文件,反復強調不能提前教學、超前教育,為何機構仍然可以明目張膽地進行提前教學的招生呢?監管去了哪里?對于超前教育,輿論普遍建議家長理性選擇,但這根本不管用,家長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提前學習,怎么能不擔心自己孩子落后?每年媒體都建議家長不要盲目報班,但針對暑期培訓班超前教育的報道,更像是在給機構打廣告,讓家長知道雖然國家在治理超前教育,可還是有超前教育培訓班,于是,抓緊報名,從而使得超前教育越來越火爆。
一直有人說,這是教育的“劇場效應”:前排的人站起來看電影、戲劇,后面的人也跟著站起來。可是,現實中,前排的人站起來,會有保安讓其坐下。因此,超前教育屢禁不止,主要責任在于監管部門,監管部門就是維護秩序的“保安”。對培訓機構的超前教育,必須依法治教,規范培訓機構的經營。
對于超前教育的治理,目前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缺乏具有法律效力的禁止超前教育法,政府教育部門發布的行政規章效力有限,且屬于局部治理。而發達國家在治理超前教育方面是有相關法律的,不僅針對校外培訓機構,還針對體制內的學校。
我國目前治理超前教育,主要針對的是校外培訓機構,可實際上學校內的超前教育也是非常嚴重的。比如:有不少初、高中學校花一年到一年半時間上完所有初、高中課程,然后用一兩年時間刷題復習準備考試。以至于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建議:既然初中和高中可以提前一年時間學完,那么就可以縮短基礎教育學制,變12年為10年,這得到很多人贊同。這表明,大家似乎已經接受學校提前教學、超前教育的現實。事實上,不僅高中、初中提前教學,幼兒園、小學提前教學的現象也比比皆是,有多少學校真正做到了“零起點”教學?
而由于教育部門未能對體制內學校的提前教學依法治理,因此,對于校外培訓機構的超前教學進行治理,更多只是寫進文件表態而已。如要切實治理,學校的提前教學怎么處理?家長讓孩子報名參加校外提前教育培訓班,不也是配合學校的提前教學嗎?小學非“零起點”教學,如果幼兒園堅持去小學化,那就必須去上校外學前班;初中快速上完課進入復習節奏,跟不上進度的學生,就必須找校外機構補課。
我國要切實治理超前教育,就必須出臺禁止超前教育法,把學校及所有校外培訓機構都納入統一治理。而且,對學校的超前教育治理,要比校外機構更重要,否則,學校整體都提前教學,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就成為一句空話。
二是對培訓機構缺乏過程性監管。我國對培訓機構的監管,一直以來強調前置審批,要求證照齊全,卻忽視了過程監管。今年7月15日,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規范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根據“減證便民”的原則,明確備案內容和要求,重點是對培訓機構、培訓內容和培訓人員等進行備案。這創新了對線上培訓機構的監管方式,實行教育備案審查制。實行這一制度,能有效監管培訓機構依法進行培訓,遏制培訓機構的超前教育。
比如,《意見》要求,線上培訓課程設置要符合中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能力,學科類課程培訓內容不得超出相應的國家課程標準,須與招生對象所處年級相匹配、與學生個體能力相適應。培訓內容和培訓數據信息須留存1年以上,其中直播教學的影像須留存至少6個月。這是對線上培訓機構的超前教學進行治理,也是線下線上綜合治理。而治理的前提,就是監管機構必須知道培訓機構在進行哪些培訓,這就要求實施備案審查制,了解培訓機構進行的培訓項目、培訓內容,否則怎么判斷培訓機構進行的教學是否超前?
《意見》還提到線上培訓要“時長適宜”,應當根據學生年齡、年級合理設置課程培訓時長,如面向小學1-2年級的培訓不得留作業,面向境內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直播類培訓活動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1:00。同樣,落實《意見》提到的這些措施,也需要加強過程監管,而非“一陣風”的監管。
對線下培訓機構,也應該建立教育備案審查制,對培訓進行過程監管。在筆者看來,如果能實行有效的教育備案審查制,我國可以調整對線下培訓機構的監管方式,降低準入門檻,以把所有機構都納入監管。不像現在,準入門檻比較高,一方面推高培訓成本、培訓價格,另一方面讓一些機構轉移到地下經營——這些機構由于沒有合法資質,反而游離在監管之外,可提前教學,違規使用師資,違規收費,這也帶動有資質的機構不遵守規則。
當然,實行教育備案審查,對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配備更多人手,建立高效率的監管體系,包括購買第三方評價服務。可以說,教育備案制實施情況如何,將直接影響我國教育培訓機構的規范發展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地方政府的教育價值觀和教育政績觀也是影響超前教育治理的關鍵因素。今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到,黨政有關負責人要牢固樹立科學教育觀、正確政績觀,嚴禁下達升學指標或片面以升學率評價學校和教師。如果地方政府的教育價值觀和教育政績觀就是追求升學率,那么,對治理超前教學,就會只是應付,做表面文章。該《意見》還提到,對辦學方向、教育投入、學校建設、教師隊伍、教育生態等方面存在嚴重問題的地方,要依法依規追究當地政府和主要領導責任。而體制內學校,以及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的提前教學情況,也是評價地方教育生態的重要指標,若地方政府對提前教學、超前教育治理不力,應追究其責任。
(作者系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責任編輯:劉潔